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全球金融危機令“芯片巨頭”英特爾也感到了壓力。該公司將在未來12個月內關閉位于上海浦東的封裝測試廠,轉遷至成都以縮減成本。
國外將關閉五工廠
實際上,英特爾上海廠的命運,只是全球戰略的一個縮影。記者獲悉,受經濟低迷影響,英特爾在中國以外地區已計劃關閉5家工廠。
消息稱,這五家工廠包括加州圣克拉拉工廠、俄勒岡工廠、馬來西亞測試工廠和菲律賓測試工廠等。其中,圣克拉拉工廠創建于1968年,是英特爾在硅谷地區的最后一座工廠。受此影響,約6000名員工將面臨工作裁減的壓力。
與此相應的是,英特爾的業績也遭遇大幅度的下滑。據悉,去年第四季度該公司營收為82億美元,同比下滑23%,與上季度相比跌幅高達19%。而凈利潤只有2.34億美元,出現90%的驚人下跌。
英特爾首席執行長歐德寧表示,公司2009財政年度第一季度經營狀況的不確定性很大,不能排除當季虧損的可能。而自1986年以來,這家大型芯片制造商還從未出現過虧損情況。
2000員工受影響
英特爾發布的新聞通稿稱,此舉是為了優化在中國的生產制造資源。不過分析人士認為,將工廠從上海搬至成都,可以為英特爾減少可觀的成本支出。
據悉,這一變化預計使大約2000名員工受到影響。英特爾方面稱,愿意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在成都工廠、正在建設中的大連工廠和英特爾中國其它部門中的轉崗機會。
作為跨國巨頭,英特爾的這一重大變遷在時間節點上顯得有些敏感。日前,國務院剛剛發出通知,企業需要裁減人員20人以上,或者裁減不足20人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需提前30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意見后,向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
而英特爾牽涉到2000名員工的“大動作”,自然不可掉以輕心。不過,英特爾一再強調,此次調整并非裁員,“如果裁員,不用花12個月來完成。”
但對于不愿離開上海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員工而言,工廠的關閉無異于讓他們失去了“飯碗”,英特爾直言,那將是“員工個人的選擇”。
新增1億美元投資
1996年破土動工的上海工廠,是英特爾在中國大陸設立的第一個芯片廠,盡管它只負責封裝測試,但正是從這個廠開始,用戶所熟悉的電腦芯片第一次印上了“中國”字樣。
不過,在此之后,英特爾在中國的投資一發不可收拾,先后又設立了成都封裝測試廠和大連芯片工廠,技術含量也“水漲船高”。
“雖然對生產運營進行了整合,但英特爾在中國的承諾沒有改變。”英特爾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正計劃增加在大連新工廠的投資,使其具備許可的最先進的芯片生產技術。與此同時,英特爾也決定對位于上海的投資性公司———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追加1.1億美元的注冊資本。(編輯:Kobe)
推薦閱讀
歐盟的反壟斷機構歐盟委員會近日在其網站上宣布,已第二次批準德國政府資助AMD的計劃,此前AMD獲阿布扎比政府21億美元投資并計劃分拆其位于德國的Fab工廠。 【IT商業新聞網訊】北京時間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關閉上海工廠后 英特爾國外再關5家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7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