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國軟件產業實現收入10988億元,同比增長26.2%,但利潤增速明顯放緩,軟件業實現利潤總額1170億元,同比增長10.6%,增速低于去年同期24.6個百分點。
“軟件業寒冬來臨的信號已經越發明顯了。”一位國內軟件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在經歷了幾次沉浮后,目前國內軟件業又面臨著新一輪的洗牌。
傳導效應發揮后,軟件外包行業因核心競爭力的缺失陷入“增收(營收)不增利(利潤)”的困境。一業內專家稱,目前國內16000多家軟件外包公司,大概只有0.1%的企業利潤率可以達到25%。而印度有80家以上的外包企業可以達30%~50%。
調整進行時
“我相信很多人沒有預計到這次經濟下行的速度來得這么快,超過了預期,給很多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帶來挑戰。”金蝶國際(00268.HK)董事局主席徐少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受到宏觀經濟影響,企業普遍縮減信息技術開支,包括金蝶國際在內的企業管理軟件公司紛紛下調盈利預期。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中小企業軟件及服務采購支出延滯,徐少春認為這次的調整期將會延續一到兩年的時間,并且順勢進入新一輪的行業周期。
據工信部數據,今年上半年,工信部重點監測的前百家軟件企業收入在2月份首次出現下滑后,3月份由負轉正,第二季度運行逐步趨向穩定;百家軟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97億元,同比下降26%。
在軟件板塊中,有45%的公司從去年第三季度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均是下降狀態。
上述軟件企業負責人表示,國內軟件業目前處于產業鏈的低端,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件等整條軟件產業鏈上,中國的軟件公司的實力一直很不強。“中國軟件企業從2004年前后至今已經走過了一段增長期,急需尋找新的戰略性增長來源。”
外包業的困局
“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不只是給軟件行業帶來了惡果,更是蔓延到了軟件外包行業。”深圳一家軟件外包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企業凈利潤不到10%。
中金日前發表的軟件及服務行業調研報告稱,在經歷了2011年15%左右的薪酬提升后,2012年中國IT軟件外包行業平均人工成本上漲5%~7%。除了通脹高企原因外,還有對高端人才的爭奪紛紛使得薪酬上漲。
東軟集團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以前基本是隨項目而休,每天10點上班,晚上沒有9點前下班的。“目前普遍感覺到項目較少,基本每周都會休一天。”這名員工還透露,新招聘的員工“要價”很厲害,前年新進的員工還是5000~8000元,現在開口要1萬才愿意來。
中金的調研報告稱,IT軟件外包企業的人力成本占到公司總成本60%~70%,甚至更高。由于軟件外包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劇,以及發包商自身的成本壓力也在不斷上升,因此,發包商很難相應地提高發包價格,軟件外包企業也就無法將人工上漲所導致的成本上漲向發包商進行傳遞和轉移。根據測算,如果人工成本上漲5%,那么軟件外包企業凈利潤率將下降1.5%~2%左右,直接導致盈利能力下降。
“幾年前開始,一些純外包公司出現了增收不增利潤的困局。”IT觀察人士冀勇慶對記者表示,如果僅看企業營收,基本上每個季度仍然保持著30%的高速增長,但多是通過不斷并購和開拓新客戶產生。“但看凈利潤就不是那么樂觀了,基本上都是原地踏步。”
8月10日,國內軟件服務外包中的兩大巨頭海輝和文思宣布合并。但消息公布后,文思與海輝股價紛紛下跌,其中,文思上周五股價跌近11%,海輝跌幅超過3%。
北京服務外包企業協會首席服務學家陳剛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服務外包企業與海外企業的差距關鍵在于核心競爭力的缺失,其中由IT應用、專業經驗、人才隊伍構成的交付能力嚴重不足,這直接影響了企業盈利能力。
“國內目前大概有16000家外包公司,只有不到20家產值大于1億美元,而印度這個數字有80多家,我們的大型外包企業是他們的中小型公司。因為企業的規模小,利潤率就越來越困難。”陳剛認為,目前國內軟件外包企業,一方面要繼續在海外市場尋求技術積累,另一方面在國內尋找創新,擺脫“賣人頭”的商業模式。
推薦閱讀
受京東商城掀起針對蘇寧、國美的新一輪價格戰,以及蘇寧電器發債融資80億元的消息影響,14日蘇寧電器放量大跌7.11%。投資者預期公司深陷慘烈價格戰將導致業績嚴重受損,同時擔心公司資金出現缺口。悲觀情緒延續至15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軟件外包業增收不增利 核心競爭力缺失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20330/121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