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襲來之時,想必許多時尚達人也不得不以“看好腰包”為第一要務。但潮流當前,各大廠牌也競相以“薄利多銷”為誘餌,再加上村兒里的促銷員更加賣力的忽悠,想不被宰只能在提高自身防騙素質方面下手,對以下這些忌諱千萬多留個心眼兒——
禁忌一:自以為是
買東西最重要的就是知己知彼,如今網絡如此發達,憑借“搜索”幾乎沒有你找不到的。所以,進村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或找個把熟人同行,別讓善于套話的奸商宰個正著!
禁忌二:只買新品
對于數碼產品來說,肯定是新品廣告打得最多,價格中的水分也最大,而且熱門時很難降價。一味追求新潮產品,并不是金融危機之時的最佳選擇。俗話說,只買合適的,不買最貴的——不差錢自然好,但咱也不能亂花錢不是?
禁忌三:胡亂砍價
雖然現在口袋吃緊,但胡亂砍價并不是天經地義的。數碼產品也是有成本的,再加上物流、攤位什么的,總不能做賠本生意吧?還是老老實實地尋個市場平均價,讓商家也賣個心服口服。
禁忌四:迷信評測
不用說了,打開專業網站和專業媒體,大大小小的評測都堆得滿滿的。但要知道,這其中水分也是有的,或避實就虛,或顧左右而言他,人家是靠這個吃飯的,怎么也都要包著點兒。如果你傻到評測上說什么都信,那倒霉的肯定是你了!
禁忌五:購買水貨
買“水貨”的理由不外乎兩個——一個是新鮮玩意兒,國內沒有行貨;要不就是圖個便宜。但除了手機,其他數碼產品在國內幾乎都能找到同等性能的替代品,本地產品、本地價格、本地服務,沒必要為了便宜幾個錢去冒將來“只能去國外保修”這個險。
禁忌六:忽視服務
本來錢就不多,回頭買個喜歡的玩意兒再三天兩頭掉鏈子,讓自己鬧心,絕對是得不償失。所以,買完東西后千萬記得要跟商家把服務整清楚了,否則出了問題,吃虧的只能是自己。在這方面,大品牌的優勢就非常明顯,不論海外的、還是國產的,買東西更多是買服務、買個心里踏實。(編輯:王小凡)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知情人士于周四透露的消息稱,IBM和Sun公司可能于下周宣布并購交易。據該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答,目前此交易的最終價格仍未敲定,但IBM可能會向Sun支付每股9至10美元。 北京時間4月3日消息,據外國媒體報道,據知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選購數碼產品6大禁忌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