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春分,位于亞熱帶的深圳早已寒意全無,號稱山寨大本營的華強北也是熱火朝天。
在這里,只要把琳瑯滿目的山寨機擺上柜臺,根本無須招攬,中意的買家自會拉過一張圓凳,坐下來仔細攀談。 即便是正午時分,商鋪前依然人聲鼎沸,接踵摩肩。
就在20公里之外的寶安區,這里是山寨手機的生產制造基地,卻是另一幅蕭瑟之景。緊閉的廠區大門,破損的門窗、零星散落在外的設備......繞著寶安走上一圈,這樣倒閉的山寨機工廠不甚枚舉;鸨N售的另一頭,制造商卻在寒冷無比的冬天里打轉。
“僅去年末到現在,就有上百家工廠關門,沒有辦法,這就是山寨的江湖。”在深圳手機業浸淫多年的老許意味深長地告訴記者。
其實,老許自己也是困難重重。山寨機出貨價一跌再跌,有時候每臺毛利還不到10元,可相應的需求量卻趨于飽和,還要承受許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再這樣下去,很可能從微利變成無利甚至虧損。是堅守陣地還是另謀出路,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老許。
當然,也有先行者已經轉投山寨上網本(以下簡稱山寨本)行業。不過,他們能否復制在山寨機上的成功,似乎并不樂觀。此外,一直極力打壓山寨的勢頭也有所變化。在最近召開的深圳“兩會”上,已經有相關提案向山大王們拋出橄欖枝,意欲將其招安扶正。這或許是山大王們一條不錯的出路。不過,在前景明朗以前,老許選擇了保持現狀。
被迫退出紅海
這位看似保守的老江湖,親歷了山寨機發展的各個階段。正是關鍵時刻的成功轉型,讓他從默默無名到身家數億,更見證了這個產業由藍海一步步變為紅海的歷程。
早在2003年,老許剛進入手機行業時,國內的手機產業正在起步階段,到處充斥著暴利。那時,一款國產手機的廠商利潤可達上千元,大廠商一年下來能獲得10多億元的凈利潤,收入上億元的經銷商比比皆是,整個市場為之瘋狂。
在暴利的誘惑下,中國制造的潛能被空前激發。像老許這樣,依靠手機銷售完成積累的經銷商開始向上游更高的產業利潤進軍,一些傳統的數碼廠商也極力轉型,投身到這片藍海之中。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珠三角地區作為基地,因為這里擁有完整的電子制造產業鏈。
到了2004年,聯發科的手機芯片解決方案開始大規模應用,穩定而廉價的芯片供應,突破了技術的瓶頸,按老許的話說:“自那時起,只要有錢就可以玩手機了。”于是,這一年便成為“山寨機元年”。
此后,“山寨機最瘋狂的時代”開始了。山西的煤老板、江浙的服裝商、各地的房產大亨,這群積攢了大把熱錢的人都把目光轉向手機制造,讓深圳及周邊的手機廠商從2005年的300家陡然升至2006年的上千家,逐漸形成了以深圳為核心的山寨機產業集群。
自此,山寨機的生產開始大面積展開。在極度細化的分工下,一款新機型從立項到開模再到量產,只需兩周時間;對各種功能和外形的創新;對高端新品的模仿......價格上卻只是品牌機的40%,加上直接對傳統三四級市場供貨,山寨機迅速躥紅。
山脊咨詢的數據顯示,2006年底至2007年上半年,山寨機出貨量每月高達1200萬部。雖然單機利潤已降至百元以下,但憑借急速增長的出貨量,廠商仍可以維持自己的暴利神話。借此東風,老許終于在2007年初把自己的身家提升到九位數。
不過,瘋狂之后便是痛苦的回歸。2007年末,沿襲多年的手機“牌照制”正式取消,越來越多的山寨機廠商取得了合法身份,但他們并沒有放棄對山寨利潤的追逐,“白天生產品牌機,晚上大干山寨機”的現象屢見不鮮。加上盲目入市者不減,市場需求趨于飽和,山寨機的暴利時代終于走到盡頭。
