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繼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等全系列家電產品“下鄉”后,電腦下鄉亦在緊鑼密鼓的籌劃之中。
但原定于3月1日公布的電腦下鄉廠商中標結果并沒有如期公布。一位參與投標的電腦廠商人士告訴記者,中標結果延遲公布原因之一在于,相對于其他下鄉的家電產品而言,電腦下鄉“涉及的問題更復雜”——它一方面需要售后服務的及時配套,另一方面也需要應用信息的到位,畢竟缺乏應用的電腦,與一堆破銅爛鐵無異。
不過,在山東省信息產業廳信息推進處科長韓旭東看來,即將到來的電腦下鄉對于山東省來說,可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早在2008年11月底,山東就在省內啟動“信息化下鄉”工程,由山東省信息產業廳牽頭組織協調,山東聯通(原山東網通)、山東郵政、微軟、英特爾、海爾等單位聯合推廣,以“惠農電腦+寬帶使用費補貼+正版操作系統”的形式,把電腦送到農村市場。
大篷車模式
“接下來的電腦下鄉又夠忙一陣子了。”2月28日,韓旭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三個月來的“信息化下鄉”已經釋放了一部分電腦需求,接下來全國范圍的電腦下鄉政策如果能夠帶來“折上折”的效果,相信會對農村市場產生新的刺激。
韓旭東透露,截至今年2月底,山東省“信息化下鄉”工程已經在全省范圍內17個城市的近3000個村莊全面鋪開,“每個月賣出的惠農電腦近2萬臺”。在他看來,“信息化下鄉”能夠迅速開展,得益于“我們把運營商和郵政這兩個渠道打通,調動起電腦廠商的積極性,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剩下的事情,各個市、縣自己就搞起來了”。
據介紹,該“信息化下鄉”工程的啟動要追溯到2006年,當時,山東省信息產業廳準備做一個全省的農村綜合信息平臺,但技術平臺搭建起來之后,收集關于省內農村、農業信息的詳細內容卻成了難題。韓旭東所在的辦公室負責信息平臺人員加起來也只有6個人,“靠我們這幾個人根本沒辦法了解一手的農村信息”,后來大家討論,決定把信息平臺搭建到山東省每一個村莊,讓農民成為農村信息的提供者。
當時的山東,在農村通水、通路、通電的基礎上,當地運營商也在大力推進農村寬帶網絡建設。到2006年底,山東大大小小的村莊已經有光纖接入,按照當時山東網通負責人的說法,農民安裝寬帶的需求就像以前的固話一樣,會出現井噴式的增長。
于是在2007年,由省信息產業廳牽頭,聯合運營商、郵政、電腦硬件及軟件企業,成立了山東省農村信息化服務聯盟,“惠農電腦+寬帶使用費補貼+正版操作系統”的下鄉模式逐漸成型。
宏觀思路成型后,如何讓以往躺在專賣店里的電腦走進農村,還是讓大家頗費了一番心思。最后,大家不約而同選定了“大篷車”這個載體。
山東很多地區都有趕集的傳統,很多集市歷史悠久,而且興旺發達,每隔五天的集日,附近四州八縣的村民都會前來。
據介紹,由客車改裝成的信息“大篷車”也參加到趕集的行列中來,每輛“大篷車”配備16臺電腦,并配有司機、維修人員及專職技師,可以同時培訓15人。由技師現場演示電腦的操作方法,趕集的農民紛紛駐足觀看,有興趣的還可以親自上機體驗。
董陽(化名)常年在外地打工,過年回日照老家趕集的時候,剛好遇上這種信息“大篷車”,在車上試用了半個小時后,就為自己的妹妹挑選了一臺。“她初中還沒畢業,現在出去工作還太小,買臺電腦讓她在家上網學點東西,過兩年再把她帶出來。”董陽說。
而真正讓董陽這樣的消費者動心的,則是下鄉電腦低于市場近30%的價格。
據介紹,山東省信息產業廳的工作人員曾到大型賣場做過調研,當時某品牌1G內存、160G硬盤、19英寸液晶顯示器配置的整機價格在3300元左右,而信息化下鄉工程推廣的產品,同品牌同配置的電腦只要2480元。
“由于信息化下鄉的電腦廠家可以直購直銷,從廠家銷售人員的手里直接傳到農民手中,省去了中間經銷商的環節,所以農民以出廠價格就可以拿到。”據韓旭東介紹,下鄉的電腦基本比市場價格便宜20%-30%。
另外,由于運營商參與到聯合推廣中來,農民購買的“信息化下鄉”電腦,還可以享受免半年網費的實惠。目前山東省村一級ADSL上網的網費在60~70元/月,“雖然有些村子網費可能不到50元,但半年免費上網的政策,還是充分調動了農村電腦市場的購買需求,很多農民就是沖著上網才買電腦的”。
“三高一低”難題
根據賽迪顧問的數據,2008年,中國包括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PC服務器在內的PC市場銷量達到3218.5萬臺,同比增長15.2%,銷售額為1612.4億元,同比增長9.6%。盡管中國正在逐漸向全球PC銷售第一大國發展,但是中國PC市場的保有率一直仍10%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農村市場尚未真正得到開發。
