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8日,《華爾街日報》爆料:IBM正與Sun就收購后者進行談判,以加強自己在網絡、軟件、金融和電信市場的影響力。報道稱,如果雙方交易最終達成,IBM至少需向Sun支付65億美元現金。再加上計入Sun資產負債表中的14億美元,該交易的總價值將在80億美元左右,約合每股收購價格10~11美元,是Sun3月17日收盤價的兩倍。18日,上述消息使得Sun的股價在納斯達克爆漲78.87%,報收于8.89美元。
截至目前,盡管當事雙方的新聞發言人皆選擇沉默,拒絕就此事發表任何評論,但華爾街的分析師們還是確信,這項交易的發生“十分容易理解”。他們指出,“藍色巨人”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并購史,它擅長于“吞噬式的擴張”,而將Sun收編最大的意義在于,使IBM在多個領域以更大的優勢壓制對手。當然,還有一個意圖就是超越惠普重獲全球最大IT企業的閃耀頭銜。
Sun窘迫創造并購機會
在前任CEO斯科特·麥克尼利的帶領下,Sun公司在1982年正式創立。雖然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計算機工作室,但它很快就成功地售出了自己的工作站和服務器產品,逐漸奠定全球第四大服務器系統提供商的地位。在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期,Sun的股價一度飆升至250美元,市值高達2000億美元!但當網絡泡沫破裂后,它卻陷入了低迷的發展狀態,至今不見好轉。
2006年4月25日,接任公司CEO的喬納森·舒瓦茨將注意力轉移到軟件創新和數據存儲領域。分析人士認為,該戰略也是“生不逢時”。由于近幾年作為其主要市場的幾個國家經濟放緩,對高端產品和金融部門客戶的依賴使它的核心業務最先受到沖擊。2007年以來,Sun的硬件銷售,尤其是高端服務器就像踩了滑雪板似的,一路下滑。到了去年第二季度,該公司在全球服務器市場的份額已從2007年同期的13.4%下降到了11.8%。與此同時,排名第一的IBM牢牢把控著這個價值138億美元的市場近33.2%的份額,而其他競爭對手惠普和戴爾也都獲得了增長。
為了重振市場信心,2008年11月,喬納森·舒瓦茨宣布全球裁員6000名(此前三年時間里,Sun已經分三次裁減了近7000名員工)。
“Sun依然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它卻戴上了呼吸機。”日前,美國Morningstar公司的一位分析師曾這樣評價Sun。包括知名IT網站ChannelInsider在內的一些美國網站更是預言:Sun是2009年最可能被淘汰或被并購的12家IT企業之一,而最大的潛在買主就是IBM。
公開資料顯示,2009財年第一季度,Sun的營收為29.9億美元,與上一財年同期的32.19億美元相比減少7.1%。還是在該財季,Sun出現了16.77億美元的凈虧損,去年同期則有8900萬美元的凈利潤入賬。而最新的第二季度財報也顯示,其營收32.2億美元,同比下滑11%;2.09億美元的虧損與去年同期2.6億美元的凈利潤相比反差巨大。
“Sun至少要到2010財年結束才有可能恢復盈利。”諸多市場分析人士指出,未來一年硬件業總規模將縮水4%。但不幸的是,這恰是Sun的主要“飯碗”。
2009年3月5日,喬納森·舒瓦茨在一篇博客中再次向投資者和客戶描繪公司的美好前途。他說自己并不擔心Sun的產品在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依據他的規劃,在未來一年內,Sun將沿著網絡、存儲和軟件合作等產品路線前進。如與惠普之間的合作,后者的x86服務器將運行Sun的Solaris操作系統。
喬納森·舒瓦茨表示,“Sun目前擁有的30億美元現金和20年來一直盈利的成績,將吸引更多的開發人員用Sun的軟件。”然而,業界對這種表述并不以為然。他們指出,這家公司持續的窘迫處境正在讓內部的工程師們日漸失望——2月份,被Sun在2008年1月以10億美元購入并頗為看重的開源數據庫MySQL創始人MontyWidenius和前CEOMartenMickos一前一后地離去。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誰又敢保證Sun還能保持實力,繼續提供強大的產品呢?
“舒瓦茨面臨著空前的挑戰,這時候也正是其他企業發起并購的最佳時機。”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說,如果IBM是在兩年前宣布收購Sun,它付出的代價可能在240億美元左右。但是現在,80億美元的抄底感覺一定非常棒!
