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網本風靡全球之后,我們看到這一市場也逐漸走向成熟與飽和,英特爾等硬件廠商開始感覺到上網本領域的利潤越來越薄,再加上上網本產品的性能提升已達一個瓶頸,故英特爾、微軟等廠商開始尋找上網本的替代產品。 采用CULV平臺的筆記本電腦不但可以做到超薄設計,同時還具備性能出眾、價格適中、續航時間長、筆記本屏幕夠大等優勢。因此有人認為,英特爾CULV平臺將成為繼上網本之后筆記本行業又一熱點產品。
但是,做為只尊重事實的我們,則不得不在這個時候為CULV市場潑一盆冷水,為這個已經熱的犯暈的主角降降溫。近日有臺灣媒體報道,CULV筆記本電腦截止目前,其實際銷量只占整個筆記本市場銷售總量的4%,其出貨量一直處于很低的水平。根據該媒體提供的數據表明,09年第二季度CULV筆記本電腦的供貨量為811000臺,銷售最值為3.374億美元。參考這一數據,分析師認為“在已經過半的第三季度,CULV的筆記本全世界總銷量大致在161.5萬臺,而本年度第四季度該數值將會增長至337.4萬臺”。
好家伙!將近600萬臺的銷量,真不得了……各位讀者朋友們是不是感覺很多?其實這一數字與年初筆記本行業各方所預估的2200萬銷量還差了一個數量級,CULV儼然已成筆記本中的雞肋產品。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則在于“盡管CULV筆記本具有更加輕薄的外觀設計、且能夠提供更長的電池續航時間,但它的價格和上網本以及傳統入門級筆記本相比卻沒有任何優勢。另一方面,從性價比方面來說,即使高配的CULV筆記本在性能上有著還不錯的表現,但其價格卻要比傳統的筆記本高出許多。顯然這又走回了08年之前,輕薄便攜筆記本‘昔日王謝堂前燕’的老路。”。
編輯觀點:針對上述問題,如需解決則需要各方通力合作,絕不僅僅是一家之力能解決的問題。或許這也是以惠普為首的歐美廠商時下不看好的CULV平臺市場前景主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為完善產品線,英特爾將在近期發布跨越高中低市場的七款CULV處理器。而我們也視其為號召下游廠商向CULV市場沖鋒的“集結號”。(編輯:王小凡)
推薦閱讀
8月29日,兩大本土軟件企業金蝶(0268.HK)、用友(600588.SH)同時在成都宣布各自加大對西部投入的計劃。 當天,金蝶在成都與四川新希望集團簽署了信息化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前者將對新希望集團下屬子公司的K/3系統進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0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