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的醫生們或許在自己的病歷夾里都附上了一張蘋果公司的股票價格圖,因為股價表上的起伏波動也能反映著他的健康狀況。
史蒂夫·喬布斯,患病的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在6個月的病假后即將于6月返回工作崗位,可投資者們卻仍感不安。只要他一打噴嚏,蘋果的股東們就得感冒。只是,即使是像喬布斯這樣賢達之士,一個公司的成敗就真的系于CEO一身么?許多商學學者已不再認為CEO就是公司的英雄。一些前沿研究也表明,雖然也有一部分CEO的確貢獻頗多,但大多數,無非也就是復雜機器上最普通的一顆螺絲釘而已。
喬布斯一打噴嚏,蘋果股價就感冒
就像守在孩子病床邊焦慮的父母一樣,投資者們攥緊手心為史蒂夫·喬布斯的健康擔憂了整整一年。這位蘋果公司的CEO于2004年做了雖是少見但尚可醫治的胰腺癌手術。從那時起,他的健康狀態就一直困擾著分析師、股東和粉絲們。對一些觀察家而言,喬布斯和蘋果的命運似乎已在一起打了結了。去年,一名分析人士估計,如果喬布斯離開蘋果,不論是他自愿或是不治離世,蘋果可能會迅速喪失其市值的1/4。喬布斯的醫生們或許在自己的病歷夾里都附上了一張蘋果公司的股票價格圖,因為股價表上的起伏波動也能反映著他的健康狀況。
去年6月,當瘦弱的喬布斯公開亮相,宣布蘋果公司的軟件開發人時,投資者們擔心他健康的焦慮變得尖銳起來。他的外表引發了關于他癌癥復發的憂慮。盡管公司對外宣布喬布斯只是略染小疾,投資者們還是開始瘋狂拋售股票,以致當日蘋果股價就下跌了4美元。6周后,《紐約時報》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喬布斯已知會蘋果董事會,他的癌癥并未復發而只是略施了一些減肥的小手術,蘋果的股票因之上漲了2.6個百分點。好景不長,8月份彭博社誤發了一份喬布斯的訃告,幾乎把證券商們嚇瘋了,直到彭博社出面更正消息有誤才算。
網絡上的調皮鬼們很快掌握了如何操縱蘋果CEO的健康和蘋果的股 價 。1 0月 ,C N N有線新聞網iR eporters的一位志愿者———iReporters是該新聞網所實驗的全民新聞的一個項目———發了一篇純屬虛假的報告,謊稱喬布斯因嚴重的心臟病發作而被送院。盡管后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證實這不過是一場小孩的惡作劇,證券交易商們仍懷疑這是iReporter企圖從蘋果股價跌落中獲益的伎倆。不論如何,蘋果的股價在C N N更正這則消息前還是跌了5.4 %。
今年1月份,蘋果公司宣布喬布斯正在忍受荷爾蒙失衡的痛苦,又給蘋果帶來更大的損失,因為荷爾蒙失衡也意味著蛋白質吸收障礙。公司隨后公開了喬布斯的一封信,信中談到自己的治療方案:“相對簡單和直接”。這給股東們帶來了欣慰,可好景不長,9天之后,蘋果又公布了另外一個聲明,稱喬布斯的病情比之前預料的要復雜,并需要6個月的治療時間。這次你該知道結果如何了,第二日股市一開,蘋果的股價就直線下跌了近5美元,使公司流失將近40億美元的市值,還好在收盤時股價又回升了一些。經歷這樣刺激的經驗后,不論蘋果的股東們是選擇相信留言,還是相信蘋果的官方信息,他們都應該被寬恕吧。本文寫作之時,面對眾多懷疑,蘋果仍堅稱喬布斯將會在6月返回工作崗位。同時,蘋果的股價正從1月的低谷中漸漸回升。或許,投資者們正在與他們親愛的CEO的死亡概率妥協。
CEO們,有的是英雄,有的是無賴
不管喬布斯將回職的消息多么確鑿,它也帶來另外一個大問題,把短期的股價波動先放到一邊,喬布斯能否返職對蘋果就真的那么重要么?一個CEO,還真能有多大用么?
