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5日,沒有游人的天安門廣場,在高天疏云下,格外空曠。楊元慶快步走出人民大會堂,獨自走向廣場上他的小車,寒風把他的大衣吃得獵獵作響,宛如吳宇森電影的經典慢鏡頭。
自聯想兼并IBM的PC業務后,他全家老少跟隨聯想總部到美國“洋插隊”已經5年,雖然正值壯年,這年頭發白得很快。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剛剛聽完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等不及上午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式的議程全部結束,因為商務纏身, 他匆匆早退。一路上,眼尖的記者緊隨不舍,他溫和但堅定地回避著攝像鏡頭和錄音筆。
一個小時后,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柳傳志也走出這個會場,立馬被上百名記者包圍。他的神采是昂揚的,語里面話外都強調著聯想將在一年內脫困的信心。筆者在人群外旁觀關這位滿頭大汗的“聯想之父”,腦海中柳、楊雙雄卻合二為一,他們仿佛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不同時代的兩個分身,都是青衫儒雅的士子,商海踏浪揚帆,執著無悔。沖進河里的斯巴達克方陣
1990年在一次關系聯想公司的性質、方向和制度等根本問題的“尊禰會議”上,柳傳志發表動員講話《造就一個真正的斯巴達克方陣》,從此“斯巴達達方陣”成了聯想隊伍體系的代名詞,意味著紀律嚴明、服從統一指揮和極具沖擊性的戰斗力。用柳傳志的話說:“大旗一樹,各部分的兵馬不能左顧右盼。進攻的時候一步一步非常堅實,說打在哪兒就打在哪兒,我最佩服的是臨陣不亂,退下來的時候,不是嘩啦一下就退下來了”。
在聯想工作過7年的李方說:“在聯想集團大家庭里,楊元慶領導的電腦公司一起被公認是最正規的一支部隊。在早期聯想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會上,那些叼著煙卷、著裝隨意的準保是LAS(聯想系統集成有限公司)的;另一批著裝艷麗、打扮入時的女士很可能是LTL(聯想科技公司,后來的神州數碼)的;而那些整齊劃一、不論男女都是一片聯想藍的則肯定是LCS(電腦公司)的。”
楊元慶是柳傳志“斯巴達克方陣”的最佳領軍人物。在他掌管的電腦公司里,一起推行的是嚴格文化,這和他做事的嚴格細致態度有關。公司是一個模子,我們要通過制度的作用,把外面進來的各種各樣的人按聯想的模式塑造成我們需要的人。
然而“斯巴達克方陣”成功的前提是方向正確,反之則意味著戰士成片地犧牲,結果仍然是失敗。
2005年聯想吞并了比自己大四倍的IBM全球PC業務,在國際化征程中實現跨越。但正如此前明基收購西門子失敗、宏基進軍美國10年虧損10億美元,出發點都是好的,結果未必是好的。
比如楊元慶的執行力在國際化進程中就多次撞墻:先是語言,在第一次去美國與IBM團隊開會時,楊元慶講的英語對方沒能聽懂,他很快請了家庭教師,改進了外語;聯想的海外業務主要在商用市場,且位于成熟市場,這兩類市場都是金融風暴的‘重災區’;作為一個從中國成長的企業,聯想的企業文化是非常鮮明的,這是一種在中國混亂的特色市場競爭中的生存之道,非常適合中國市場,但在國際市場上打拼不一定適合;員工進聯想后通常要“入模子”,那些空降的外籍CEO和高管們不可能入聯想的模子,肯定不能適應。
5年國際化努力,聯想向股東交了一份答卷:2008財年,除稅前虧損9,000萬美元。雖然金融風暴是重要外因,但高科技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并不大,IBM、中國華為、臺灣宏基都出現增長。
柳傳志復出后,第一把火是裁員,去年底聯想已經全球裁員2000多人,占員工總人數的11%,今年2月,聯想國內全球事業部又裁員450人;第二把是走農村包圍城市,在商務部的“電腦下鄉”招標中撥得頭籌,準備大舉進軍國內底端電腦消費市場。柳傳志最憂心的是:聯想在國際化的道路過程中忽視了對新興市場和消費類市場的爭取,市場份額持續下滑。
眼下柳傳志正燒第三把火:到聯想全球各分公司去看看,給大家鼓勁,因為危難當頭,信心最重要。
柳門父子九死一生
非官方的柳傳志創業史,可以從父親柳書谷說起。柳老早年投身銀行業,積累了豐厚的人脈和信譽資源。1984年,63歲的柳書谷從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退休后,帶著80萬港元貸款來到香港,組建了中國新技術轉讓公司,要讓大陸的專利轉讓進入國際市場。以后短短6年間,他為這家公司賺了5億人民幣。
1984年11月,時任中科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工程師的柳傳志和十個同事一起,拿著所里20萬元啟動資金,在一間計算機所大院內一個小平房里辦起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1989年11月14日正式更名為“北京聯想計算機集團公司”)。一開始,包括柳在內的所有員工都當過“倒爺”、在中關村拉平板“板爺”,車去賣運動服裝、電子表、旱冰鞋、電冰箱。后來想倒賣彩電,結果被人騙去14萬元。
