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收購了Sun,每股9.5美元、總額74億美元。甚為詫異,之后仔細想想:這于Sun,何嘗不是最好的結果,甚至對于甲骨文和IBM,都是皆大歡喜。 回頭去看這場并購成功的原因,有著一些意味深長的現象。
第一,我們都忽視了甲骨文的野心。 業界一直認為,IBM、惠普甚至戴爾這些服務器廠商是待嫁的Sun的“緋聞男友”,而僅僅是軟件公司的甲骨文,不大可能去買仍然是硬件廠商的Sun。可是我們去看甲骨文的“發家史”,一家以數據庫起步的單一的軟件公司,通過近幾年40多起的并購(包括并購Peoplesoft、siebel、BEA),已經橫跨數據庫、中間件和應用軟件的綜合型軟件廠商;不僅僅如此,它甚至不顧一直的合作伙伴紅帽的反感,悄然涉足操作系統。如果我們僅僅認為,甲骨文只想做一個軟件廠商,也許我們錯了。
一向崇尚“好斗、咄咄逼人”的甲骨文創始人埃里森從來都不知道穩妥和四平八穩是何物,他那咄咄逼人的夢想的邊界在哪里,我們也許都想像不到。Sun的高端服務器加上甲骨文的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件,甲骨文搖身一變成為了綜合的IT解決方案提供商,而不僅僅是軟件廠商。也許有人會說,軟件廠商買硬件不再是潮流,埃里森會回答,我才不管什么潮流,我就是潮流。
而且,Sun還有優質的Java和Solaris操作系統,這對甲骨文加強在開源和操作系統的實力,大有裨益。這都是甲骨文對抗宿敵微軟和IBM的強有力的武器。
通過并購Sun,埃里森又把自己的夢想向前推進了一步:一個大而全的甲骨文,一個可以全方位對抗甚至可以超越微軟和IBM的甲骨文。
第二,Sun體面的“嫁”了,在這場婚姻里,它贏得了尊重。 不僅僅是甲骨文74億美元的“嫁妝”比IBM的65億美元要高,更為重要的,Sun嫁給甲骨文,它的價值會更凸現。不管是Sun的Java和Solaris操作系統,還是服務器業務,都是甲骨文所沒有的。這些業務是甲骨文對抗對手的強有力的武器,甲骨文必然會好好的“珍惜”。而IBM與Sun,重疊業務太多,對于IBM,Sun有些業務可有可無,可有可無的結果必然是得不到重視,Sun的團隊在IBM公司必然是理不直氣不壯,整合和裁減也是必然的。 這么說吧,Sun找了一個發現、尊重和需要它價值的人嫁了,這結果對雙方都好呀!
第三,甲骨文和Sun有著相似的企業文化。
從骨子里,甲骨文創始人埃里森和Sun的創始人麥克利尼,是同一種類型的人——“好斗、桀驁不遜、不按常理出牌”,這注定了這兩家公司的文化從本質上是相似的——“激情、崇尚技術創新”。
如同相同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對夫妻走在一起最重要的原因一樣,相似的文化也是兩家公司合并的重要條件。 甲骨文的“活力、甚至咄咄逼人”的氣質更契合Sun 本質上的技術和工程師文化。而太過平穩的IBM文化,Sun也許會覺得憋得難受。
而且,埃里森和麥克利尼是老相識,是好朋友。筆者曾經于2005年、2006年兩次去參加過甲骨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甲骨文全球技術開發大會(Oracle Open World)”,Sun的麥克利尼和Sun CEO 分別到場演講。如果我沒有記錯,在幾千人的全球大會上,麥克利尼調侃了包括IBM、思科等業界最有名的全球CEO,當說到埃里森時,麥克利尼用的詞是:Sexy(性感),引起了現場大笑。
記得一位我敬佩的媒體人曾經說過,所有并購都應該是雙贏的,是雙方的價值得到了平衡,沒有達到平衡就不會成交;或者在現實所有的選擇中,該選擇的價值是最大化的。我們旁人會說,買虧了或者賣虧了,但當事人總會比我們清楚,這是最好的選擇。(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一個國家如果光靠侵權、盜版來生存和發展,是沒有前途的。為什么中國要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就是要從根本上逐步把這個問題解決,必須樹立一種崇尚創新、鼓勵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氛圍。只有從文化上、觀念上做這樣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甲骨文以“尊重”收服了sun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4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