答案可能還沒有幾年前清晰,如今,公司丑聞和世界金融危機根本上顛覆了對C E O的英雄主義盲目崇拜的氛圍。這氛圍在過去的1/4世紀只增不減。
一些公司的CEO們,如通用電器的韋爾奇、微軟的蓋茨和伯克希爾哈撒韋的巴菲特,他們都成為一個個著名的公眾人物,世人以他們白手起家而敬重他們。股東們認為他們配得董事會所給他們的一切獎勵。
對那些深信CEO特重要的人來說,即使CEO隊伍里存在地痞和無賴,還是會去肯定他們非同的影響力。CEO能建立成功的公司也能毀掉它們。K ozlow ski,因他對泰科國際的竊取而從榮華富貴淪落為階下之囚,他與公司的解體有著密切的原因。安然的倒閉也因斯基爾林犯罪而起。在專制的格林伯因弊案陰云離開美國國際集團前,他帶著集團搞信貸違約,已注定了集團最終跌入投機的瘋狂和全球經濟的破裂。據說,前美林證券公司CEO泰恩認為,他的貢獻值得4000萬美元的獎金,這還是在公司經歷了不斷的損失,并導致被美國銀行接管后做出的上述表示(美國銀行顯然不這么看,2008年,他們沒有給泰恩一分錢獎金,而且讓他卷鋪蓋走人了)。
仍認為CEO重要的同樣還有管理專家和薪資顧問。他們樂意向外兜售“CEO的價值非同一般”的概念。管理專家們靠心存感激的客戶的介紹去贏得新任務。他們知道,如果去告訴CEO們不過是機器上的一個齒輪,CEO們決不會心存感激。薪資顧問們也明白,如果他們為CEO們贏得更高的薪酬,自己也會獲益良多。
然而,那些曾為超級CEO明星工作過的人,卻并不如大眾般那樣認為CEO和公司之間有密切的關系。在2006年5月的斯坦福大學商業雜志的一篇文章中,兩位教授詳細記錄了他們和克拉克的對話,克拉克是通用電器在杰克·韋爾奇時代的高層。“杰克干得不錯,”克拉克說,“但是大家似乎都忘了,在他接手之前,公司已經成立近200年了,而且他還有其他7萬名員工在幫助他。”
許多學者都與克拉克抱持同樣的疑問。關于CEO是不可或缺的想法已經占據了商學研究近70年了。雖然目前爭論仍在繼續,但許多知名的商學教授和專家如今已相信,美國人對坐公司第一把交椅的C E O捧得太過了。
關于CEO的重要性的爭論始于上世紀30年代,由伯納德提出。他認為,只有CEO可以為員工注入不斷向上的工作動力。伯納德的觀念來自于歷史學家亨利·亞當以及著名的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韋伯擔憂大公司無法帶給人們目的感。亞當也傷感地擔憂傳統經典在被科學和商業占據的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價值。兩人都擔心,為財而忙的現代工人,如何能再像他們的先輩那樣有激情去修建歐洲偉大的宮殿和教堂。他們還擔心,人文精神將會在冷冰冰的資本主義中枯萎。因此未來將會是越來越混亂和無序。
伯納德還相對樂觀些,他認為公司的生存取決于CEO們能否將工作變得更有意義。“哪怕是在最純粹的商業組織里”,在他的經典著作《經理人的職能》一書中寫道,“物質欲,除非被其他欲望所強化,本身非常薄弱,以至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沒有CEO的精神引導,公司最終將走向失敗。從伯納德以后,常規觀念就認為,CEO總是能為公司注入精神,例如,韋爾奇把通用變成了一個具有侵略性和嚴格無情的“阿爾法狗”。斯基爾林游戲組織,使安然充斥著虛無主義者。
CEO的榜樣力量非常薄弱
伯納德思想的一個主要繼承人是管理理論家吉姆·柯林斯。在他的暢銷書《從好到偉大,為什么有的公司成功,有的失敗》中,他列出了11個對公司具有重要意義的CEO。這些人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極富人文精神”,而不是像在公司走廊闊步,為訂單而大喊大叫,或行路時無視他人的人,柯林斯認為,他們靜靜將自己的人格精神注入公司,為其他員工提供了榜樣。
然而,這種榜樣的力量究竟能有多大呢?根據李柏森和考納的研究,非常薄弱!兩位作者斷言,CEO對公司業績表現并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們收集了167家公司的數據去支持這一觀點。揀選出不同因素對公司利潤的影響,包括從產業競爭狀態到個體公司的規模和結構,以及CEO的管理決定等。產業因素,如資本力量和市場穩定性等,對公司獲利的影響占到了30%。公司因素,如公司的歷史地位等也能占到23%。CEO因素只占了14.5%,哪怕這14.5也值得懷疑,他們包括了那些真正聰明和富于技巧的CEO,也包括了那些僅僅是幸運的CEO。不少學者同樣認為,外界因素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遠大于CEO們。事實上,最近的科研結果傾向于認為CEO的影響更小,只占約4.5%到12.8%。
