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一個企業造一件產品很容易,難的是長達15年來能抵御外界的種種誘惑,埋頭只造一件產品,并且將這一產品做到全球第一。這個企業就是格力空調。1995年起至今,格力空調銷量穩居國內第一。2005年起至今,格力空調銷量穩居全球第一。是什么力量推動格力空調的強勢增長?又是什么模式支撐著格力空調的自我突破?
帶著幾分好奇,中國企業報《消費電子周刊》記者趁兩會間隙在廣東代表團駐地國誼賓館采訪了格力電器副董事長、總裁董明珠。
農村不是救命草 企業必須走出去
我們的話題從當前最熱門的“家電下鄉”展開。對于這一政策的推出,董明珠認為在金融危機之下非常必要,會讓制造企業獲得生存空間。但企業不能坐等機會,更不能賴依政府,要主動調整,實施“走出去”戰略。
通過此前冰箱、洗衣機在農村的銷售可以看出政策啟到了作用。但董明珠強調,國家通過補償增強農民的購買欲,企業不能只依賴政府扶持。我們應該跟政府共同來挑擔子,我不贊同伸手、依賴、等、靠,最終要自己站立起來。
不過,家電下鄉的政策細節仍需完善,要讓農民得到更多實惠。董明珠不點名批評,一些企業要講良心,不能偷工減料,不能欺騙農民。她透露,此前在農村市場走訪中發現,少數企業為獲得暴利,直接將翻新機和返修機賣給農民,這讓她感覺非常難過。
面對首批8個省市空調下鄉,董明珠表示還無法估量農村市場給企業究竟能帶來多大拉動。她認為,現在許多地區的農民根本沒有經濟實力購買空調,雖然有20家企業下鄉了,但農村絕不是一些企業的救命草。
所以,中國企業必須走出去,實現國際化擴張,董明珠說。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作為世界大國要承擔責任,企業要有所作為。格力在巴西的獨資工廠在當地發展非常好,每年為格力貢獻不菲的利潤。同時,格力還在越南設立工廠,主要以技術和管理輸出為主。
對于走出去,董明珠表示并不是簡單貼牌貿易,必須實現品牌國際化。許多企業走出去沒有自己品牌,很難擁有發展空間。特別是去年金融危機后,許多貼牌企業就陷入停產關門的境地。所以,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應盡快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不斷地去研究更高、更先進的技術。盡管這種調整會讓企業面臨陣痛,比如業績下滑等,但這必須經歷。董明珠透露,正因為多年前格力在海外市場上就進行結構性調整,主推節能空調,才避免了金融危機的沖擊。
上周六,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就“批評”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說:“上次我到非洲訪問,當地人說格力空調做得都很好,就是有一條不好,他們說下班的時候老忘了關空調”。隨后,總書記幽默地說:“他說的意思,是你們格力空調的噪音太小了,根本沒想到是開著的!”。
格力不打價格戰 夕陽產業朝陽路
去年以來,受市場需求下滑、原材料價格走低,空調業天量庫存飽受社會各界批評,一些業內人士將矛頭直接行業老大格力,稱其擁有300萬臺的庫存。同時,一些行業統計數據也顯示,去年10月份以來,空調市場銷售直線下滑。
但董明珠對此認不認可。她表示,現階段格力空調的銷售還在增長,并未出現下滑。她認為,經過多年發展和積累后,格力空調已獲得了內生性增長動力。不過,記者注意到,自今年2月中旬以來,格力與美的已陸續在四川、重慶、江蘇、廣東、湖北等區域市場圍繞終端展開了價格博弈。
董明珠表態,格力在任何時候都不會打價格戰。而針對現階段格力與對手美的在區域市場上展開的價格博弈,她并不認為是降價,只是這一種階段性促銷手段。董明珠認為,所謂價格戰是低于企業成本的一種惡性競爭,而格力的一些產品價格調整則屬于技術升級后帶來的生產成本降低。現在國家都通過財政補貼來刺激農民的需求,企業的一些促銷手段也非常正常。接下來,格力還會在一些區域實施價格促銷。
不管價格戰火是否再度燃起,但所有人都無法回避這樣的事實:面對家電這樣一個夕陽產業,專業化的空調企業在未來的發展將面臨著巨大的經營風險。對此,董明珠并不認同。她認為,每個產業都存在一個發展的過程,產業發展有賴于產品的技術更新,更有賴于企業的不斷創新。最終通過不斷向市場和消費者提供新技術、新產品,來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董明珠又說,這個觀點有問題,不能說這個產業不行,只能是某個企業不行。
格力電器一定會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董明珠透露,通過對這一行業十多年的專注研發,格力發現這個行業的增長空間很大。不只是農村市場,還有一些特殊領域,像農藥廠、船廠、火車、飛機等,以及一些特殊的恒溫環境需求。
接下來,格力空調將致力于“低成本高品質”產品的創新。董明珠認為,這種創新既不是簡單的技術成本堆積,造成新品價格過高。又不是簡單的降低成本,造成質量不可靠。
自主創新贏尊重 攜手勁敵獲升級
一談到自主創新,董明珠就略顯激動。她主動披露,今年兩會提出了“自主創新”的相關議案。特別是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信心很重要,但信心基礎是企業要有自主創新能力,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對于自主創新,董明珠認為,不能只將技術研發理解為創新,企業創新應該是多層次的。可以是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營銷模式,甚至是員工的思維。她舉例說,一臺壓縮機的成本是500元,經過創新后成本就只有300元,質量卻是一樣,這就是創新。
