備受各界關注的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科院”擬轉讓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聯想控股”29%股權一事終于水落石出,中國泛?毓杉瘓F(以下簡稱“中國泛海”)最終成為聯想控股第三大股東。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力研究中心研究員秦合舫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聯想控股在泛海進入之后謀求上市,我覺得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
泛海加盟聯想系
“是中國泛海!”9月4日中午,《華夏時報》記者得到聯想控股新聞發言人桂琳的證實,“我們剛從北交所(北京產權交易所)得到確認。”
隨后記者電話聯系中國泛海公共關系副總監李雪,她同樣證實了此消息,“中國泛海符合資格,成為股權受讓方,但更多的消息只能等到9月8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
8月7日,聯想控股的大股東中科院突然在北交所掛牌,提出以27.55億元的價格轉讓聯想控股29%股權的消息讓業內一片嘩然。同時,中科院對受讓方提出了嚴格的條件,如受讓方實繳注冊資本不低于40億元,2008年度資產總額不低于人民幣350億元,凈資產不低于100億元,近三年平均凈利潤要超過8億元,主營業務范圍應包括金融、能源和房地產三個領域,并在上述三個領域的直接投資額不低于20億元,且至少在一個領域須有控股的上市公司。
之前曾有消息推測,根據此條件,中國泛海有可能成為受讓方。該公司網站資料顯示,中國泛?毓杉瘓F創立于1988年,集團創始人、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為盧志強。核心企業為中國泛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40億元人民幣,公司以房地產、金融、能源、綜合投資、資本經營為核心業務。
有消息透露,至聯想控股股權掛牌結束,中國泛海成為唯一符合條件的受讓方,這意味著其接手聯想控股29%股權已成定局。
聯想控股或先謀求上市
對于中國泛海將成為29%股權受讓方,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沒有對外正式回應,其只是強調,聯想控股希望未來的投資方有金融背景,能夠給聯想提供更多的資金。
資料顯示,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中科院仍是聯想控股第一大股東。因此之前聯想控股股權由中科院和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持有,中科院持有65%的股權,為控股股東;職工持股會持有35%的股權。而8月7日,中科院也只是宣布轉讓29%股權,即股權轉讓后,三方持股比例為:中科院持有36%,繼續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聯想控股職工持股會持有35%的股權,為第二大股東;新股東中國泛海持有29%股權,成為第三大股東。
8月17日,在談及中科院此次行動的原因時,柳傳志稱,是為了使聯想控股引入多元化股東成分,將企業進一步社會化,以便進一步做大企業。
不過去年金融危機以來,聯想控股旗下的核心企業聯想集團經營卻遇到了一些挫折,8月6日,聯想集團公布的2009/2010財年第一季財報顯示,當季實現營收34.57億美元,雖然實現稅前贏利,但凈利潤仍然虧損達1.6億美元,因此有外界猜測,聯想控股的一舉一動是否與為聯想集團“輸血”有關?
就在此間,有消息稱聯想集團在考慮回歸A股。聯想集團首席財務官黃偉明對外表示:“我希望聯想現在就能在內地上市。”“考慮到聯想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在內地上市很有意義。”
同時有消息稱,聯想集團為回歸A股準備了兩套方案:一是分拆大中華區業務到A股上市,二是香港、內地同時掛牌。
“聯想集團回歸A股上市我覺得短期內有困難,如分拆國內業務上市,那實際上就等于宣布并購IBM失敗了。”秦合舫稱,“如果不分拆,按A股上市的要求,三年贏利,聯想就達不到。”
因此他認為:“聯想控股在中國泛海進入之后謀求上市,我覺得可能性倒是更大一些。”
不過對于聯想控股是否有上市的考慮,桂琳沒有回答,她稱一切等到8日公布泛海加入后的新戰略就會知曉。(編輯:小櫻)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在周三舉行的新產品發布會上,預計蘋果將推出內置攝像頭的iPodtouch和iPodnano,同時取消iPodclassic。 9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分析人士預計,在周三舉行的新產品發布會上,預計蘋果將推出內置攝像頭的iPod to>>>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