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7月12日消息,《福布斯》網絡版日前刊登分析文章稱,Google的Chrome OS等產品剽竊了蘋果的創意。Google這樣做一方面是由于蘋果擁有優秀的創意,另一方面則是由于Google自身拿出不這樣的創意。
施密特成蘋果保密漏洞
蘋果一向以保密著稱。對于正在開發的新產品,蘋果員工知道的代碼并不相同,這使得員工無法在公司咖啡廳中私下談論產品。此外,如果供應商泄露任何蘋果產品信息,那么將遭到處罰。而如果有博客私下發布有關蘋果產品的消息,那么將會被蘋果起訴,或是直接被收購。
在披露CEO喬布斯健康問題的過程中,蘋果的做法已遭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此前有消息稱,喬布斯今年早些時候在田納西州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
盡管蘋果采取種種措施防止公司信息外泄,但是整條防線卻存在一個疏漏:埃里克-施密特。施密特是Google的首席執行官,但同時也是蘋果的董事會成員。
ChromeOS類似Mac OS X
Google本周宣布,將很快推出PC操作系統,這將使Google成為蘋果的直接競爭者。蘋果的業務基本上是圍繞Mac OS X系統展開的。
這是否意味著施密特是間諜?答案是否定的。蘋果和Google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文化:蘋果往往是主動出擊,而Google則是被動回應。這就是為何Google會大量涉足蘋果現有業務的原因。兩家公司已經是競爭對手,只是互相之間尚沒有意識到而已。
例如,Google的Chrome OS將可以運行在x86和ARM處理器之上。Google表示,該系統將針對互聯網進行優化,并且是開源的。該系統將主要針對上網本和低端PC。
與此類似,蘋果的Mac OS X也可以運行在x86和ARM處理器上。該系統的前身NeXT Step也是專門針對互聯網打造的,并且基于開源Unix的一個變種Darwin。該操作系統可以運行在各種產品上,包括服務器和iPod Touch音樂播放器等。
有報道稱,施密特正考慮未來是否繼續擔任蘋果董事會成員。他還表示,他在過去6年中一直拒絕涉足操作系統領域。這意味著,在施密特2006年加入蘋果董事會之前,Google就開始考慮進軍操作系統市場。
手機和瀏覽器的競爭
操作系統并不是蘋果和Google發生競爭的唯一領域。蘋果于2007年1月宣布推出iPhone,并由亞洲OEM廠商制造。Google很快跟上蘋果的步伐,并于2007年11月宣布推出智能手機系統Android。在參與有關蘋果iPhone的討論之中,施密特扮演了雙重角色。
此外,蘋果于2007年6月針對Windows系統推出Safari瀏覽器。Google則于2008年9月推出了Chrome瀏覽器。蘋果擁有自己的辦公軟件,而Google也擁有Google文檔服務。蘋果和Google也均擁有自己的電子郵件產品。
蘋果和Google是不同的公司。Google提供免費的搜索服務,向蘋果銷售廣告。而蘋果則通過出色設計的計算機、服務器和數碼產品,去吸引消費者。
創新能力差異
蘋果可以被稱作是一家軟件公司,其產品包括操作系統、文字處理工具和互聯網瀏覽器等。而Google也是一家開發軟件的公司,但外界并不將Google定義為軟件公司。那么,Google為何要跟隨蘋果的每一個步伐?或許是因為Google自身拿不出更好的創意。
在除搜索廣告以外的其他領域,Google一直面臨困境。在截至今年3月的這一季度中,廣告收入占Google營收的98%,高于一年的97%。
蘋果則以善于開拓新市場著稱。蘋果于2001年1月推出iTunes音樂軟件,隨后于10月推出iPod播放器。2007年,蘋果又將iTunes轉型為連接iPhone和電腦的平臺,從而將來自iPod的營收轉移至來自iPhone和Mac的的營收。
蘋果的“偏執”取得了成功,這樣的做法與許多其他上市公司并不相同。正是由于蘋果的產品和服務都能獲得成功,因此所有泄露的信息才會成為新聞。當然,這些泄露的消息對施密特來說或許并不新鮮。(編輯:建。
相關鏈接:福布斯:蘋果的偏執有意義 谷歌效顰難成器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唯一的問題是,當點擊本該銷售打折Windows7家庭包的網頁時,大多數零售商都給這款產品標上了缺貨或是不復存在。其他零售商則沒有關于家庭包的銷售頁面,即便谷歌將其頁面列入了搜索結果。 北京時間7月9日晚間消息,據>>>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2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