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業半年報公布之后,TCL董事長李東生松了一口氣。
一轉身,他不得不面對另外兩個棘手的問題:與優朋普樂公司的“版權”糾紛,以及高管相繼離職的人事震蕩。
在這個“多事之秋”,李東生樂觀依舊。上周,他來漢出席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主題演講甚至用上了PPT,嚴謹而認真。
那天武漢氣溫達38度。李東生頭發一絲不亂,著長袖襯衣,出現在眾人面前。談吐溫和淡定,略帶著一絲疏離感。一談到TCL的未來,語氣中平添幾許堅定。
海外擴張,沒有退路
仔細分析TCL的半年報,記者發現:盡管海外收入達63.6億,也僅占其總營業收入的37.28%,同比下降26.44%,而中國區上半年的銷售增長12%。在這種情況下,TCL的國際化戰略如何堅定地走下去?
“這場仗我們既然已經開打,就不能輸,所以出路只有一條,打贏為止。”
但是,李東生表示:打贏這一仗,策略要有一些改變。
“我們不會再有虧損了,但是怎么打贏,我們還在努力當中。”他笑著說。
5年以前,李東生就已經心甘情愿充當打造中國跨國公司的“先烈”。
2004年他二度蟬聯“CCTV年度經濟人物”,發表過一段獲獎感言:“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必須要有自己的跨國公司,我們要成為第一個敢于吃螃蟹的人。沒有敢于成為先烈的勇氣,就不可能成為先驅。”
彼時,TCL的國際化之路已經走了5年。
第一口螃蟹的味道并不鮮美。
那是1999年,TCL兼并香港陸氏公司后,時任總裁的李東生將學國際投資出身的TCL彩電銷售公司副總易春雨等14人,派往越南“攻占”市場。可是一年之中,TCL在越南的彩電銷量幾乎為零。
10年后,TCL在越南已占有18%的份額,商場占有率僅次于索尼。
那么,TCL擴張歐美的版圖,會不會重蹈越南覆轍?
李東生自有選擇:“長相守是個考驗,隨時隨地,一生。”
這是《士兵突擊》里的臺詞。
顯然,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讓TCL國際化更有底氣。
身處漩渦,自有定力
TCL的國際化還未踏上坦途,侵權門風波又起。
今年3月,TCL公布了最新的“MiTV互聯網電視機”系列產品,這種電視只要插上網線,便可以在線觀看網絡上的電影、電視劇以及各種節目,同時還可以直接下載影視資源。
電視機還可以在“內容”上面下工夫,這讓國內的彩電企業都看到了新的希望。
然而,興奮尚未消退,訴訟已悄然而至。
8月18日,北京優朋普樂科技有限公司向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起訴TCL多媒體公司今年7月推出的互聯網電視產品“MiTV”,侵犯其網絡信息權。
這場爭端尚未塵埃落定。但李東生對正處于版權漩渦中心的互聯網電視發展,仍然寄予厚望。電視與網絡的融合應該是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在TCL對外發布的“4+2(即多媒體、通訊、家電、部品四個產業加上房地產與投資、物流與服務兩個業務方向)”戰略中,給自己確定目標“希望多媒體這一塊能先達到國際競爭力的標準”。
“高管流動很正常”
曾國藩在《冰鑒》一書中提及,用人術的核心——世上怕的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用才的人不能正確使用人才。
李東生近來遇到棘手的人事問題接二連三。
8月17日,TCL副總裁于恩軍辭職。就在一個月前,TCL集團副總裁劉飛正式請辭,TCL高級副總裁王康平辭任TCL多媒體執行董事一職。
接二連三的高層辭職,引發外界猜測:是李東生調整領導層,還是TCL集團業績不佳留不住人才?
“我是有點不太明白的,為什么大家挺關注我們的人員變動,其實其他的公司也有人員變動,TCL的人員變動,大家好像感覺特別稀奇。在行業相比的話,我們并不比別人高。”李東生說。
“公司是有一個考核激勵的體制,所以人事的調整,特別是高管的調整可能跟業績有比較直接的關聯,但也可能是他自己對不同事業的階段追求的目標不一樣,會有自己的選擇。”李東生這樣回答。
另外,他表示,職業經理人是以契約為基礎的,合約到期之后有一些變動也屬正常。
終點不是鷹,是“龍頭”
李東生好讀書。有人甚至用“左手曾國藩,右手韋爾奇”來形容他讀書的癖好。
他尤其推崇曾國藩,特別是其“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
“我覺得曾國藩真的很有意義。他當年所處的中國社會,在很多方面跟今天的社會環境有一定程度的相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社會文化觀念的改變,恐怕是按照百年來計算的。”
正是如此,2006年正當TCL經歷痛苦的國際化煉獄之時,李東生發表了《鷹的重生》系列文章,總結了TCL陷入困境的教訓。
由此,TCL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諸侯文化”。鷹文化就成為TCL企業文化主流。
但是,鷹并不是李東生目標的終點,TCL的終點是“龍頭”。
李東生闡釋了龍頭地位的意思:“龍頭的標準,就是國內的龍頭,你在國內的產業當中,能夠居于領先的地位。如果講得嚴格一點,希望有絕對的領先地位。就像現在的彩電這一塊一樣,就是前三名。”
財智人物看湖北企業:
“中西部地區市場潛力最大”
今年宏觀經濟很清楚,中國市場是全球主要經濟力量中唯一保持快速增長的市場。我認為,這個市場的增長主要靠兩個動力:一個是政府的基礎建設投資、寬松的貨幣政策,另一個是廣闊的市場需求。
這兩個動力,促使今年中國經濟表現得十分靚麗,中國上半年社會消費總額增長了15%,遠高于其他地方。而中西部地區是國內市場潛力最大的,包括湖北、安徽等等,市場需求的潛力很大。本報記者常燕
人物名片
李東生
1982年畢業于華南工學院無線電系;
1985年任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
1993年初,李東生擔任TCL電子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
李東生語錄
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國際化是必由之路。
做工業就要扎扎實實,抬頭看天,低頭趕路,工業做好了,社會的底子才能扎實。(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機卻成就了SaaS的迅猛增長,以目前國內市場的需求來說,這是一塊很大的蛋糕,業內廠商自然不甘人后,爭先恐后的瓜分市場,然而在一片繁華的宣傳景象落幕之后,該如何推進SaaS和云計算的參與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李東生:贏是TCL唯一的出路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0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