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中國第七屆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發布暨中國軟件服務業振興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浪潮集團作為國內軟件行業領軍企業參加了本次論壇。會上,工信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2009年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自主品牌軟件產品前十家企業排行,浪潮連續5年排名軟件業務收入十強,2009年位列第九位,并以20.5億元的軟件產品年收入躍居自主品牌軟件產品排行榜榜首,成為軟件自主品牌的新旗艦。
事實上,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在軟硬件兩個領域都具有相當實力的綜合性IT企業,浪潮對軟件業的探索由來已久。浪潮的軟件產業誕生于上個世紀90年代,伴隨著浪潮服務器的產業化運營從無到有、發展壯大。通過多年來對行業與企業客戶的信息化需求的理解,浪潮將分散的軟件業務整合為企業軟件及行業軟件兩大類業務。目前,浪潮ERP已成為國內高端市場的領軍品牌,浪潮行業軟件在煙草、電子政務、稅控等行業也占據了絕對優勢。根據相關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08財年,浪潮營業收入達到232億,其中軟件產品和服務共計39.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1%,高于全行業20%的平均增速。
浪潮取得的成績,以及對軟件產業的認識和實踐或許能為整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一些可資借鑒的經驗。目前,隨著我國IT市場向更深層次發展,用戶的需求已經從簡單的硬件、軟件采購轉向對應用與服務的需求。在國際經濟環境惡化、產業發展面臨升級考驗的背景下,針對客戶需求的轉變,能提供全方位應用的廠商無疑將具有更大的競爭優勢,從這一點來說,浪潮軟硬件整合的優勢無疑能更好的契合客戶的需求,從而為客戶提供更適合的產品、方案以及更優質的服務。
軟硬一體化推動技術進步
軟硬件一體化的架構意味著對行業和企業客戶的需求具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把握,從而推動浪潮在技術層面不斷推陳出新。縱觀浪潮的發展歷程,包括第一臺浪潮PC和第一臺國產服務器在內,每一次IT技術發展的關鍵時刻,浪潮都敏銳地把握住了技術發展的趨勢,通過前瞻性的產品樹立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近年來,浪潮進一步建立了由技術到專利再到標準的梯次攀登的創新體系,并通過積極參與國家規劃或標準的起草和建立,為中國信息產業的自主發展構建了技術壁壘。為了確保創新成果源源不絕,浪潮還依托IT行業唯一一家設在企業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浪潮服務器與存儲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面向全集團的創新平臺,實現人才的積累集和技術的提升。此外,浪潮還在資金上實行“飽和投入”策略,2009財年,浪潮進一步講研發方面的投入增加了24%。這些舉措將浪潮的軟件與硬件創新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軟硬結合促進市場拓展
在市場拓展方面,得益于軟硬件一體化,浪潮能夠進一步擴大集團的行業市場規模和市場占有率。一方面,軟硬件結合強化了平臺產品的行業屬性,增強平臺產品針對行業市場的解決方案規劃能力,隨著這種能力進一步提升,浪潮針對行業的解決方案將會更加有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過進一步對行業市場的總體規劃及內部資源的整合,行業內的整體解決方案能力和整體戰斗力將會進一步得到提升。同時,浪潮也會通過并購等手段,不失時機地擴展浪潮品牌在行業上的競爭力。
軟硬件架構提升服務能力
在客戶方面,一體化架構從細分行業和深入挖掘客戶需求等方面,提升了浪潮為行業大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從而提升浪潮在行業高端市場的競爭能力。同時,通過高端客戶在全行業的示范和輻射作用,進一步塑造浪潮在行業高端市場的品牌影響力。而隨著整合服務能力和整體品牌形象的提升,浪潮在參與國際化競爭時也會處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2009年,適逢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在這樣一個承前啟后的時刻,IT業的發展也面臨著關鍵性的戰略抉擇。從國際市場看,受經濟危機影響,IT業國際競爭格局將日趨激烈。從國內市場看,軟件產業面臨從產品到服務的轉型。得益于軟硬一體化的架構體系,浪潮已經在技術、市場、服務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如何把競爭優勢轉化為勝勢,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獲得持續、健康發展,對于浪潮來說,自主品牌榜第一位的成績可能還只是剛剛開始。(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導讀:《商業周刊》網絡版今天刊登分析文章稱,為了通過并購獲得更快的增長,戴爾不僅要求管理人員積極尋求潛在交易,而且挖來了IBM前并購主管,并因此與IBM產生了摩擦。但是這一舉動卻有利于打消股東對戴爾的疑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浪潮:軟硬兼備 打造軟件自主品牌新旗艦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