對于農村電腦市場消費未能有效啟動的原因,有PC廠商人士認為,不同于普通家電產品的簡單易用,電腦的使用和維修相對比較復雜,銷售網絡的延伸也是一個大問題。
據一位多年從事電腦代理的經銷商介紹,國內很多二、三線品牌的電腦,在地級市沒有配件中心,僅在全國幾個主要的大城市設立配件庫,例如西安的配件庫,覆蓋整個西部地區,武漢的覆蓋中部地區,“從接到硬件更換的報備訂單開始,配件從省會城市到下面的縣鄉快則半個月,慢則要一個月”。
“對于所有的電腦廠商來說,送電腦下鄉面臨著‘三高一低’的問題,即高營銷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服務成本和低回報,企業如何把產品送到用戶家里去,這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海爾電腦農村項目部總監古舜林表示。
作為山東省農村信息化服務聯盟中的電腦廠商,海爾電腦相關人士表示,要將電腦下鄉長久地進行下去,售后服務的要求很高,“網點是電腦下鄉的關鍵”。
據記者了解,在即將開展的全國電腦下鄉中,其在招標中就規定:投標廠商上門服務能力須覆蓋所投標地區的縣,售后服務網點地市覆蓋率不得低于70%,企業在人口集中的中心鄉鎮設立獨立專業的售后服務點。
據介紹,目前,海爾在山東的幾乎每一個鎮上都有專賣店,能夠在網上定制維修配件的服務點就有2萬家,但古舜林認為,海爾電腦拿下農村市場的難點還是在于,如何滲透到村級網絡。
目前,山東聯通開通了信息下鄉免費服務咨詢電話,農民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都可以打電話咨詢。“下一步我們打算與電信運營商和郵政深入合作,農民需要購買電腦,可以免費電話訂貨,郵局送貨上門。”韓旭東說。
電腦+寬帶+農業信息
對于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中國PC企業來說,即將啟動的電腦下鄉無異于一大良機。一家國內三線電腦廠商的員工告訴記者,“現在整個公司都在盯著電腦下鄉”。
“電腦下鄉能否給農民帶來信息是最根本的問題,農民沒有網上就不會買電腦。”韓旭東說,“購買電腦只是開始,信息化才是電腦下鄉的最后一公里。”
山東省的“信息化下鄉”工程,在這個領域的探索某種程度上可以作為全國電腦下鄉的參考。
據介紹,山東很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特產,具體做法是:以村為單位,定制產品信息,把本村有特色的產品放到網上去。“我們的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建成之后,達到一村一網的目標,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主頁,農民可以自己收集、發布信息。”韓旭東說。
其中,壽光蔬菜網就是掛靠在壽光市科協下的非營利性網站,據其負責人呂文國介紹,全國各地的蔬菜商可以免費在網站上發布信息,當地的農民看到信息,而自己剛好種植了相應的蔬菜,就可以直接與蔬菜商聯系。對于有大宗蔬菜需求的商戶,網站還可提供中間人服務。
“上星期有一位河南的蔬菜商,一次訂購20萬支辣椒苗,我們馬上組織聯系幾個種椒大戶,把這單生意接下來。”呂文國說,每天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商電話,不下十幾個。
在壽光,經濟條件稍好一點的村子,網絡入戶率已經達到30%。
在山東,具有當地產品特色的網站還有很多,像中國風箏的故鄉——濰坊,就建立了自己的濰坊風箏網,外國客戶可以通過網站的國際域名查詢、購買風箏。目前,網站上的風箏產品已經達到了上千個品種。“網站使原本滯銷的風箏賣到了國外,不但救活了風箏企業,而且增加了當地的就業。”韓旭東告訴記者。(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徐小健離開用友時曾擔任用友在線服務事業部(即偉庫網)副總經理,他有30年的IT行業經驗。 圖為金蝶軟件投資與融資部副總經理徐小健 【IT商業新聞網訊】3月3日下午消息,金蝶軟件證實,原用友偉庫網副總經理徐小健已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腦下鄉倒計時 “最后一公里”誰來跑?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6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