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家啟動家電和PC下鄉項目之后,有關家電下鄉的近況人們還從媒體上看到一些,盡管有好有壞,但對于PC下鄉好像在項目啟動之初媒體熱報了一陣之后,聲音就越來越弱了。那么PC下鄉的近況究竟怎樣了?真的一如廠商們當初所預想的那么樂觀嗎?
日前,筆者從一些廠商了解到,盡管各主要入圍PC下鄉名單的PC廠商們都在竭盡所能力圖在近400億元的PC下鄉帶來的市場中分得最大的餅,但實際的情況是,在經歷了初期的樂觀和短期的推廣之后,隨著PC下鄉的不斷延伸,其推廣的阻力和矛盾驟然加大。主要表現在,當PC向村、鎮一級農村推廣時,農民購物的習慣和應用水平的限制,加之廠商成本的考慮。但矛盾的是,如果PC下鄉不能繼續在往下深入推廣的話,將與之前的PC銷售無異,PC下鄉的真正目的就難以達到。由此來看,PC下鄉對于PC廠商而言著實成了燙手的山芋。
其實對于PC下鄉,筆者從一開始就持比較保留的態度。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應用。目前PC廠商遇到的尷尬說白了還是應用所致,即農民們對于PC的需求并未像國家有關部門和廠商們所預計的那樣迫切。畢竟對于收入較低的農民來說,他們更需要的是能夠給他們帶來直接利益,或者說是收入的產品。這樣一來,難點無非又落在了應用上。那就是應用從何而來的問題。說實在的,目前有的PC廠商所謂針對農村的PC應用基本上都是閉門造車,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至于農民究竟用PC來干什么?什么應用是他們最急需的?廠商們實際上還是一頭的霧水。這也就決定了廠商們越往深推PC,就越感到困難的原因。
面對此景,那農民的需求究竟在哪里?怎樣才能幫助農民發現和發掘他們的需求就成為了PC下鄉成敗的關鍵。也許農村的市場環境確實還沒到PC普及的程度,但國家顯然已經通過優惠的政策將這一市場擺在了廠商們的面前。廠商們到底能不能吃到就只有憑自己的本事了。但至少目前的事實證明,廠商僅憑自己的一己之力和各自為戰很難將農村這塊PC市場的大餅做起來。通過筆者了解,之前某些廠商在農村推廣試點時曾經有過成功的案例,而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當地政府的推動,因為他們最貼近農民,最了解農民的實際需求。
不過試點歸試點,當PC下鄉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時,局部的產業鏈的合作顯然已經不夠,它需要的是當地政府、電信運營商、芯片廠商、PC廠商、軟件廠商等的全面的通力合作,共同去挖掘和推廣應用,所以筆者認為,在當下PC下鄉遭遇尷尬之時,產業鏈的相關廠商,擯棄各自小的短期利益,以產業聯盟的形式是盡快讓PC下鄉走出困境的最好方法,同時還可以讓廠商們做到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AMD總裁兼CEO德克·梅耶表示,上年公司成功執行了自己的產品及技術路線圖,包括提前數月推出了六核Opteron芯片…… 北京時間7月22日消息 據國外網站報道,AMD當日在發布第二季度財報時稱,實現營收11.84億美元,同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C下鄉:廠商遭遇集體尷尬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