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挨刀
日前,歐盟競爭總公司高級行政官內莉·克勒斯鏗鏘有力地向各界宣布了對英特爾進行的反壟斷處罰結果——一張10.6億歐元的罰單。這張罰單,創下了歐盟反壟斷處罰的最高紀錄,遠高于當年對微軟的處罰。判決出臺后,英特爾對結果表示強烈不滿并發誓要抗爭到底。
歐洲市場上的風波還未平息,美國烽煙又起。美國權威媒體報道稱,隨著奧巴馬政府新政的出臺,司法部下屬的反壟斷部門在新任主席喬恩·雷布維茨的領導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近期的目標標準在英特爾身上。更有可能的是,不單是英特爾,谷歌、蘋果等IT巨頭在不久的將來也將遭遇歐美這股“反壟斷風暴”襲擊。
歐盟給英特爾開出天價罰單
多位業界人士表示,向PC廠商和處理器渠道商提供高額返款和返點,是英特爾在全球市場的慣用做法,同時也是IT行業中早已存在多年的“潛規則”。如果此次英特爾接受歐盟罰款,就等于默認其多年來的商業操作模式確屬壟斷行為,那意味著IT行業銷售規則將被此次歐盟裁決徹底顛覆。
歐盟反壟斷判決出臺后,英特爾立馬作出了回應,英特爾首席執行官歐德寧發布聲明表示“強烈異議”,并聲明將進行上訴。“我們不認為自己的做法違反了歐盟法規”,英特爾從來沒有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相反在過去的10年中,英特爾的產品價格下降了60%,但性能卻在提升。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歐盟委員會的判罰對AMD半導體公司來說無疑是個勝利,可能有助于其擴大在芯片市場上的份額。
AMD半導體公司首席執行官德克·邁耶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評論說,歐盟委員會的判罰是“朝著建立真正具有競爭性的市場邁出的重要一步”,超威期待看到“由英特爾主宰轉變為客戶主宰”的情況出現。
英特爾,
在美面臨更嚴格調查
另一方面,據悉,由奧巴馬帶領的美國政府在反壟斷態度上日益嚴厲,歐盟對英特爾的裁決成為其對英特爾反壟斷調查的依據。
德國世界經濟研究所專家羅德曼表示,歐盟顯然希望通過處罰英特爾,對類似行為殺一儆百。在歐盟開出罰單后,美國也可能跟進起訴英特爾,這將對英特爾造成雙重打擊。他認為,美國企業在全球擴張迅速,管理模式與歐洲有較大區別,所以經常成為歐盟反壟斷的目標。
實際上,一年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英特爾的商業行為已展開正式調查。問題的關鍵是,美國政府是否真正愿意調查英特爾,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日前,美國司法部發表聲明,對于利用市場主導地位妨礙競爭或傷害消費者的企業,司法部將采取激進措施進行打擊。奧巴馬政府的這一決定將產生深遠影響,對科技產業巨頭谷歌、微軟來說,是條絕對的壞消息。
目前,司法部下屬的反壟斷部門已廢除了布什政府在反壟斷指控方面的指導方針。種種跡象表明,在新任主席喬恩·雷布維茨的領導下,美聯邦貿易委員大有可能跟隨歐盟的步伐,對英特爾采取“積極的行動”。 谷歌、蘋果,
下一個英特爾?
被歐盟和美國政府盯上不僅是英特爾一家,有業界分析人士指出,谷歌、蘋果、思科等這些不同IT領域的跨國企業都極有可能被卷入這次從英特爾“痛斬”拉開序幕的全球反壟斷新浪潮之中。
據悉,現在全球最大搜索引擎谷歌已受到美國商業監管機構的秘密審查。另外,聯邦貿易委員會還對谷歌與蘋果董事會成員重疊的影響進行調查。
英特爾被判壟斷
或許有利中國PC市場
有業界人士認為,中國消費者將有可能從歐盟重罰英特爾的行動中直接獲益。盡管歐盟對英特爾的重罰未必能改變整個芯片市場的格局,但PC廠家在選購零件時,將更傾向于消費者的真實選擇。
目前,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PC市場,但是中國的PC廠家在處理器及芯片組的選購上卻沒有話語權。有廠商相關負責人曾透露,每到產品更替前,各PC廠家都被迫幫英特爾清理庫存,如果不這樣做,便會失去英特爾的優先供貨權,在未來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針對英特爾反壟斷行動的深入,中國的PC價格會進一步下降,“也許5%,甚至能到15%”。(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6月3日中午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與Psion公司就上網本(NetBook)商標糾紛達成和解。 Psion周一在官網發表聲明稱,該公司已就上網本商標糾紛與英特爾達成和解。該聲明稱,Psion在自愿撤回所有上網本商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全球IT界刮起反壟斷風暴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