IBM的戰略意圖
如果對Sun的并購能夠成功,那么,這將是IBM發展史上金額最高的一起并購,超過其2008年以50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軟件開發商Cognos的交易額。而目前,華爾街和硅谷方面評論得最多的話題是:IBM從并購中獲得的好處在哪里?
作為一家正在向軟件和服務轉型的巨型企業,2008年,IBM1040億美元的總營收中大約有80%的業績由軟件和服務業務創造。盡管如此,一些行業分析人士還是認為,IBM取得的業績并非與硬件業務毫無關系。它的軟件和服務必須以硬件為切入點,才能更好地銷售出去。
Sun有它想要的東西,并且遠不止硬件這般簡單。美聯社日前載文分析:過去十年時間里,Sun所走的道路與IBM完全相反,前者由軟到硬,后者則由硬到軟。目前,Sun收入的40%來自服務器、40%來自服務及產品維護、15%來自存儲器,剩下一小部分才歸屬于軟件。但“重點業務發展方向的不同并不意味著這兩家公司沒有合作的可能,在服務器和數據中心領域,激烈的競爭讓它們長期關系緊張”。文章進一步認為,收購Sun還能彌補IBM過去10年只收購小型服務和軟件企業的不足,進一步強化它在上述市場上的優勢。
按照市場研究機構IDC的說法,Sun的財務狀況長期飽受詬病,但其有著十分穩定的用戶群體,且這些客戶都是金融、電信和政府領域的重要角色。舒瓦茨在全球管理著160多萬臺服務器,擁有超過100萬名企業軟件開發人員和9000家獨立軟件開發商。雄厚的技術和知識產權資產,讓Sun在高端服務器和開源軟件等方面優勢突出。更為重要的是,多領域領先地位的保持也使它具備了下一代數據中心研發的所有條件。
3月19日,美國《商業周刊》也發表文章表示看好這起并購交易,它認為收購Sun將對IBM的“云計算”計劃大有裨益。廉價且功能強大的技術將是云計算成功的關鍵,而Sun擁有Solaris、配置AMD處理器的低價服務器和開放源代碼MySQL數據庫,能很好地幫助實現上述目標。
據IDC的分析師預測:“2009年,全球被用于數據中心的設備和軟件的開支將超過1000億美元,隨后呈增長趨勢。”這讓市場研究公司AMRResearch的副總裁伊恩·芬利看到了并購案的另一個重要意義——遏制對手,從而為分得更大的市場蛋糕做準備。他說,“藍色巨人”如果能全面控制Sun,將有巨大的收獲。如后者具有知識產權的Java技術平臺。由于競爭對手甲骨文和SAP的NetWeaver產品皆基于此,它們在IBM的中間件WebSphere產品面前將不得不另謀出路。同樣,屬于閉源的微軟Windows和Office的壟斷優勢也會受到一定的壓制。
事實上,業界的猜測并不止這些,這起并購還被認為是主要針對目前全球最大的IT企業——惠普。
ZDNet的主編LarryDignan認為,過去數年時間里,惠普通過收購軟件公司成功擴張了自己的數據中心管理業務。在2008年,它又以130多億美元的大手筆將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EDS收于囊中,自此在IT外包服務市場與IBM展開了直接的交鋒。而隨著惠普對服務器產品標準化的生產,先前由IBM主導的大型、定制式服務器正逐漸喪失吸引力。
盡管IDC數據顯示目前IBM服務器市場份額為31.4%,惠普為29.5%,緊隨其后,但由于惠普一直有心于出任新的服務器天王,且兩者間市場份額的差距有點微不足道,只要前者稍有疏忽,惠普就有可能取代IBM成為該市場的新霸主。IBM還需小心的是,惠普甚至在近幾年個別季度的服務器收入超越過它。
“收購Sun將加強IBM作為全球最大服務器生產商的地位。”LarryDignan說,Unix是Sun的強項,但這一重要平臺目前在市場上影響力還相對有限。收購Sun后,IBM就可以通過Linux和Unix向客戶銷售整合后的服務,打壓惠普基于Unix的業務。
自從2006年惠普一舉成為全球最大IT企業后,IBM這幾年一直在苦苦追趕,但距離卻是越追越遠——2008年,惠普的總營收高達1180億美元,IBM以140億美元落后。在此前兩年,兩巨頭間的差距分別為3億美元和55億美元。
但如果現在IBM一舉吞掉Sun,后者接近140億美元的年收入將幫助IBM迅速縮短距離。
市場流露失望
華爾街和硅谷人士都樂于將IBM近百年來的發展史稱為并購史。
過去十年中,IBM完成的并購交易多達160起,涉及金額將近190億美元。在這個過程中,2003年1月開始掌權的CEO彭明盛表現尤為突出。他經手并購的企業就超過了100家,動用將近110億美元,人們完全有理由相信“IBM對并購已經駕輕就熟”。
更有利于IBM此時出手的情形是,3月19日,《福布斯》雜志網絡版透露IBM“是目前持有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金額最高的科技企業,數額高達127億美元”。
但憑借著上述條件,IBM也不一定能得償所愿。
對于去年11月的裁員重組,包括ElevationPartners私募公司經理RogerMcNamee在內的一些投資者就堅定地認為,即使Sun的股價讓人心寒,它也很難會被收購。因為在金融危機下,企業對現金的珍惜就如同愛護自己的生命。在信貸紛紛逃亡的情況下,誰會隨便拿自己的生命來開玩笑呢?更何況并購的對象是“戴著呼吸機”的Sun?
