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來無非還是給CEO做后勤部長,是制片人的角色,主要導演還是年輕人。”在上周五舉行的“創業未來中國行”上海楊浦論壇上,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發表演講,總結聯想在幾年來的得與失,并就收購IBM、重新出山、聯想業績的未來等焦點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答。談到聯想的發展前景,他表示一年以后見分曉。
并購的三大風險已解決兩個
2004年聯想集團并購了IBMPC部門,被業內稱為“蛇吞象”。在聯想出現巨額虧損以后,除了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直接影響,很多人仍然把原因歸結為四年前的跨國并購帶來的“水土不服”。
對于這種說法,柳傳志好像并不認同。他表示,聯想當時之所以敢于并購,是因為他深信聯想真正了解PC行業。
“我們之所以并購這家公司,是基于我們懂這個行業。我們知道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柳傳志說。
“當時我們分析了三大風險:第一個風險是買了品牌以后,這個牌子到了中國人手里,外國人還認不認。第二個是并購以后,國際團隊能不能留下來為中國人工作。第三個是管理團隊的長期磨合問題。中國人和外國人在領導公司的時候,管理層董事會怎么能磨合在一起。”柳傳志認為,前兩個問題都已經解決,第三個問題最難解決。
“年輕人才是導演”
2009年2月,在聯想公布08/09財年Q3財季巨虧之后,柳傳志宣布重新復出擔任集團董事局主席,以挽救聯想目前面對的困境;楊元慶則從擔任長達五年之久的聯想集團董事長位置下來,取代阿梅里奧出任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這次人事變更,被輿論認為是聯想高層的一次大“地震”,也被認為是“柳楊配”的再度回歸。對于這個問題,柳傳志本人是怎么看待的呢?
“我出來無非還是給CEO做后勤部長,是制片人的角色,主要導演還是年輕人。”柳傳志對記者表示。
一年以后見分曉
一個月前,聯想發布了08/09財年全年業績,全年凈虧2.26億美元,這是聯想成立25年來最大的一次虧損,也是近10年來聯想的首次全年虧損。
柳傳志坦言,現在聯想確實遇到了困難,但他表示,這些困難都在預料之中。聯想出現巨額虧損,直接因素是國際金融危機。聯想海外銷售的電腦主要是賣給大的企業客戶,而國際金融危機到來以后,企業削減成本,減少了電腦的采購,聯想的營業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當然,聯想在管理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聯想財報顯示,為了提升成本競爭力及運營效率,聯想已經連續采取大區合并、裁員以及產品線調整等多項計劃,在第四財季2.64億美元的虧損當中,包括1.16億美元的重組費用以及0.71億美元的一次性項目,如此算來,經營部分虧損8100萬美元。這比上季度實際減少虧損19.4%。此前,楊元慶曾表示,聯想針對市場環境進行的一系列重組已經開始顯示成效。
談到聯想的未來前景,柳傳志謹慎表示:“一年以后,如果聯想下去了,那就是在懸崖上;如果還在上面,那現在就是歷史的轉折點。”(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自主的目的是為了可控,目前的授權模式完全是可控的模式,主要是為了使用“MIPS兼容”的商標和獲得MIPS公司的服務。龍芯的所有研發都是自主的,在核心技術上沒有受制于人。目前的CPU市場被高度壟斷,門檻高,在可控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