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一大移動運營商NTT DoCoMo Inc。總裁加藤薰上個月在一次接受采訪時隨身攜帶的是一部三星Galaxy手機。
短短三年前,這樣一家公司的總裁帶著一部韓國品牌的手機亮相簡直令人難以想象。加藤薰說,“我并不是突然間變成了三星手機的推銷員,但這款手機的屏幕確實很漂亮、很清楚。”
曾經盛極一時的日本電子業巨頭們把寶都押在了電視機上,錯過了智能手機發展的浪潮,如今只能無奈地袖手旁觀。
智能手機如今占據了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的中心地位,不僅銷售增長異常強勁,而且還擠占了數碼相機、便攜式游戲機和其他一些重要的日本電子產品的銷售。
蘋果公司和三星電子現在賺取了空前的利潤,根據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數據,兩家公司在第一季度合計占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54%左右。
而索尼、松下、夏普、富士通等日本廠商合計所占的份額只有8%。
對消費者偏好判斷失誤
行業內外的人士指出,有一系列因素導致了日本企業錯失良機:太過關注本土市場;對新形勢覺悟慢、應變死板;對消費者偏好判斷失誤,對自己在硬件方面的優勢過于自大。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手機不斷實現硬件上的突破,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技術奇跡。2000年,夏普成為全球首家在手機中配置攝像頭的企業。
到2006年,就在蘋果公司推出iPhone的前一年,日本消費者已經能夠通過手機觀看電視節目。
過去20年來,這樣的故事不斷地在日本曾經稱霸于世的電子產品公司身上上演。在這期間,日本企業在硬件方面的突破勝過了競爭對手,從平板電視到高端手機均是如此。然而,在這兩項業務中,它們的海外競爭對手通過實現更快速的技術改進、在產品中集成直觀簡便的軟件和在線服務、更巧妙地削減成本和推出更靈活的營銷信息而大賺特賺。
日本當前的疲弱根植于其傳統優勢──專守“monozukuri”(即制造的藝術),專注于硬件的改進。這一理念是日本民族自豪感的來源,它推動該國的電子公司竭力生產常常是世界上最薄最小的產品或是推出其他漸進的技術進步,但是它們忽視了人們真正關心的因素,例如產品的設計和使用的便利度。
另外,盡管技術上進步驚人,日本廠商在海外市場卻難以對芬蘭諾基亞和美國摩托羅拉形成挑戰,因為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這段時間,日本廠商都是根據僅適用于日本的通訊標準制造手機,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為了在海外銷售手機,日本廠商必須對手機進行改裝以適應海外市場的通訊網絡。
由于產品在海外上市的時間晚,日本廠商很難像韓國的三星那樣與海外電信運營商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三星與各國的電信網絡運營商建立了良好關系,并致力于迅速推出專門針對海外市場的產品。
重點關注國內市場
由于重點關注國內市場,日本手機贏得了“加拉巴哥”(Galapagos)手機的稱號,外界將日本手機比作達爾文在加拉巴哥島上發現的獨特進化的生物。據說正是在加拉巴哥島上的發現為達爾文的進化論奠定了基礎。
2007年iPhone的面世改變了一切。
雖然全世界意識到了iPhone對于整個行業的意義──它是一款具有決定性的產品,然而日本的一些高管卻忽視了它,固執地相信自家的手機已經足夠智能了。
2008年7月,軟庫公司將iPhone手機引入日本幾周后,日本第二大運營商KDDI Corp。的首席執行長小野寺正聲稱,iPhone無法完全滿足日本手機用戶的需求。三年后,更換了管理層的KDDI開始銷售iPhone手機,后來iPhone手機成為這家公司最暢銷的智能手機。
咨詢公司羅蘭貝格駐東京的合伙人大野隆司說,日本公司錯判了市場,沒有留意整個國際舞臺。
根據東京市場調研公司MM Research Institute的數據,現在,智能手機已經占到日本新手機出貨量的56.6%。在過去一個財政年度,蘋果和三星在日本市場占據了逾20%的份額。而就在五年前,日本手機市場上幾乎還沒有外國品牌的身影。
上個財年,蘋果是日本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三星也躋身前五強。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華爾街預期,將惠普三財季的業績與一年前同期相比,分析師平均預期營收同比降3.2%,每股收益同比降10.9%。平均估計的營收為301.9億美元,每股收益0.98美元。 北京時間8月21日消息,惠普將于8月22日(北京時間8月23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日本電子巨頭為何敗給蘋果:硬件過于自大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20330/120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