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福布斯今天發表分析文章稱,與研究國家的歷史學家一樣,研究企業的歷史學家往往也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他們可以搬出所謂的“偉人論”,強調決定性領導人和大膽行動的重要性;另一種是,將企業視為歷史長河中的一葉小舟,受制于他們難以控制的水流。不管所傳的IBM收購Sun最終能夠實現,Sun的經歷都再一次證明“偉人論”存在缺陷。
往日輝煌一去不返
Sun用親身經歷提醒全世界的商界人物:有時候,當他們認為自己很聰明時,真實情況不過是他們走運罷了。
全盛時期,也就是1998年至2000年互聯網泡沫形成之時,Sun“性格”的知名度幾乎與它的產品不相上下。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自然不可避免地在媒體面前大發言論。憑借一根銳利的曲棍球棒以及更為銳利的舌頭,他一度成為《六十分鐘時事雜志》的紅人。
與此同時,程序師比爾·喬伊(Bill Joy)則熟練地操控著Sun的部門,成為世人眼中“互聯網時代的愛迪生”。有意思的是,喬伊很少著眼于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的貢獻者乃是眾多無名的Sun工程師,正是他們日以繼夜地編寫代碼。
對于這兩個兩人,外界從沒有報以批評之詞,哪怕是含沙射影。在所有人眼里,他們的工作相當出色,全心全意地為Sun的股東們服務。真正的Sun傳奇自然是有起有落,他們在不被人注意的幕后走向沒落,盡管公司員工也曾付出努力,但最終無法扭轉局面。
抓住時機 攫取成功
回顧Sun走過的歷史,其前半部分走的是上坡路,他們的崛起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一系列利好事件。當時,聯邦政府是大學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內——計算機研究的重要資助者。強大的操作系統Unix成為一個“學術產品”,被很多人以低價或者免費獲得——15年后的Linux也踏上同樣道路。摩爾定律更是為人們注射了一針興奮劑,這一定律認為,隨著Unix的誕生,即使是摩托羅拉制造的“日用品型”處理器也足以處理程序。
從本質上說,當時的處理器是現貨供應的零部件。在這種背景下,早期的Sun工程師以閃電般的速度開發出他們的第一批產品,并立即在技術市場攫取成功。Sun早期取得的成功得益于競爭對手——數字設備公司遭受重創。這家公司憑借更為早期的技術崛起,但隨后又因技術落后陷入低谷。
上世紀90年代,Sun巧妙地利用所掌握的技術,成為對手眼中不可能被打倒的敵人,類似IBM這樣的公司對Sun的恐懼就像現在的微軟恐懼谷歌一樣。當時,任何希望進行嚴肅技術計算的人都紛紛購買Sun的產品,原因就在于他們的機器本質上就是唯一選擇。
Sun面臨的問題是成功后隨之而來的永無休止的壓力。開發復雜的操作系統——有時是一門高精尖的工程學,需要求助于貝爾實驗室——成為一個更為直接的工程學任務。借助于NT,微軟朝著成熟的操作系統邁出重要的第一步,此后問世的Windows則消除了與Unix之間的差距,并最終在市場上獲得極大的關注度。
不再是“.com前面那一點”
摩爾定律再次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在Sun最初打拼的日子里,低端英特爾芯片還被人們視為一個笑話,但截止到上世紀90年代末,英特爾芯片的性能已經趕上Sun植入機器的專利芯片。根據收益遞增理論,成功的公司趨向于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在無形中賦予英特爾又一股推動力。
Sun在上世紀90年代晚期打出的口號是“我們就是.com前面那一點”。當時的情況也確實如此,任何經營一家嚴肅網站的人都張開雙臂“擁抱”Sun,所有處在風投資金浪潮中的人都將購買昂貴機器視為一個更容易的做法,雖然他們可能有另外的選擇。如果互聯網泡沫晚幾年出現,Sun可能永遠不會進入自己的“熱核時刻”——2000年股價高達250美元——原因就在于競爭,尤其是英特爾和微軟間的競爭可能將他們從懸崖邊緣拉回。
隨著Linux的崛起,軟件不可避免地成為互聯網的一個結果,但在這個舞臺上,留給Sun的戲份已經不多。所有這些可能應驗了一句老話——不管船長如何掌舵,注意風向才是最重要的。換言之,正確利用自己所處環境需要相當的技巧,當命運與你做對時,上帝會伸出援助之手。 (編輯:列娜)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從7057到Windows 7 Build 7061 已經向測試者發布
微軟已經向合作伙伴及測試者發布了最新版Windows77061。同時,微軟近期還更新了Windows7技術采用計劃(TechnologyAdoptionProgram,簡稱TAP),指出Windows7將在下個月進入RC-Escrow階段,最終的RC版將在2月后發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福布斯:Sun之沉浮證明偉人論存在缺陷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