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50K;6月份:40K;7月份:30K(截至26日)。這是記者日前在南方某筆記本電腦總代處看到的最近3個月的內部銷售統計數據。
五六月是電腦市場的傳統淡季,素有“五窮六絕”之稱。 從7月開始,電腦市場便迎來傳統的旺季,俗稱“暑促”。然而,這個7月,筆記本和顯示器等主流電腦產品銷售業績卻讓人大跌眼鏡——不如五六月份傳統淡季。
“傳統暑促的銷量還比不上五六月份淡季,這種情況是我在電腦市場十多年來頭一次遇到。”華南某品牌筆記本總代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的IT市場總是讓人琢磨不透。”
暑促不如淡季
此前飽受淡季之苦的大批經銷商如今開始對暑促倍到失望。經歷漫長的淡季,不少經銷商押寶暑促,希望暑期有一個好收成。然而,7月份,盡管是傳統的暑促旺季,市場并未見“旺”。
連日來,記者在南方各大電腦市場發現,在廠商大張旗鼓的暑促宣傳攻勢下,電腦市場的消費者甚是稀少。中午時分,本是電腦市場一天中人氣最旺的時候,記者發現,此時進入電腦城的,除了避暑——躲避外面高溫的人流外,直接的購買者為數甚少。
在百腦匯等多個電腦市場,占據一樓黃金鋪位的筆記本檔口,不少型號產品均打出低價促銷的旗號,但亦少人問津。有趣的是,正面臨退市的山寨本也在電腦城入口處大搞促銷,然而,1900元的高價,連看一眼的人都極少。
不僅是筆記本電腦銷售比5——6月份有所下降,就連顯示器等DIY等大件產品,因為連續的漲價而導致終端市場的銷售一落千丈。
“顯示器價格比5——6月份每臺平均漲幅達100元左右, 內存和CPU也漲了20%,而且主流型號產品時不時遭遇缺貨。”一位經銷商向記者訴苦,“今年IT市場真難把握啊。”
據記者從南方多個總代級別的渠道了解到的數據顯示,這個7月份,筆記本和顯示器的整體銷量預計同比2008年下滑20%,而比5——6月份傳統淡季亦下降了幾個百分點。
“盡管一些電腦配件產品的銷售有一定回暖,但作為電腦市場兩大主流產品——筆記本電腦和顯示器,銷量的下滑在7月份最為明顯。”南方一位渠道稱。
“貼錢”亦難救市
歷來,價格戰是暑促各品牌廠商慣用的武器。而今年,這一武器已徹底失效。為了更大限度得吸引到消費者,這個暑促,不少賣場聯手廠商破天荒地舉辦“貼錢”暑促活動。
據記者了解,在暑促中,產品動輒直降幾百乃至千元的活動幾乎是廠商、賣場的“倒貼”行為。而這個暑促,這種“倒貼”的活動明顯比以往更多,且力度更大,其中尤以暑促兩大件——筆記本電腦和顯示器為主。
“從5月份開始,面板一直漲價,導致上游顯示器廠家的漲價活動也十分頻繁。到了暑期,不少經銷商卻倒行逆施,選擇降價,實際上是賣場或經銷商自己貼錢在搞促銷,借此拉動消費人氣。”一位顯示器經銷商稱,“在暑促效果不佳的背景下,這種‘貼錢’暑促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
記者了解到,早在此前,中關村電子賣場共同發布了今年的暑促方案,出臺了很多“賠錢”優惠措施。7月6日,中關村包括海龍、鼎好、科貿、中關村e世界、硅谷電子賣場等主要電子賣場共同公布了今年的暑促方案。在傳統的買贈、抽獎、返現等優惠措施之外,又加入了很多低價拍賣、低價換購等“倒貼”活動。
“這樣的方案并非心血來潮,在中關村經歷了金融危機沖擊后,不惜血本挽回頹勢變得勢在必行。”一位業內人士稱,其實上游廠商的降價力度并不大,而暑促直降活動一般都是賣場和下游經銷商自己貼錢。
有中關村渠道向記者表示,前幾年生意好的時候,月流水能達到百萬級規模,不少渠道在中關村幾個電腦市場都租有柜臺,而如今,縮減店面、節省開支已是每個經銷商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經過了這么些年,暑促已玩不出什么新花樣了,不光是消費者,連商家自己都產生審美疲勞。”一位經銷商稱,“但不做暑促,現在又能干些什么呢?閑著也是閑著,賺錢救場可能沒希望了,只圖賺個人場吧。”
顯然暑促已經從當初的銷量神話,逐漸走下神壇,變成了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肋。
也有人將原因直接拋給廠家,并直接指責廠家責任感不強。“筆記本在6月就開始調價,沒等暑促就殺個沒完,利潤早吃光了。顯示器都憋著漲價,促銷的東西根本沒人要,賣也賣不動。”一位渠道抱怨道。
不少接受采訪的經銷商均表示,這個暑促已經陷入到“賣不賣都賠錢”的境地,更多的渠道則又開始寄希望于9月份新生入學時,市場真的能有所好轉。
終端購買力下挫是主因
為何暑促銷售還不如淡季?為何降價、貼錢等促銷活動難見效?圍繞這些問題,連日來,記者在經銷商中展開調查。不少人認為,導致暑促“旺季不旺”的主因是終端市場消費者購買力下挫所至。
在接受采訪中,不少經銷商都不愿意把暑期銷售不好的原因歸為金融危機的影響。北京三捷恒安公司顯示器事業部總經理張東對記者表示:“第一季度的銷售突破已經證明,金融危機帶給IT產品的并沒有太明顯的影響,而只是一種心理影響。”
據年初市場反饋的情況顯示,第一季度,筆記本和液晶顯示器等產品的持續缺貨、斷貨,充分表明了市場并沒有遇冷。同樣,暑促的冷與熱也不能統統將之歸結為金融危機的影響。
