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北京藝術區798工廠,聯想集團“新”CEO楊元慶笑著對熟識的記者們打著招呼,“好久不見,應該有半年了!”
上一次見到楊元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彼時,他是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但因為金融危機,市場環境惡化,“聯想日不落”的全球化事業遭遇重大挑戰,上市8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今年2月5日,聯想老帥柳傳志復出擔任董事局主席,楊元慶重歸4年多前離開的CEO職位,楊、柳配再戰江湖。
“今天是我重新擔任聯想集團CEO第三個月的第一天。”在接受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媒體采訪時,他把這個時點記得清清楚楚,因為,過去的60天,對于擔負扭虧重任的他天天都是倒計時。現在,用他的話說,自己基本上“做到了心里有數”。
楊、柳配再戰江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調整聯想全球組織架構。之后,聯想集團重組了8人最高執行委員會。組織和人事塵埃落定之后,楊元慶開始了自己的“兩個拳頭”戰略——成熟市場、高端客戶、“Think”系列是“左拳”,打的是保衛戰,保證利潤最大化;新興市場、消費類客戶、“idea”系列是“右拳”,打的是攻擊戰。贏利不是最主要目的,占領市場、獲得用戶認知才是目標。
PC業內,楊元慶的執行能力早有公認。但他在接受采訪時坦承,在2004年并購了IBM的個人PC業務時,自己“覺得不夠格”,因此主動提出離開CEO職位,“就算是那時候具備能力,我也不敢說干,人要有自知之明啊”。
而本次復出,他表示“心理已經不一樣了”,“在過去的幾年中,我把這些問題都看清楚了,心里面有底,我覺得我會比這個行業里任何CEO做得都好”。他所說的問題,主要就是如何運營全球性公司的經驗和能力。
但2009年已經不是2001年——那是上一輪全球經濟周期性繁榮的起點,是IT產品披著“高精尖”光環被普羅膜拜的橋段,是PC業務沒有創新也能帶來高利潤的時代。但現在,全球經濟衰退仍未見終結,“上網本”對傳統PC行業特別是消費類筆記本電腦行業的沖擊日益顯現,連“APPLE”也要擔心“GOOGLE”的沖擊。
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當年的少帥,在45歲時會如何再次定義一家產自中國的全球性公司?“聯想為什么”會在他手里得出什么樣的突破與創想?
“我們的理想和抱負還沒有實現,放棄不是我的個性。”他說。
上任60天
《21世紀》:重新出任CEO快兩個月了吧,感覺如何?
楊元慶:今天是我重新擔任聯想集團CEO第三個月的第一天。過去60天,我去過一次英國,一次法國,一次墨西哥,然后是日本,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則已經跑了兩個來回了,在北京參加了10天全國政協會議。這大概就是一個全球跨國公司CEO的狀態。對我來說,有點辛苦,但也有成就感。
這60天,我們已經建立了全新工作方式,理清了面臨的一些主要問題及應對措施,明確了未來我們的戰略要求和執行路線。可以說,我已基本上做到了心里有數。
《21世紀》:組織架構重調后,聯想管理層也發生了變化,與以前相比,有哪些變化?
楊元慶:我們現在仍然是雙總部,分別在美國羅利和中國北京,由八人組成最高執行委員會,四個中國人,四個外國人,是一個全球化的團隊。
我負責總體戰略執行,首席運行官(COO)Rory Read負責日常運營,兼管拉美市場,高級副總裁陳紹鵬和Milko Van Duijl分別負責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的前端營銷,高級副總裁劉軍和Fran O′ Sullivan分別負責后端的消費和商用產品線,再就是首席財務官(CFO)黃偉明和人力資源負責人Kenneth Dipietro。
我們八個人經常坐下來討論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制定大方針大政策的決策。我們現在的工作方式是全球流動辦公。對于一個全球化公司來說,總部在哪兒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將資源投入應該投入的市場。
自知之明
《21世紀》:你做CEO之后,首先要著手做的事情有哪些?
楊元慶:這個問題很好,我周一參加歐洲的誓師大會,歐洲的員工也問我,作為新的CEO,應該做的事情是什么?
