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聯合創始人、董事長比爾·蓋茨(Bill Gates)日前撰文,回憶了微軟1979年的發展情況。蓋茨稱,BASIC從1979年開始成為微型計算機的標準編程語言,成為了計算機普及的催化劑。
以下為蓋茨文章全文:

1979年,微軟只有13名員工,上述照片包括了大多數員工。這張照片顯示,70年代普通計算機從業人員絕非是時尚潮流的弄潮兒。1979年初,我們從阿爾伯克基遷回到西雅圖的貝爾維尤;當年年底員工數量就翻了一番還多,增至28人。盡管當時業務不錯,但我仍然對招聘的速度感到不安,擔心員工過多會隨時壓跨我們。
讓我略感欣慰的是,我們1979年開始意識到BASIC即將成為微形計算機的標準編程語言。我們認識到它可能成為釋放PC潛力、普及計算技術的催化劑,為應用和軟件的爆炸式增長創造合適的條件,并推動PC市場快速增長。
到1979年中,運行BASIC的Z-80和8080計算機已超過20萬臺,我們也發布了面向16位8086處理器的新版BASIC。隨著運行BASIC的計算機數量的增長,我們將目光轉向了編程語言之外的領域,考慮開發對普通大眾真正有吸引力的軟件的可能性。我們因此在1979年成立了消費者產品業務部門,首批產品是《微軟探險記》——首款大型主機探險游戲的家庭版。盡管無法與目前的《光暈》相媲美,但《微軟探險記》在當時還是很有趣的。
1970年代,一本名為《國際計算機程序指南》的雜志設立了“ICP百萬美元獎”,獲獎的均是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的軟件。1970年代末該獎得主包括逾100款軟件,但全部是大型主機軟件。1979年4月,8080版BASIC成為首款獲得“ICP百萬美元獎”的微型計算機軟件。
目前,銷售額超過100萬美元的軟件估計高達數百萬款,其中既有由一名開發人員單槍匹馬開發的軟件和游戲,也有大型團隊開發的供大型企業使用的解決方案。
更為重要的是,計算機和數字技術已經成為全球逾10億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1979年。(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針對電子業大廠紛紛跳進來做太陽能,陳來助說,友達的商業模式與別人不同,友達提供整個太陽能系統解決方案,而且友達只做硅材料、晶圓與系統整合,中間段的Cell與模塊交給伙伴代工。 7月24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蓋茨回憶1979年:BASIC成為計算機普及催化劑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