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小月)蘋果的產品,正如其名字一樣,對許多人來說光鮮美麗,著實有擋不住的誘惑,但美麗的蘋果背面也有難看的疤痕,甚至蟲眼腐爛,在蘋果歷史上,就時有產品瑕疵被曝,上周廣州邱女士的17英寸MacBookPro筆記本發生爆炸,此機是蘋果的高端機。
對于此次的爆炸,蘋果中國公司在事故處理的最開始表示,因為客戶沒有購買三年的硬件保修服務,不能更換和保修。但在邱女士的要走法律途徑,向媒體曝光等的訴求下,蘋果公司終于同意更換硬件,并解釋稱公司僅是從客戶滿意度出發,認為爆炸聲使客戶受到驚嚇,才同意為其更換硬件。
其實Mac用戶電池膨脹爆裂事件,在國外已被多次曝光,問題也主要出自17英寸的MacBookPro。今年1月,在美國就發生了一起MacBook Pro爆炸,當事人在滅火時受了小傷。也只是更換了一臺電腦了事。其實在蘋果史上,這樣的爆炸事故也有多次記載:2009年2月倫敦的一臺蘋果PowerBook筆記本電腦爆炸,09年3月蘋果iPod爆炸傷人,美國男孩2級燒傷,2007年10月,美國亞特蘭大州一男子的iPod Nano播放器在褲子口袋中突然著火......對于類似的爆炸事件,蘋果公司始終未宣布任何召回計劃,亦未公布任何調查報告結果,大都是采取了個案更換的方式,此次廣州的爆炸事件,蘋果官方也否認存在質量問題,更換也只是出于道義的選擇。
在蘋果歷史上對于爆炸案的處理也曾有過幾次召回:涉及面最大的一次是2005年5月,蘋是電腦公司召回了過去8個月銷售出的12.8萬部用于PowerBook G4和iBook G4筆記本的電池。這次是由其供應商索尼埋單,涉及了戴爾、惠普等多個PC廠商。2007年4月蘋果公司召回部分MacBook和MacBook Pro筆記本,免費更換新電池,已過保修期的筆記本也在更換之列。對于此次行動,蘋果中國稱是免費更換電池,強調非召回。
其實對于召回,許多廠商都是抱著惟恐避之不急的,即使是實施召回,也是躲避,不愿冠此名頭的。其原因一是怕引起消費者“錯覺”。“召回”兩字,既刺眼又刺耳。這在相對不夠理性的中國消費市場可謂是犯了大忌。二是怕同行落井下石,把芝麻大的小事無限放大。 三是召回成本太高,這種成本不僅僅包括產品本身的成本,其隱性的品牌、信譽等成本更是難以估量。
而召回制度在中國更是難以實施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現在沒有出臺有關召回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暫時性不完備,成為了廠商拒不實行召回的絕佳借口。這種法規的真空,使得廠商拒絕召回漸成慣例,消費者就算想要維權也無從談起。
盡管召回制在汽車行業已出臺了相關制度,但在IT領域召回制度還未顯露曙光。召回制度最終是否實施、何時實施其實都只是問題的表面,其中最關鍵的核心問題在于企業是否真正重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否有勇于主動承擔責任的態度。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2005年,白沙集團、微軟、十目達成戰略合作 資料圖片 為了白沙集團兩個合作伙伴反目成仇 他向微軟索賠7000萬 十目公司老板周敬之:微軟收錢不干事 4年前一場引人注目的合作,現在卻成了一場說不清的糾紛。 當時,微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問題蘋果電腦何時不再傷人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