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林達)上周從美國硅谷傳出來的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是,IBM正在與Sun微系統進行談判,準備收購后者,收購金額可能超65億美元,以加強IBM在網絡、軟件、金融和電信市場的業務。計入Sun資產負債表中的14億美元現金,該交易的總價值將達80億美元左右,約合每股收購價格10到11美元,較Sun周二4.97美元的收盤價溢價100%以上。不管此消息最后能夠成真,IBM這次無疑又賺足了眼球。
IBM史上最大規模收購傳言的背后
有資料顯示,IBM在過去10年中動用了近190億美元完成了超過160起并購與收購交易,這表明IBM對收購并不陌生。然而,即使以IBM的雄厚財力可以收購兩個SUN ,這次并購依然是到目前為止IBM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并購。就此有分析師認為,IBM的這次并購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不是明智之舉,背離了IBM實施收購的初衷。“如果IBM能夠使Sun微系統的技術更好的實現盈利,收購后者的交易才能夠變得有意義。”但事實是否如此呢? 從現實角度來說,此次收購讓IBM占了一個大便宜。在過去的一年中,Sun微系統股價的累計跌幅大約為70%。一些市場分析師表示,如果IBM在不到兩年前宣布將收購Sun微系統,那么Sun微系統當時的收購價格可能會達到大約240億美元。但是這個便宜占得并不像其想象的那么心安理得。表面上大規模收購的炫目光環的背后,是沉重的負擔、整合的困難和戰略方向的混亂。 首先,收購正陷于巨虧中的SUN將會是一個極大的負擔。自本世紀初網絡股泡沫破裂后,Sun微系統一直面臨困境,本輪經濟衰退對SUN微系統在金融服務和電信產業的大客戶造成了很大影響,這也導致了SUN 微系統業績出現了巨虧。在過去的幾個季度中,該公司一直處于虧損之中。Sun微系統現任首席執行官喬納森·舒瓦茨(Jonathan Schwartz)已經將公司的重點轉移到軟件創新和數據存儲方面。不過因為Sun微系統對高端產品和金融部門客戶的依賴,而這兩個部門是受經濟放緩沖擊最早的部門。動用65億美元收購Sun微系統將是IBM百余年歷史上完成的最大一筆收購,考慮到Sun微系統當前所面臨的困境,此次收購可能將給IBM帶來最為沉重的負擔。 其次,IBM收購SUN 之后,無論是在業務、文化等各方面都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整合。除了在服務器市場上兩者有較多重合之外,在軟件和解決方案層面也將會遇到這一問題。收購行為要么為了消滅競爭對手要么為了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但是收購一個于自己在業務上有諸多重合且目前正陷于巨虧中的軟件企業是否對自己有幫助呢?為了避免重合提高并購后的競爭實力,IBM將會對SUN目前的業務進行大規模的整合。然而,這個過程看起來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在短期內難以完成。因此,這就給IBM最大的競爭對手惠普提供了可乘之機。未來一兩年內IBM面臨的壓力將可以預見。 第三,從大的戰略角度來看,IBM屢次大手筆的收購行為讓外界對此也頗多質疑,其中,IBM業務全面開花尾大難掉機構臃腫是其中最大的問題。近幾年IBM的戰略是“全面軟化”,通過出售PC、存儲器和打印機等業務,IBM已經降低了對硬件業務的依賴,全面轉向向企業提供一體化的軟件服務以及戰略咨詢和解決方案領域。目前趨勢是服務器市場也日漸萎縮,此次收購在服務器市場上占有相當比例的SUN又會給其帶來什么呢?盡管SUN擁有Java,但畢竟還是一個硬件公司,并購過來會拖累IBM奔向服務的后腿。瑞士信貸分析師比爾·索普(Bill Shope)在投資者報告中指出,“考慮到IBM在過去10年一直在摒棄硬件資產,并向軟件和服務轉型,我們對IBM決定收購Sun微系統感到非常吃驚。IBM想要在競爭激烈的服務器市場翻本,依據我們的看法,這樣的收購沒有什么戰略意義可言。” IBM現任首席執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上臺之后,IBM參與的并購活動更是頻繁,一系列并購的背后讓人頗為心存懷疑。IBM在營銷和概念炒作方面的能力一直讓人驚嘆,但是在概念炒作的背后,是否有真正的技術與市場的結合下的盈利前景呢?對此似乎要打要打一個問號。 商業上的巨人不一定是技術上的矮子? “技術上的巨人,商業上的矮子”是用來形容SUN的。盡管Sun有著一系列的創新技術,比如Java和Solaris操作系統等等,但在商業上卻無法取得相應的輝煌。有評論認為,Sun終將被并購的宿命,是技術的悲哀,是“技術創新”輸于“商業創新”的悲劇。然而作為獲勝方IBM在商業營銷上的成功能為其帶來多大的盈利前景? 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技術才是其最根本的核心競爭力。我們無法質疑IBM在技術上的高科技含量,作為來自硅谷的藍色巨人,IBM在引領全世界科技前沿上的威懾力不言而喻。但是近幾年IBM更多傾向于從概念上對自己進行包裝,前陣子剛提出來的“智慧地球”就受到諸多質疑。有人認為,“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即將實體的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合二為一這個理念已經在大范圍的進行推廣和普及之中,且是未來一直到無限期人類科技發展的一個方向。IBM卻將其作為一個階段性的戰略構想提出來,且用如此籠統和泛化的一個概念提出來,不免讓人啞然失笑。雖然盡顯大公司的“風范”,但是另一方面也讓那些注重商業和市場實效的企業和人士反感。 有人認為,IBM此舉就是為了向利潤更豐厚的公共設施機構領域延伸。金融和電信行業的信息化已經非常成熟,IBM牢牢占據了這兩個行業的市場主動權,像水利、交通、電力等行業的信息化與金融和電信相比還處于“拓荒”階段,而其市場規模卻絲毫不亞于這兩個行業。這是它打造“智慧地球”概念背后最大的野心。但是,牽涉到公共設施領域,將更多的與政府決策和行為相關,而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商業戰略。因此,IBM從人類共同的利益上進行概念炒作也無可厚非,甚至有相當的必要。 透過藍色巨人威嚴、神秘的面紗,我們依然要看到其背后的真實面目。它只是一個商業公司,也只能作為一個商業公司來進行運作,而不要在個人崇拜情結的驅使被蒙蔽了清醒的頭腦。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Google搜索對所有人而言很重要,我們的搜索則無關緊要。Google在改變其搜索頁面時可能會猶豫不決,將風險降至最低。Google在搜索領域面臨的挑戰與微軟在Windows操作系統需要吸引廣大客戶所面臨的挑戰一樣。 【IT商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BM收購SUN背后:商業運作凸顯危機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