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工作人員在向參觀者介紹MASON系統在城市交通上的應用 攝影/王玉軍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李慧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或聽到這樣的事情:上班因堵車遲到了半小時,某某高速公路段又發生了特大追尾事故,沙塵天氣突然來襲……可以說,道路交通,環境污染等問題,正日益困擾著現代都市人的生活。人們多么期待不再為汽車追尾、堵車而擔心,多么期待天更藍、水更綠。近年來,隨著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發展,這一切似乎已不再是夢想。
2009年4月17日,對于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發展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這一天,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與全球頂尖的通信及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思科(Cisco)一道,攜手成立了針對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的綠色科技聯合實驗室。 據了解,無線蜂窩網絡作為語音和數據通信的基礎設施,在過去幾十年中已被廣泛地部署在城市各個角落。但是,受容量所限,它并不適合未來傳感和控制的應用。而在清華大學—思科綠色科技聯合實驗室中,將開發“城域傳感運營網絡(MASON)”。作為一種全新的無線網絡,MASON用密布的傳感—傳輸—控制信息流構成了城市的智能皮膚,這一平臺將滿足大量與市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需求。如,改善空氣污染、道路擁堵狀況等。
在本次綠色實驗室揭牌儀式結束后,記者現場參觀了實驗室的技術展區。對于實驗室的重點研究技術智能城市MASON系統,工作人員向記者做了詳細介紹。
受天氣、人為等因素的影響,汽車追尾事故頻繁,已成為困擾人們出行的一大難題。特別是高速公路上,連環追尾事故更是屢見不鮮。據實驗室的工作人員說,有了MASON系統將大大改善這一狀況。未來可以在每輛汽車的剎車系統上都安裝一個通信器,通過無線傳感技術,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當前面的一輛汽車緊急制動時,后面的汽車會馬上感應到,在制動的同時,再將制動信息傳給下一輛車,如此一一進行傳遞,可以避免追尾事故的發生。 同樣原理,通過無線傳感技術,也可以讓每輛汽車實時監測到前方的路況信息,并給出最佳行駛路線,從而彌補現在GPS車載導航產品電子地圖的不足,起到交通廣播的作用,有效避免堵車。
MASON原型系統由汽車或人攜帶的小型和廉價的通信器構成。當兩個通信器相遇時,通過短距離的無線連接交換數據,這樣,數據最終將擴散到全網。當通信器到達某個有效的熱點覆蓋范圍時,它存儲的所有數據都將被上傳到服務器,經過處理、傳輸到互聯網。
在環保方面,據工作人員介紹,利用MASON技術還可以建立一個由安裝在汽車上的傳感器組成的移動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每個安裝在自愿參加的汽車或巴士上的傳感器節點均可長期對各類污染氣體濃度進行動態監測,并將采樣結果添加時間和位置標記后進行存儲,在特定條件下將數據匯總至中央檢測室。這樣,隨著車輛在城市中的穿行運動,對全城空氣質量的監測將更為密集、細致、實時。以此為依據,政府對空氣污染的治理也將更有針對性。
“目前,MASON系統已在清華校園內作了小范圍的測試,技術已經成熟,進一步的應用還需要政府各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工作人員說。據了解,展區現場的這些工作人員大多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的研究生。另外,作為從清華大學走出的創業企業,清遠華程在這次清華大學與思科的合作中,深度參與了組織、籌劃等各項工作。
據清遠華程首席技術官劉昭介紹,MASON是一種平等于現有2G/3G蜂窩的基礎設施,兩者最主要的區別在于,MASON系統的成本極低,而且整個網絡具有可容忍信息延時的特點,因而和現有的無線通信技術形成很好的互補。
劉昭說,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除了在改善城市居住環境上起重要作用外,還在農業生產上有廣泛應用。例如在農田干旱地區,許多農作物無法成活,而有了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就可以精確地獲取農田土壤信息,包括土壤水分、氮素等,以及它們的精確地理分布信息,從而有針對性、精確地控制農業生產資料的投放,彌補滴灌等傳統技術的不足,合理利用資源,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管理。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郭臺銘表示,“培育人才是最重要的,品牌、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品牌,我覺得全身充滿了斗志。”一句要人才、會成長,郭臺銘決定大規模征才一千人,要各路好手放馬過來,甚至還告訴年輕學子,最近裁員就是為了替新鮮人>>>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