3月18日,英國《衛報》列舉了該交易無法避免的三大問題:首先,Sun雖然能滿足IBM成為最大IT企業的愿望,但IBM通過出售PC、存儲器和打印機等業務已經降低了對硬件的依賴,現在卻又要走回老路子,令人費解與擔憂;其次,盡管Sun擁有包括Solaris和Java在內的幾款優秀軟件,但其逐步開源的趨勢不會給IBM帶來太大的好處;第三,一旦雙方達成并購協議,新IBM在服務器市場的份額必然會引起反壟斷部門的注意。而資料也顯示,美國司法部反壟斷局局長提名人克里斯·蒂娜瓦尼已經強調,外界別指望她與前任一樣對并購交易保持開放的風格。
困難似乎還遠不止這些。瑞士信貸分析師比爾·索普指出,如果交易完成,IBM還面臨如何繼續穩步提高利潤率的巨大挑戰。他說,對于IBM管理層和投資者而言,利潤比營收增長更重要。過去10年來,IBM一直在摒棄利潤率低的硬件資產,轉向利潤豐厚的軟件和服務業,此舉已為外界看好。IBM最近的財報也再次提醒,稅前利潤率僅為8%的硬件業務部門根本就無法與利潤率分別為32%、12.4%的軟件和服務業務部門相比。增加Sun的產品后,硬件在IBM總收入中的比例達到三分之一,其利潤率必將因此再受拖累。
據悉,在并購消息出來當天,IBM股價開盤后不久即下挫了2.5個百分點,下降2.4美元至90.53美元。這充分體現了投資人的悲觀立場。
盡管IBM和Sun對并購案一直保持沉默,但事件的關聯方卻已提前行動,展開應變措施。
3月22日,美國有消息稱,為對抗可能“變身”的IBM,2009財年第一季度服務器業務收入約占其總收入10%(13億美元)的戴爾正積極搜尋可能的并購目標。而在日前舉行的一次股東大會上,惠普首席執行官馬克·赫德表示,不懼怕IBM收購Sun,相信公司的規模和能力能夠在競爭日漸激烈的服務器市場保持良好的地位。他同時透露,惠普將繼續壓縮成本,并加強與其他公司的合作,如新近加入服務器市場角逐的思科。
相較前兩家公司而言,更讓IBM頭痛的是微軟。
Sun在2004年曾與微軟達成的一項期限為10年,其中包含兩項和解內容的協議:一是微軟支付7億美元和解由Sun提出的一樁反壟斷訴訟,二是微軟支付9億美元以平息雙方的專利糾紛。
業界認為,作為微軟歷史最久,實力最強大的敵人,IBM一旦成功購得Sun公司,難保彭明盛不會將這筆陳年舊賬翻出來敲打鮑爾默,以起到擾亂對方軍心和牽制對手的作用。
不過,這只能是發生在并購案成功之后。業界相信,微軟將全力阻止這起并購。也在去年,Google與雅虎方面的廣告合作案就因為微軟帶頭作梗而胎死腹中。(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3月份知名度最高的網銀盜號木馬是“頂狐結巴”,這同樣緣于央視315晚會的曝光!绊敽币驯痪椒鬯椋窈蟛粫傥:W絡,而其他的網銀木馬依舊在伺機作案。比如就在央視曝光“頂狐”的同時,一款名為“IK網銀盜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沉默中遞出80億美元支票 IBM悄悄洽購Sun震動3巨頭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