與世界變頻之父大金的合作,董明珠堅信,這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征服了大金。她透露,早在幾年前,格力就為大金貼牌生產變頻空調,大金從中看到了格力的管理水平,特別是在品質控制方面的實力。
最終,格力與大金在技術對等的前提下,共同出資成立變頻空調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致力于“高品質低成本”的產品研發。合作的前提就是大金認可了格力的創新能力,雙方在實力對等的情況下實現強強聯合。
自主創新不僅讓格力贏得了世界級對手的尊重,更為格力在行業整體走低的形勢下,實現了銷售業績50%以上的增長。記者了解到,近十多年來,格力市場占有率一路高歌猛進加速了市場的洗牌和行業集中度提升,淘汰了不少對手。不過,董明珠并不認為是格力淘汰了對手,而是某些企業自身發展不好。
她還特別強調,競爭應該是共同發展,讓對手得到提高。有些企業錯誤理解競爭,采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編造一些很低層次手段,非要與對手展開“你死我活”的惡性競爭。格力與大金的合作,被董明珠認為是競爭的最高境界。她認為,大金在市場上是格力的對手,但格力不是想辦法編造謠言傷害它,而是向它學習,最終超越它。
一直以來,格力所倡導的不是打倒對手是競爭,而是通過自身的發展做大,帶動整個產業的做大。董明珠坦言,她現在責任重大,格力的配套工廠都是幾千人的企業,上千家的企業跟格力一起做。所以,此時,格力不裁員,還讓配套企業一起發展。
在當前“商業模式”流行,眾多企業只追求利益導向,董明珠卻一直倡導“工業精神”,而這一精神核心內容就是企業要有吃虧、傻子的精神,多考慮消費利益。在今年的經濟環境下,董明珠認為正是受“工業精神”在國內同行中發展普及的重要時期。
變頻熱但定頻多 政府采購要公平
最近,變頻成為空調市場的熱點。美的強勢切入變頻,格力與大金攜手進軍變頻。對于變頻空調的未來,董明珠高度肯定,認為變頻是今后空調業的必然趨勢。同時,她也提醒所有同行,變頻普及還需要一個過程,現階段市場對于4、5級低檔產品的市場需求仍然存在,格力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生產。
對于眼下變頻技術和產品的一些現狀,董明珠還透露一絲不滿意。她認為,許多企業宣稱變頻不停機,但壓縮機到30赫茲時就停機了,不是真變頻。格力通過自主創新推出了15赫茲不停機的變頻技術。她向記者描述,就像一個陀螺,轉的越快就越平穩,而一慢下來就左右搖擺。變頻空調轉速越小越穩定,這能體現一個企業的技術實力。董明珠透露,格力正在研發轉速在10赫茲的變頻技術。
董明珠以其一貫的自信告訴記者,短期內4、5級產品仍有市場,消費者不會只選高檔變頻,他們的需求是多樣化。格力的技術儲備可以在一個月內全部停產低檔產品,但如果市場有需要,在國家強制性政策沒有出臺之前,格力就會滿足市場需求做低端定頻。而就在本月,海爾、奧克斯兩家企業則明確表示將停產4、5級產品。
除了家用空調,近年來格力在中央空調領域所獲得的一系列技術創新突破和銷售業績提升也非常顯著。不過,由于長期以來這一領域存在的認知偏見和技術瓶頸,導致政府采購招標導致國產企業遭遇不公平待遇,令董明珠非常氣憤。
她激動地告訴記者,只要政府采購一視同仁,不歧視國內企業,也不需要格外照顧,格力有能力在兩年內就可以在中央空調領域超過美國“四大家族”。記者獲悉,長期以來大型中央空調機組被美國“開利、約克、特靈、麥克維爾”四家所壟斷,他們不對外出售壓縮機等核心部件。
此前,在合肥、廣州等地的政府采購中,由于存在先天偏見,政府招標中明確只采用外資品牌的中央空調,導致許多國內企業直接被排除在政府采購招標的名單之外。董明珠說,她非常感謝國內的一些企業,多年前正是這些企業的信任堅定了格力掌握中央空調核心技術的決心,F在,格力已擁有離心式、螺桿式壓縮機的核心技術,以及變頻多聯式機組技術,完全可以與這些外資企業一決高低。目前,格力的中央空調在巴西、南非的一些場所得到廣泛應用。
當本報記者就是否滿意格力空調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和業績增長時,董明珠笑言:肯定不滿意,如果滿意我就要退休了。記者試圖想象,如果哪天董明珠真的退休了,格力和中國空調業又將是怎樣的一番景象?還是留點神秘吧! (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美國IT新聞網站eWEEK今天評出了微軟誕生34年來遇到的“十大幸運事件”,其中包括微軟與IBM達成非排他性MS-DOS許可協議、喬布斯被迫離開蘋果、微軟洽購雅虎遭楊致遠拒絕等。 【IT商業新聞網】eWEEK表示,該名單可能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用心專一 全球空調巨頭成功基因很簡單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6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