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在國內,自己也算是蘋果產品的超級用戶了,個人有一臺Macbook Air,iMac 24”, iPhone 兩臺,一個用來開發,一個日用。路由產品用的是Airport Extreme。iPod的幾代產品基本都有收藏。 現在要說說蘋果對中國用戶來說的致命缺陷:
1、令人不堪容忍的中文輸入法: 任何一個標準配置的蘋果操作系統,中文是智能拼音和五筆。個人重來沒用過五筆,不知道。但那個拼音輸入法,還是智能ABC 的時代,實在沒法使用。你只好裝上WeFIT或QIM,為此還買過QIM。現在當然只用WeFIT。這些民間的開發者,只是憑借自己的力量來改變現實,雖然也做的很好,但比較流行的Windows下的谷歌輸入法就差遠了。而最氣人的是iPhone上的書寫輸入。比山寨機內置的書寫輸入法都要差勁。還是老的筆畫次序識別。可見蘋果根本就沒有充分考慮到大陸用戶。臺灣有Yahoo的輸入法。不過還是蘋果的產品在中國不是主流的原因。如果PC上的輸入法還容易補充,那么將來使用正版iPhone的中國用戶怎么辦?總不能還要繼續JB,看來這個地方還是有市場的。 2、漂亮的設計糟糕的防塵 姑且以為我們的辦公環境沒有美國好,塵土比較多,我的iMac,用了一個月,就開始有灰塵侵入,一直堅持用了大半年,才去維修,居然顯示屏也受到侵害。因此,建議所有買iMac的用戶,還是在鋁合金框和玻璃面板之間貼上透明膠帶,便宜有效,反正這東西不需要這個縫隙來散熱。不過Mac Mini的防塵真是一流。我用了一年多,更換內存和硬盤的時候,里面還是干干凈凈。對于我這種24小時開機的用戶來說,已經很驚訝了。 3、沒有中文語音朗讀 Mac的VoiceOver是個漂亮的技術,利用內置的Automator工具,可以輕松把網上的新聞或小說連載變成語音Podcast,同步到iPhone或iPod上,下班路上聽。而最可惡的是,不支持中文發音。總不能天天讓我聽英文吧! 4、嚴重缺乏中文資源 Google已經有正版音樂了,iTunes音樂店中文內容居然什么都沒有。可見蘋果中國是個沒有內容的空殼子。美劇雖然好,英文還沒有好到不看字幕的程度,而且也太貴了。即使你不在乎錢,還得有個美國的信用卡才行。 5、Mobile Me上的服務太慢 一年要花掉750 人民幣來用這個所謂的超級服務,雖然和桌面以及其他蘋果產品整合的非常好,最常用的也就是在不同的計算機上面同步通訊錄和Safari書簽。而網站設計工具iWeb可以制作同步網站,也可以用自己的域名,注意了,大陸注冊的網站絕大多數不能用CNAME,你只能到Godady這些地方老老實實的從外國人那里買域名。這樣做好處雖然多,價格也公道,但不利于拉動內需。最可惡的是 web.me.com在大陸時不常也會象Youtube一樣無法訪問。而且即使能訪問,速度也很慢,大家可以測試一下我的個人主頁www.litianbai.com. 另外,iWeb上面的模板,雖然很酷,但效率不是很好。在IE6下面可能無法正常瀏覽。很影響交流。
6、國內服務不兼容 這個問題說句公道話,和蘋果的關系不大,即使是Windows用戶,你不用XP+IE6也很難使用網上銀行和QQ空間這些時髦的應用。股市跌了,也沒人太計較用股票客戶端,而且平時用Google的財經服務,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最近新浪兼容IE8之后,似乎所有的瀏覽器都開始正常工作了。 除了Skype,MSN,QQ等等都不能使用所有功能。不過自己平時也少用。就不太在意了。當然,蘋果的優點就太多了。否則誰會花比WinPC更多的錢來買這個Logo。 7、新的鋁合金鍵盤不防水,鼠標中看不中用 現在不防水的鍵盤已經很少了。而蘋果這個漂亮的薄鍵盤,偏偏不防水。已經有個鍵盤因為清洗而報廢一個Alt鍵。這太讓人傷心了。還有,藍牙鍵盤和鼠標的耗電太快,基本上三個星期就要更換電池了。而且藍牙Mighty鼠標太重,手型設計也不太符合人機工程學標準,用起來很累,中看不中用。 簡單說,沒有病毒干擾,制作管理多媒體非常順手,都是原生軟件。硬件非常穩定。當然也很漂亮。Xcode編程很有魅力,我10歲兒子從Scratch轉到 Xcode編寫iPhone應用也只用了兩天。而音頻制作,音樂創作,視頻制作這些東東基本不需要培訓。圖片處理和管理都很優秀。難怪美國人的家用電腦和青少年電腦很多情況下都選擇了Mac。(編輯:Jeremy)
推薦閱讀
新的奔騰雙核E6300將具備1066MHzFSB頻率,過去,只有更高等級的E7000系列酷睿2處理器才具備1066MHzFSB頻率。不過它的二級緩存容量仍然保持在E5000系列的2MB。 【IT商業新聞網訊】Intel計劃新推出一款定位介于E5000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友曝蘋果產品的七大致命缺陷(圖)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