我自己覺得第一件事情是搭班子,把所有人要審視一遍,讓所有人將自己融入到共同的目標之中,目前這個班子已經搭成了。第二件事就是向所有人講清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戰略愿景和實現目標等,也就是定戰略,戰略已經定好了,我們所有的人都形成了共識。第三就是帶隊伍了,要讓團隊中的人知道怎么去拼,去實現目標。
今后我有四方面的事情需要去做。一是制定和落實戰略,二是制定業務模式,三是關注技術與產品創新,四是國際化。我希望公司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還是一個適合行業特點的公司。
《21世紀》:聯想經歷了這么多起伏,且處于一個競爭激烈的領域,你能夠一直身處一線去做執行,動力來自何處?
楊元慶:我覺得個人是跟著企業一起發展的,雖然位置和頭銜是一樣的,但是你所管理的公司、業務跟昨天相比是不一樣的,已經不是同一條河流了。我以前做CEO的時候,聯想還是一家做本地業務的公司,今天已經是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了。
后來有段時間不做(CEO)了,是因為我覺得當初不夠格。并購剛完成的時候,自己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和體會,對怎么樣運營全球性的公司,需要的經驗和能力是什么,我們都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就算是那時候具備能力,我也不敢說干,人要有自知之明啊。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把這些問題都看清楚了,心里面有底,我覺得我會比這個行業里任何CEO做得都好。這是我心理不一樣的地方。
《21世紀》:其間有沒有想過要放棄呢?
楊元慶:我們當初有那么遠大的理想,這個理想和抱負還沒有實現,所以我不會放棄。放棄也不是我的個性。
《21世紀》:4月1日是聯想新財年的第一天,明天你們在北京有一個員工誓師大會,在大會上,你最想對員工說什么?
楊元慶:我最想對員工說的有兩點,一是了解我們現在的處境,二是了解公司已經制定了非常好的戰略,不但能夠幫助我們渡過眼前的困難,而且會打造我們長期的競爭力。我希望樹立起員工對未來的信心。
“兩個拳頭”
《21世紀》:你們組織架構調整后,是否有了新的戰略?
楊元慶:我們剛剛進行了全球組織結構調整,把銷售前端合并成了兩個業務單元——新興市場和成熟市場,產品后端也整合成了兩個產品集團——“Think”系列和“idea”系列。
聯想的戰略意圖就是把這兩個核心業務,即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的業務經營好。
這就像是“兩個拳頭”。成熟市場、高端客戶、“Think”系列是聯想的“左拳”,這個拳頭打的是保衛戰,在鞏固市場的同時,要更關注業務的贏利能力,保證利潤最大化,保持較高速增長,要成為行業領導者。
新興市場、消費類客戶、“idea”系列是聯想的“右拳”,這個拳頭打的是攻擊戰。在這個市場,贏利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占領市場、獲得用戶認知才是目標。聯想剛剛并購IBM的PC業務時就已經明確了這個目標,但過去幾年,我們在落實與執行上不是那么堅決和到位,進展相當有限,這使我們在金融危機中受傷害的程度比我們競爭對手更深。如果我們在新興市場占有了市場份額,此輪金融危機中所受的沖擊將會變小。
對于這個戰略框架,我們內部有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拳擊手”,左拳護住頭部和心臟,來保持高利潤業務,右拳用來出擊得分,在增長最快的領域里贏得市場份額的增長。
《21世紀》:在新興市場,你們的優勢在哪里?
楊元慶:優勢就是聯想過去在中國取得成功的經驗,我總結為三個方面,一是有效的業務模式,二是最優的成本結構,三是領先的創新能力。
我們的“交易型業務模式”是面對新興市場、消費類業務最有效的業務模式,能快速反映市場的變化;在成本結構上面,世界制造向中國遷移,在中國能打造最優的成本結構,聯想將充分利用中國的成本優勢;在創新方面,不論是商業模式創新方面,還是技術領先方面,并購完IBM之后,聯想都是PC領域里面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雖然金融海嘯沖擊中國經濟,金蝶國際年內收入仍然實現穩步增長,營業額8.75億元,同比增長14%。毛利約為人民幣690,845,000元,增幅約14%。 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今天公布其截至2008年12月31日止經審核之全年業績>>>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楊元慶打出組合拳 要做最好的CEO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