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山寨機產量約1億~1.5億部之間。而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國內手機的總銷量約為1.49億部。不難看出,山寨機的產量,已大大超過了市場承載的極限。
于是,名噪一時的“山寨機王”中天通訊幾近停產,老許們開始為從未有過的庫存發愁,曾經助推山寨機發展的集群和協同效應轉眼變成殘酷的惡性競爭,一切都延續著中國制造業的宿命。自2008年開始的價格戰,最后把單機利潤拉低到個位數。大家已經意識到,這個行業已難再有利可圖。于是,每天都有人退出這片紅海,另謀生路。
也許山寨江湖的俠客們,原本就沒期望更多。不高的技術門檻,不錯的市場需求,可以迅速整合的制造資源,足以讓他們構建起搶奪“Easy Money”游樂場。不用擔心創新的價值被模仿稀釋分化,也不必費心去經營品牌和積累技術,他們只需要賺到快錢,直到無錢可賺,再去尋找另一個新江湖,這便是他們的山寨精神,一種投機的現實主義。
山寨本也不是藍海
如今,這種山寨精神又找到了新的試驗場——上網本行業。來自山脊咨詢的調查顯示,2008年下半年以來,僅深圳的山寨本廠家已過百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山寨機廠商的轉投者,他們生產的山寨本已現身華強北各大商場。
“最近山寨本的生意很不錯,每天都能賣出兩三臺,用戶感興趣,這攤就有希望做下去。”一直在華強北做山寨生意的周程這樣告訴記者。“當初,山寨機不也是沒人買么?這需要過程,從開始賣BP機到MP3,再從山寨機到MP4,MP5,都是如此。在我的看來,山寨本一定可以復制山寨機的神話。”
不過,剛剛從山寨機轉身山寨本的趙康卻沒有那么樂觀。雖然英特爾和威盛作為方案提供商已經大大降低了技術門檻,不過在其他方面,山寨本還要面臨更多挑戰。
首先,沒有一個像聯發科一般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雖然英特爾DesignHouse和威盛GMB聯盟提供了技術和產品支持,但卻未能將相應的設計平臺、開發工具完全向終端廠商開放,更沒有技術人員深入客戶端,為客戶隨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山寨廠商不能很好地發揮其靈活性,導致白牌廠商仍牢牢把控這一市場。
剛剛結束的首屆上網本高峰論壇便是最好的佐證。原本預定了300人的會場硬是擠進了500人。然而,即便標榜著“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山寨”,會場上去難以看到山寨玩家的身影,白牌廠家得以在這里講經布道,互通有無,尋覓商機。
會上,長城電腦整機事業部總經理羅福明甚至直指山寨硬傷:“品牌和山寨價格相差控制在25%以內,消費者一定會選擇品牌。不過400元的差距,就能買來山寨沒有的各種服務。在這點上,消費者肯定不差錢。”可見,品牌商早已摸清山寨本底細,足以有的放矢。而山寨廠商卻只能望塵莫及。
其次,山寨本廠商已難以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一方面,雖然不乏上游資源,但相對聯想、華碩這樣大廠來說,山寨本廠商拿貨量較少,英特爾、威盛這樣的上游廠家不會給予很大的折扣,再加上各種主要硬件的價格非常透明,很難像山寨機一樣從中尋出輾轉騰挪的空間。
另一方面,PC全行業利潤率不高,按照趙康的經驗,做一款Atom處理器的上網本,成本在1600元左右,出廠價格也就在1700-1800元之間,根本無法再現山寨機早年30%以上的利潤率,也只能比目前的山寨機利潤率高出兩個百分點而已。而在市場規模上,山寨本更無法與山寨機相提并論。每年中國的山寨本銷量不過百萬級別,與山寨機相比已經差了兩個數量級。