把所有可能給公司帶來收入的業務幾乎試了個遍后,柳傳志決定依托計算機所的技術優勢,力邀主導開發“漢字系統”的倪光南加盟公司,其成果產品化后就是后來知名的“漢卡”。當時電腦大部分靠進口,全是英文系統,安裝漢卡后才能中文化,每臺電腦經過改裝后利潤高達一、兩萬元,聯想在6個月內至少銷售出100套,為公司帶來了約40萬元毛利潤,成為聯想的第一桶金。但漢卡的高價,1987年曾為聯想召來物價局100萬元的罰款,當時聯想年稅后利潤才70萬元。
此后4年,公司的主業務仍然是銷售漢卡,同時做國外電腦的銷售代理。海外電腦主要從香港進口,為了省下香港中間商賺取的至少15%的差價,柳傳志決定在香港開聯想分公司;更重要的是,柳傳志想將公司業務從計算機貿易延伸到生產領域,但當時在大陸生產計算機,必須獲得電子工業部發的生產許可證,浪潮、長城等老牌廠家有許可證,中科院卻沒有,柳傳志希望到香港“曲線救國”進軍計算機生產領域。
1988年6月23日,香港聯想電腦有限公司成立,由國有的中科院計算機所新技術公司和香港兩家公司合資組建,其中一家就是柳書谷主持的中國新技術轉讓有限公司。這家公司不但給香港聯想提供巨額貸款,還為柳傳志、倪光南等北京聯想的領導和骨干提供了十幾個多次往返香港的簽證。當時此種簽證極為難得,如無此種特供的稀缺資源,香港聯想根本辦不起來。
柳書谷對兒子的幫助是無私的,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和人脈,香港聯想獲得了當地銀行業的支持,獲得大批貸款;柳傳志在父親的引薦下,結識了香港商界的人物;他還從父親那兒學會了衣著、舉止、言談之類的社交禮儀。
在柳傳志20多年的創業史中,波瀾起伏、九死一生。
愛讀康熙提拔后生
柳傳志愛讀清史,二月河寫的《康熙大帝》,給他很深影響。康熙九子奪嫡、幾度廢立太子等掌故,耳熟能詳。
在聯想集團坐穩行業龍頭地位后,柳傳志開始謀劃未來,從1988年到1990年期間,他提拔了一批后生委以重任,其中最矚目的是孫宏斌、楊元慶和郭為。這三人,都是碩士研究生,年齡相差不過幾個月。
1990年,27歲的孫宏斌被破格提拔為聯想集團企業發展部的經理,主管范圍就是他在全國各地開辟的18家分公司,成為聯想集團的二當家。但桀驁不馴的孫宏斌種種舉動,讓柳傳志很快意識到:長此以往,聯想就姓孫而不姓柳了。1990年5月,孫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案由是挪用公款,兩年后,法院以 “挪用公款13萬元”的罪名判處孫宏斌有期徒刑5年。
孫宏斌因表現好提前出獄,主動約見了柳傳志并承認了以前的錯誤。柳傳志感動而愧疚,給孫宏斌50萬元助其謀發展。后來孫宏斌與聯想、法院交涉后,法院撤消了原判決,指其為錯告、錯捕,給予平反。出獄后孫宏斌用了10年時間,打造了一支中國地產的百億軍團,但最終也因他的躁進而使順馳在過度擴張后倒下。
楊元慶和郭為是楊元慶都不愿放棄的。聯想公關部出身的郭為是少年得志,思維敏捷,喜歡迎難而上,而且越是困難的時候斗志越堅,但卻不善于步步為營。而楊元慶的點子不多,卻擁有堅定的意志,認準了的道路就一步一步走到頭。郭為有很長時間在柳傳志身邊工作,長于運籌,善解人意,而楊元慶似乎永遠沖在第一線,不太懂人情世故。
柳傳志曾想讓郭為幫助楊元慶,雙雄共舉聯想大旗,結果發現兩人都很別扭。柳傳志痛下決心,從2000年春天開始分拆聯想,由楊元慶繼承大統、統帥全部聯想品牌的業務,而將代理業務和系統集成歸于郭為旗下。郭為只分得公司大約10%的財產、20%的員工、20%的業務和20%的銷售收入,并且不能再使用聯想品牌,他的公司易名為“神州數碼”,郭為當場痛哭。
2004年,聯想成立20年之際,柳傳志辭去了聯想集團董事長的職務,將聯想的未來交給了自己的繼任者。他自己則把大量的時間用于“孵化”新企業。如今柳傳志主持的聯想控股旗下有五駕馬車:楊元慶領導的聯想集團、郭為領導的神州數碼,繼續保持在IT領域的領先地位,楊元慶的得力助手陳紹鵬、劉軍已經脫穎而出;朱立南主持的聯想投資,45歲的海歸少帥趙令歡主持的弘毅投資,成為投行精英;融科置地以房地產為主業。
退休的4年來,柳傳志醉心高爾夫。這次復出,他再三強調只是幫助楊元慶,楊元慶當CEO是水到渠成的事。今年2月28日他在北大一場論壇上曾笑稱:任用外籍CEO就是一個不斷減少碰撞、學習差異、然后將其換掉的過程。
在他心里,最幸福的就是:每天下班,穿著拖鞋走到住同一個小區的父母家里(可惜慈父已經仙去),坐在沙發上,或許什么都不說,只是靜靜地坐著。盡管年過六旬,但只要在父母身邊,柳傳志就會覺得自己年輕許多。幸福就是,每個周末帶著妻子圍著頤和園散步,抑或是陪著妻子逛商場。(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戴爾擬出資910萬美元,和解由兩名前女性員工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聯邦地方法院提起的性別歧視訴訟案。據國外媒體報道稱,法庭文件顯示,美國聯邦法官詹姆士·諾林昨天初步批準了原、被告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 7月26日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柳傳志:幸福就是周末陪妻子散步逛街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