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半導體行業的三大陣營中,臺灣代工廠臺積電、聯電是實力最弱的,而且差距有日漸加大的趨勢,但并不會就此自甘落后。在Intel、IBM聯盟紛紛準備2xnm時代的同時,臺積電也制定好了自己的規劃。
據悉,臺積電的計劃是在2010年過渡到32nm,然后最早2011年轉向22nm,幾乎與Intel同期。蔡力行透露,臺積電已經與其設備供應商展開合作,共同開發用于22nm和更先進工藝的多重電子束技術。
根據此前消息,臺積電在最近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已經購買了總價值達200億新臺幣(40.4億元人民幣)的制造設備,用于擴建40nm工藝生產線。
臺積電CEO蔡力行在舊金山舉行的技術論壇上透露,該公司研發團隊現有大約1200人,很快就會擴軍30%,同時設計服務部門的員工數量現已達到600人,未來還會再增加15%,不過另一方面,由于業務運營狀況惡化,臺積電于本月初解除了與200多名員工的雇傭合同,并與他們達成協議,將根據當地法律支付遣散費。(編輯:王小凡)
臺積電生產工藝路線圖(LP代表低功耗):
推薦閱讀
金融危機中,有些行業受到的打擊更大,液晶面板產業就是其中之一。不僅因為從2008年5月開始整個產業就出現了整體下滑,更因為這個產業自身的獨特性,液晶循環周期性強卻難以預知,產業鏈配合度要求很高。 金融危機中>>>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