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據臺灣媒體報道,鴻海前進中國已經超過10年,其在大陸的布局是“北中南通吃,沿海與內陸并重”。其中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就是湖北武漢廠,雖然目前還有部分廠區還在動工,一旦2010年完工之后,年產值高達新臺幣5000億(合約1039.168億元人民幣)。
郭臺銘鐘情武漢
鴻海前進中國已經超過10年,其中規模最大的生產基地就是湖北武漢廠,武漢廠是富士康第10個生產基地,總占地大約1萬畝,有超過100家的配套廠商,雖然目前還有部分廠區還在動工,一旦2010年完工之后,年產值高達新臺幣5000億(合約1039.168億元人民幣)。
大大的“富士康”三個字,寫在園區的接駁車上,柵欄和樹枝故意擋住外面視線,富士康的生產基地就座落在大道的另一頭,占地將近1萬畝──這里就是鴻海集團在大陸所設立的“富士康光谷園區”,不但是富士康在全中國大陸最大的一個廠,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數字相機生產制造商。
白色墻面的建筑物,放眼望去至少有10座工廠,有些外觀只有灰水泥,很明顯還在建設當中,員工零零星星進出,預計2010年完工之后,富士康武漢產業園年產液晶顯示器和計算機各1500萬臺,數碼相機3000萬部,年產值新臺幣5000億。
鴻?偛霉_銘之所以鐘情武漢,是看中武漢的中部地位當地的光機電產業基礎,和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郭臺銘也得到當地政府全力支持,未來將引進配套的商場、果菜賣場、醫院和學校等等。
目前為富士康量身訂做園區周邊的道路,已經搶先完成,富士康對這里有所貢獻的同時,這里的路名也以富士康的企業名稱為路標,例如:“富三路”、“康一路”的“富”和“康”兩個字,就是取自于富士康。
帶動地方基礎建設,富士康站穩大陸市場、放眼全世界,郭臺銘看準了中國經濟發展,更要以龍頭之姿超越中國的成長。
大陸布局 北中南通吃、海陸兼顧
鴻海在大陸的布局是“北中南通吃,沿海與內陸并重”,除了深圳、武漢及江蘇昆山之外,鴻海與惠普攜手在重慶打造個人計算機工廠,旗下的富士康也在河北建造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據點,由此可見,郭董領軍的鴻海大軍,已經逐步從沿海擴大到內陸市場。
雄偉的山河、磅礡的氣勢,由郭臺銘投資的電影《白銀帝國》耗資4億新臺幣拍攝,成為國片影史上成本最高的一部電影,郭董的“阿莎力”由此可見;同樣的,在大陸布局上,郭臺銘一樣展現投資魄力。
除了在深圳、昆山、武漢、煙臺、北京5個地方興建大型制造基地之外,最近更砸下10億美金,宣布與惠普合作,在重慶打造個人計算機工廠;旗下的富士康也在河北打造全球最大的手機生產據點。
另外,郭董也在自己的故鄉山西建造影視基地,山東建LED廠,增資廣州奧翼公司6600萬進軍電子紙市場,林林總總的投資項目歸納起來,可以看出鴻海在大陸的布局是北中南兼顧、沿海與內陸并重,是全面進攻法。
不僅如此,鴻海也先后與賽博數碼、德商麥特龍合作,投資上海安心購商貿1000萬美元,積極擴大3C通路。只是看似順利的鴻海大陸布局,卻因為比亞迪而踢到鐵板。
由大陸“電池大王”王傳福所創立的比亞迪汽車,復制鴻海旗下富士康的經營模式,跨入手機代工產業,讓郭臺銘氣得在2006年控告比亞迪涉嫌竊取商業機密,雙方對簿公堂,之后比亞迪更獲得股神巴菲特的青睞入股投資,更讓郭臺銘臉上顏面無光,雙方較勁意味濃厚。看來科技巨人雖然龐大,但是仍然會在各個領域遇到敵人無情的挑釁。(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盡管上海賣場內IT產品銷售疲軟,但是國家刺激經濟采取的家電下鄉等措施也為上海IT上游的企業創造了機會。早報記者調查后還發現,受國家推廣數字電視,以及手機電視的走紅,相關芯片設計公司不僅未受金融危機影響,反>>>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