CEO可重塑公司文化或激發員工更努力工作,但還面臨一個問題:事實上不論誰掌舵,員工對大型的公司都沒什么忠誠度。他們的忠誠感更加本地化,就像一個士兵,歸屬感僅限于他們所在的排而已。在后現代社會,員工對任何關于他們工作意義的富麗堂皇的修辭都極為輕蔑。所以,CEO的力量可能也僅限于幾個最高層執行官之內。越過這一層,其影響力也就迅速瓦解了。
三位哈佛大學的教授使用先進的統計學方法對42個產業里的531家公司進行了分析,他們從各種影響公司業績的因素中剝離出CEO因素,他們發現領袖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在被政府法規限制和能源所限制的電力公司,可供CEO發揮的空間就很小。除此之外,在變化很小的保守工業,如造紙,肉類批發等也是如此。而在另一些產業中,CEO的作用卻非常大,他們又被稱為“不受限制的經理人”,在摩托羅拉或蘋果這樣的公司里,CEO是對最終發布哪種新手機,與哪個芯片公司及手機供應商合作拍板的人。這些決定都極為重要,影響公司的前途命運。
并非每個“不受限制的經理人”都是喬布斯
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如電信,計算機,或者飛機制造業,開發新產品和選擇市場都是極為關鍵的,“不受限制的經理人”的影響也就極大。投資者們擔心喬布斯的健康,因為他們相信蘋果需要他的眼光才能做出有啟發性的決定。當他繼在1985年被逐出董事局后又于1997年重返蘋果的時候,他決定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IM A C,最后,這款顏色可愛,使用方便的機型扭轉了蘋果日益衰退的命運。接著,他發動一場更大的變革,將蘋果的下一個主打產品定為M P3播放器。盡管打入市場較晚,蘋果的M P3還是在全球引發了熱潮。
并不是每一個“不受限制的經理人”都是喬布斯。CEO的巨大影響并不都是正面的,事實上,有些CEO的影響非常負面。不妨看一看Beatrice公司的兩位“不受限制的經理人”拉斯穆森和達特在上世紀70年代晚期都給公司都帶來了什么。
他們老實的前任們緊跟公司傳統,將公司漸漸從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一家小奶酪作坊打造成一家擁有巨資的集團公司。公司主要收購一些效益好的但缺乏資金和先進技術的家庭作坊,并為它們注資,提供管理方面的訓練。拉斯穆森和達特改變了這一切。他們不再收購小型的家庭作坊,相反一頭跌進收購大型公司的戰場中去。達特還特別將決定權集中在Beatrice的芝加哥總部。將公司劃為6個獨立的部門。最后利潤大蝕,股票也被大拋。在被5名高級經理聯名以辭職相逼的情況下,達特離開了,公司被融資巨商K K R收購后分解。85年之功,因這兩位CEO,毀于一旦。
也許最后我們學到的教訓就是:CEO還是重要,但是他們可能還是不重要比較好。“好的領袖可能會帶來些效果細微的積極影響,但是壞的領袖卻帶來巨大的破壞”,斯坦福教授菲佛如是說。(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火情出現在歐盟委員辦公室所在的行政樓層 歐洲聯盟委員會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總部大樓18日出現火情。火警響起后,工作人員紛紛撤離,消防人員趕來滅火。最初火情出現在歐盟委員辦公室所在的行政樓層,火勢逐漸擴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喬布斯6月國王歸來 該歡呼嗎?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3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