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IBM之所以有效避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保持利潤的高增長,完全得益于幾年前開始的戰略調整。在業界所有企業都忙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際,IBM又于去年年底悄悄啟動第三次產業轉型。
不久前IBM公司公布了2008年財報,全年收入為1036億美元,較去年增長5%,利潤大幅上漲,增長超過了18%。財報顯示硬件部門的收入下降,而最大的利潤增長貢獻部門來自軟件和服務部門,增幅分別超過了11%和9%。IBM從幾年前開始進行全面轉型,從“硬件+軟件”轉型為“硬件+軟件+服務”。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以制造和硬件為重點的IT公司都遭遇重創,服務成為產業利潤增長的亮點。目前看來,IBM之所以有效避過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保持利潤的高增長,完全得益于幾年前開始的戰略調整。在業界所有企業都忙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際,IBM又于去年年底悄悄啟動第三次產業轉型,在“智慧的地球”的旗幟之下,IBM開始向“非IT領域”演變。應該說前幾次產業轉型,IBM從未失手,但正進行的第三次產業轉型,IBM需要重構全新的產業生態鏈,因為跨度大,且全球經濟正遭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將使IBM第三次轉型之路面臨重重阻力。
第三次轉型旨在“智慧的地球”
從2008年年底開始,IBM在全球釋放這樣一個重要的信息:2009年IBM將在全球推出全新戰略理念“智慧的地球”。為此,IBM提前兩年進行全方位的戰略部署、調整。
這一次全新戰略理念的提出,對于IBM來說意義遠遠超越了前幾次的“e-business”、“電子商務”、“隨需應變”、“停止空談 開始創新”等理念的意義。IBM“城頭變換大王旗”的背后,預示著將推動一次具有顛覆性的產業轉型,IBM將從沿襲了近100年來只專注于“企業級的商業機器”的公司演變成為一個關注“企業、環境、地球、人”的公司。如果把IBM從專注硬件變身為“軟件+硬件”視為大象的第一次轉身,而從“軟件+硬件”變成“軟件+硬件+服務”看做是第二次轉身,那么這一次將是IBM的具有顛覆性的第三次產業轉型,IBM將與非IT產業進行更多整合。IBM要給地球上每一個看似無序的“物件”全部嵌上智能的“大腦”和“心臟”,這并非好萊塢的科幻電影,而是IBM這個企業在即將開啟的下一個百年的重要使命。
IBM這一次“猛”地轉身并非沒有預兆。2008年春天,在IBM宣布進入關注民生的“雙五”之時就已經露出了端倪,從那時開始,IBM已經把視線從“商業機器”延伸到了“醫療、食品、能源、淡水”等等領域。而這次的轉型用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李實恭的話說:“IBM將關注人從出生到結束的一切活動,包含此過程中的教育、娛樂、生活等等的民生需要,IBM變得更有‘生命感’了。”
在“智慧的地球”的概念中,IBM稱世界不僅在變得更小、扁平,而且會變得更加“智慧”。“智慧的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個行業、各個社會層面、各個組織機構甚至個人組成的。基于飛速發展的信息、網絡和計算技術,世界的基礎結構正在向“智慧”的方向發展。
轉型面臨巨大挑戰
毫無疑問“智慧的地球”是一個美好的藍圖,它把所有IT產業的視線從追隨了多年的“0101”式高速運轉的平臺拉到一個另外的視角上:從人本、從環境、從最根本的出發點重新審視我們的產業:人類需要建造一個智慧的、環保的、以人為本的和諧的地球,在這樣的目標下,IT可以做什么,IT產業應該怎么做?
IBM提及的“智慧的地球”的三個基本要素包括:“更透徹的感應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深入的智能洞察”,應該說后兩個特征“互聯互通”、“智能洞察”相對容易實現。IBM在所從事的近100年的事業中,主要從事的就是把數據“智能化”,這個問題相對比較好解決。而“互聯互通”是可由IBM等一批IT公司聯合通信廠商一起來實現的。只有第一個要素“更透徹的感應和度量”將成為頭號挑戰。如果我們把這個世界分為“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或者稱之為“常態化”和“非常態化”的話,那么“結構化”、“常態化”的數據我們相對好采集、好感知,但是對于“非結構化”、“非常態化”的數據,則非常難以采集,而這些數據將占據這個地球的絕大部分,這也將是“智慧的地球”概念下最難完成的部分。筆者在2009年1月份獨家電話采訪李實恭博士,他證實了筆者的判斷:非常態、非結構化的數據采集將是最難的課題。而這一部分問題的解決需要大量非IT企業的參與,需要大批產業合作伙伴的共同合作,構建一個更龐大的“智慧的地球”產業生態鏈。
李實恭認為,推動“智慧的地球”從藍圖變成現實,首先要解決“認知”的問題。對“智慧的地球”的推動并非IBM一家企業可為,需要大量來自IT和非IT界的產業合作伙伴,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動,需要大家擁有“智慧的地球”這樣的共識。其次,需要“開放”的態度。正因為并非一家企業可以完成,也沒有哪個企業會是絕對的主導,甚至并非僅僅依靠IT產業就可完成,它需要更多的非IT產業者的參與,構成新的產業生態鏈還需要所有的合作者都擁有開放的心態。再次需要更多的“鋪墊與探索”。因為基于“智慧的地球”有非常多的合作、研發等等不會在短時間就能見到效益,所以需要大家共同投入做復合研發,包括商業模式的建立等等。
對于IBM來說,要面臨幾方面的挑戰:首先是需要大規模地進行理念的傳播和呼吁,吸引更多的產業合作者與社會的參與和認同,而這其中尤為困難的是邀約非IT產業的參與和認同。其次IBM與合作者需要有非常多的復合性的研發投入不會立刻見到效益,這對于IBM和合作者來說,都需要有高瞻遠矚的氣魄,除了IBM還有誰愿意做另外的“吃螃蟹者”?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每一筆錢都需花得錙銖必較。
也許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企業履行作為地球公民的社會責任。在氣候越來越變熱、資源越來越困乏的地球家園上,企業在利益與責任的天平上都需要調整。對于IBM的這次轉型,李實恭說:“讓我們感覺自己的工作更有意義,也更有生命感了。”其實這也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正在投入和加入到這場讓地球更加智慧的旅程上。
IBM曾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無論一小步還是一大步,都是帶動世界的腳步”,而IBM這次邁出的巨大一跨步,其意義將超越了以前所有的“腳步”,成為改變世界的革命性的一步。(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在歐洲市場三星上網本排名第3,這一戰績使得中國三星推行上網本的信心更充足。由于技術準備充分,三星第一批3G上網本樣機已準備就緒,按照各大運營商3G推進計劃,預計不久就可以正式向市場投放。 【IT商業新聞網訊】>>>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7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