但是,幾乎所有受訪經銷商都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直接導致終端銷售下滑最主要的原因與消費市場購買力大幅下挫息息相關。不少渠道將之稱為“金融危機后遺癥”的體現。
“在市場一線,可以很明顯感覺到,消費者似乎不敢消費,都在觀望,持幣待購現象十分嚴重。”一位老牌經銷商分析稱,“而且,IT產品不同于普通家電,空調、電視是日用必須品,不可或缺;而電腦產品,能節省就節省,手頭緊就暫緩購買。”
還有不少經銷商認為,別看股市樓市牛氣沖天,但是歸結到實體和老百姓口袋,卻并不寬裕,“老百姓口袋寒酸,直接導致消費市場的購買力下挫。”
另外,針對不少IT巨頭,如Intel等最近都紛紛拋出“個人電腦市場已見底”的論調,不少終端渠道并不認同。“此前,業界都普遍認為IT市場已見底了,今年暑期會是回暖的轉折點。”華南一位資深渠道稱,“但是,從目前暑期終端市場的實際銷售情況來看,這一論斷為時尚早。”
傳統賣場成“替罪羊”
電腦市場持續低迷不振,業界對此亦是議論紛紛。在采訪中,一些經銷商認為,造成終端電腦市場成交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3C賣場和網購的沖擊,于是,“實行統一收銀”等有關傳統電腦賣場的各種改革之聲亦此起彼伏。
“像暑促這樣的旺季,銷售如此慘淡,從側面反映出整個傳統電腦賣場競爭力正在減弱。” 一位中關村的經銷商認為,中關村遭遇困境的源頭,或是其他渠道的崛起,“反觀國美、蘇寧、大中、京東商城,這些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卻在攀升。”
有渠道還指出,在今年的暑促中,兩者之間的差別尤其明顯。以國美和蘇寧為代表的3C賣場早就大張旗鼓地展開了09年的暑促大戰。而IT賣場卻表現得很遲鈍。
據了解,為準備今年暑促,蘇寧早在5月就開始提前與各電腦廠家開展合作洽談,確定了幾十款市場主流機型專供協議,并于北京、上海、南京、深圳等全國重點城市準備了近30場路演及簽售活動,憑簽售卡單價可優惠300元~1000元不等。
而中關村和其他各地的賣場則在6月才陸續開始傳來降價的消息,暑促不溫不火,從市場反應速度上也是慢了半拍。
另有經銷商則認為是互聯網“逼退”了他們的客源,“互聯網的發展的確影響了賣場的生意,原來攢一臺電腦、買一個電子產品,唯一的方式就是去電腦城,首先詢價,然后逛無數家店面,銷售員口中的專業知識讓你仰慕,這樣經過多家比較,基本上能圈定自己所要的配置。”中關村一位攢機商稱,“而現在互聯網的發展,電子產品的價格幾秒就能查到,很多人則選擇了直接在網上交易,還可以送貨上門。”
而據記者調查發現,3C賣場的電腦相關產品的總體銷售在這個7月份也不樂觀。連日來,記者實地走訪南方多家3C賣場發現,電腦相關產品的銷售基本與5 ——6月份傳統淡季持平。一個現象十分明顯,那就是曾在3C賣場銷售火暴的3G上網本,如今已全面遇冷。此前,在南方市場,甚至出現不少消費者購買了3G 上網本后紛紛要求退貨現象。
“3C賣場的確是傳統IT賣場潛在的對手,但是,3C有自己的優勢亦有缺陷,而在終端市場,七成以上的IT產品還是通過傳統賣場銷售的。”太平洋電腦城一位負責人稱,“當然,傳統賣場的確存在諸多缺陷,我們也在學習3C賣場的優勢而進行革新,但是,將電腦產品銷售的下滑全部歸罪于傳統賣場是沒有道理的。”
而至于不少渠道認為網購搶奪了傳統賣場客源的現象,有邊做網購邊做實體店銷售的經銷商并不認同。“網購盡管是未來的一種趨勢,的確對傳統賣場構成一定的威脅,但目前網購還僅限于少數較大的一線城市,而電腦產品的潛在消費市場卻是廣闊的區域和內地市場。”一位經銷商稱,“另外網購電腦產品,目前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網購要走的路還很長很遠。”
記者實地抽樣調查發現,有接近八成的消費者還是樂意在傳統IT賣場購買電腦產品。“的確,傳統IT賣場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網購和3C賣場恰好彌補了傳統賣場的一些缺陷,目前三者是一種互補的關系。”百腦匯一位負責人稱,“從中國IT渠道的特殊性來看,網購和3C賣場短期內對傳統IT賣場還夠不成太大威脅。”
盡管如此,記者發現,包括太平洋、百腦匯、頤高在內的,幾乎所有傳統IT連鎖賣場巨頭,也都紛紛試水B2C在線業務,試圖打造一個網上電腦產品的購物平臺。(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繼手機充電器接口統一之后,又一個手機上的插孔被統一了。記者從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簡稱通標協)了解到,移動通信手持機有線耳機接口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標準(即手機耳機接口標準)已通過工信部審定,并將于9月1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T暑促遭遇寒流:說市場已見底為時尚早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