銷量有限,利潤率不高,與品牌廠商競爭激烈,還能留給山寨本廠商的利潤空間自然寥寥無幾。上述論壇的創辦者李易告訴記者:“山寨玩家要想在山寨本上與品牌商一爭高下幾乎沒有可能,除非他們向更高端的大尺寸筆記本電腦進發。”
毫無疑問,山寨本很難再現山寨機的盛世,它并非山大王的另一片藍!,F在,趙康有些后悔自己當初的選擇,他和老許一樣,期望尋得一條更有前途的康莊大道。
接受招安或是出路
“剛剛結束的深圳人大和政協會議似乎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希望。”老許告訴記者。會議期間,深圳市長許宗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規范引導山寨產品提升品牌,轉型升級,走模仿開放創新的路徑。極力推崇這一政策的便是深圳市政協常委、市社科院院長樂正。
在他看來,“山寨”其實只是個中性詞,不妨把山寨產品理解為自主創新的初級產品,草根市場的自有品牌。即便其中魚龍混雜,只要做到有保有壓,就可以規范山寨產業健康發展。
客觀地看,山寨的崛起反映出深圳加工制造業在新技術、新產品模仿方面的敏捷制造能力,推動了國內電子市場的規;l展,并帶動了一大批上下游產業的發展,為深圳打造全球信息制造業的基地,貢獻了很多力量。
“再回頭看看世界500強的歷史,多多少少都有過落草的經歷。對于我們的山寨廠商,也要積極引導,讓其成為推動主流經濟發展的健康力量。”樂正認為,要加快對山寨廠商的招安,就要幫助他們克服創新技術缺失、資金拓展缺失和自有品牌缺失等升級轉型的多重障礙。
關鍵在于山寨廠商通常都是中小企業,規模較小,自身并無能力獨立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技術層面的升級轉型不易實現。
樂正建議,由政府牽頭,為山寨廠商搭建技術開發、試驗、推廣及產品設計、加工、檢測等公共技術平臺,幫助節約中小企業購置設備與軟件的巨額資金,利用與共享公共技術支持系統,有效地降低技術升級、技術創新成本,提高他們技術創新的動力。
同時,采取提供品牌推廣資助和展會租金補貼等多種形式,吸納山寨廠商參加各類商品推介會、展銷會和投資洽談會,支持企業在國內和深圳重要賽事和文化活動中冠名、促銷,提升深圳企業知名度、打響和推廣深圳本土品牌。
現在,著名的山寨機品牌“酷派”剛剛得到福田區的資金扶持,已成功走出了山寨陣營。工信部下屬的南方手機檢測中心也開始在深圳運作,不僅刪減了繁復的檢測項目,還將檢測費用下調了33%......隨著各項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實,老許和趙康也終于開始思考如何讓自己變身“正規軍”的計劃了。
“不過,我更愿意退出現有的山寨生意,去尋找另一個江湖。”一位不愿具名的山寨老板依然堅持他的山寨精神。當然,這種不服教化并非刻意作對,只是理念的不同。這類山大王就像被華爾街稱為“野蠻人”的對沖基金,尋的就是市場中快速套利的機會,撈一筆就撤,打一槍換個地方,此中快意恩仇才是他們的山寨精神之所在。
所以,可以篤信的是,即便深圳所有的山寨廠商都變成了品牌企業,山寨的精神卻不會因此消亡,只不過會換一個行業或者換一個城市來體現。(編輯:王小凡)
推薦閱讀
微軟新廣告: I'm a PC because I'm really picky(視頻)
繼勞倫女士之后,微軟又找到了一個精明人士購買電腦,他叫Giampaolo,剛從大學工程師專業畢業不久,它的要求多多,但是他還是認為挑選看上去很“性感”的Mac電腦是不夠理性的做法,WindowsPC才能滿足他的需求。 繼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