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或許是巧合,2月5日,兩家著名的IT企業分別宣布了它們的重大調整。英特爾公司宣布調整在華生產運營計劃,未來12個月內將位于上海浦東的封裝測試工廠整合到成都工廠;聯想集團更是對公司管理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組。兩家企業為應對金融危機而采取的自救行為在整個IT行業具有代表性。
此輪金融危機以來,包括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在內,全球很多企業或破產、或倒閉、或停產等待救援。對此,世界各國政府的態度是,對于金融企業,注資進行施救,或為其尋找并購買家。這主要是因為,像券商、保險公司特別是銀行這樣的金融企業,其所從事的業務本質上是信用服務,一旦破產倒閉,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巨大,不能不救。對于某些涉及就業人員較多,與各行業關聯度廣的企業,比如汽車廠商,有些國家也施以援手,例如美國政府就對福特等三大汽車生產廠商給予注資。而對于政府注資救企的行為,在經濟界和社會也引起了爭議甚至反對。歐洲國家就對美國政府救助三大汽車廠商持批評態度,認為對汽車企業給予補貼違反了市場的公平競爭。一些信奉自由主義的經濟學家也對政府救助銀行的舉動批評,認為這會導致政府對市場的過度干預,妨礙最基本的市場自由,并使政府承擔無限的道德風險。
政府的救助,當然會面臨是否有效,效果多大的問題。企業直接面對的是瞬息萬變的市場,每個企業在產業結構、贏利模式、生產能力、管理水平上又都不同,倒閉的原因也不一樣。尤其是,企業在尋求政府幫助時有可能隱瞞對其不利的財務數據。而這些,政府及其相關官員如果缺乏相應的專業背景、市場信息和財務知識,那么,在做出注資決策時,勢必會被企業所誤導。
總之,鑒于政府和救助對象在獲取信息上的不對等以及政府缺乏市場敏感性,在政府救助企業時,如果救助不能有效改變企業的治理結構,不過是延長企業的死亡而已。
中國企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也遭受了重創。國有大企業雖然還沒有哪家破產倒閉,但這不是因為它們競爭力強,而是拜壟斷及所受外需相對影響小之賜。對中國的中小企業來說,現在的問題不是直接注資救哪個企業,而是要首先改變產業結構和發展環境。為中小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改變其融資難、準入難的狀況,改善政府的服務體系,構筑信息平臺,增強企業的發展能力,就是對中小企業最好的支持和救助。
回到英特爾和聯想,它們在危機中并沒有求助于各自國家的政府,而是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整和變革,這就是一家著名企業應有的表現。當然,它們的上述舉措其最終效果還有待市場和業績的檢驗,但其變革的努力是值得中國其他企業學習的。因為一家偉大的國際公司,首先是要經得成嚴峻環境的考驗,并在危機中尋求變革。(編輯:Kobe)
推薦閱讀
三星集團即將迎來部長、副部長級的人事任免,但三星對外表示集團不會進行人為的結構調整。11日,一位要求匿名的三星高層負責人說:“雖然具體的人事變動主要是各分公司自行衡量決定,但整體立場也都是不進行人為的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鄧聿文:聯想自救值得其他企業學習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30/20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