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IDF(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于近日結束,在這個以ARM架構CPU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下,X86處理器領域霸主Intel的一舉一動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引人矚目。面對ARM“集團軍”以及眾多移動終端制造商咄咄逼人的氣勢,Intel做出了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轉變,讓人們對它的未來充滿期待。
Intel擁抱移動市場
長久以來,Intel處理器強大的性能為人們所稱道,但在主打超低功耗的移動領域,x86架構CPU的高耗能讓高效能顯得不切實際,雖然Intel針對低功耗平臺推出不少產品,但是受限架構仍無法推出在功耗方面與對手ARM相提并論的產品,Atom系列的Cedar trail、Pine trail等,雖然相比傳統x86處理器已經是相當低的耗電量,但是仍舊無法滿足移動計算設備對于長續航力的需求。
但IDF大會的最后一天,Intel拿出了相當令人驚訝的技術——一款代號為“Claremont”的超低電壓處理器原型,這顆CPU的啟動電壓已經接近晶體管的物理極限閥值,全速運轉僅僅只有400mV到500mV,待機更是僅10mV而已,對比以省電著稱的ARM架構CPU電壓動輒1V左右,更是可以看出Intel這項技術的出眾之處。
而就在IDF首日,Intel便宣布與另外一大移動計算操作系統巨頭Google合作,后者將和Intel聯合對Intel x86架構Atom芯片實現兼容,不久的未來Atom也會成為移動計算市場的一支大軍。這也是Intel對微軟全新的操作系統Windows 8同時支持X86和ARM芯片的強有力回應。
ARM進攻Intel大本營
9月13日舉行的另外一場盛會也吸引了海內外人士的關注,那就是Windows Build大會。微軟給我們展示了全新的Windows 8,不同于以往的Windows系統,新的Windows 8將打破Wintel聯盟,實現ARM架構的支持。
選擇同時支持X86和ARM架構CPU,也是微軟搶占平板市場最快捷的方法。在此之前,基于X86架構CPU的Windows 7平板電腦,因功耗和操作體驗上的完全劣勢,已在和IOS、Android系統比拼中一敗涂地。
顯然,全新的Windows 8已為ARM邁向PC領域打開了入口。但目前來說,這僅僅是一個入口而已。9月16日,微軟Windows部門主管史蒂芬?辛諾夫斯基(Stephen Sinofsky)就澄清了人們此前的誤解,表示ARM架構的平板電腦不能支持之前的Windows軟件。此外,英特爾也指出,ARM及其合作伙伴無法在桌面電腦和筆記本市場撼動英特爾的地位,因為英特爾和微軟之間的合作將是其他公司打入這一市場的最大障礙。
這可能是Intel為了維護其在PC領域統治地位而使出的暗招,但是在迅猛發展、風云變幻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對利益的追逐顯得更加重要,或許,微軟和ARM已經為下一盤棋想好了開局。
AMD夾縫中求生 在經歷了長達半年之久的“無帥風波”后,8月25日,就在史蒂夫?喬布斯辭退蘋果CEO而引發業界軒然大波之后,AMD官方宣布任命Rory Read為AMD總裁兼CEO,帶領公司繼續前行。
在與Intel漫長的競爭歷史中,AMD的市場份額一直維持在20%的低水平。這位AMD新CEO需要嘗試從英特爾手中奪取更多市場份額,同時也要和ARM等公司競爭移動芯片市場。
微軟build大會上,我們看到了AMD的身影,兩款分別采用AMD C系列和Z系列APU的平板電腦流暢地運行著Windows 8系統,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其近期公布的處理器未來發展路線圖也顯示了AMD想要在移動領域有所作為的決心。
但是,早已對該市場虎視眈眈的Intel明顯加快了追趕ARM的步伐。由于之前對Atom系列處理器路線圖的不滿,Intel調整了策略:基于32nm制造工藝的Atom處理器,預計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首款22nm Tri-Gate“3D晶體管”Atom芯片Silvermont將在2013年推出;2014年發布14nm Airmont Atom處理器,這也是14nm制造工藝在Intel主流CPU中首次亮相。而從22nm工藝開始,Intel將改變Atom筆記本的功率范圍設計,設計目標由40W下降到15W。另外,該公司還將提供大量片上系統解決方案來涵蓋1W至10W范圍的芯片。
作為Intel追趕者的角色,AMD處理器在制程上一直處于落后狀態,而Intel強大的資金支持和技術實力也是其不能比擬的;將要上演的Windows 8操作系統平臺大戰,更是有了ARM陣營的加入。在這塊移動新戰場,AMD勢必面臨Intel及ARM陣營的長期壓制。
推薦閱讀
受股市及美元走勢影響,國際油價大跌。其中紐約油價跌幅超過6%,倫敦油價跌幅超過4%。際通寶消息,上周是紐約輕質原油期貨5周來的首次下跌,上周四大跌6.3%,收盤至80美元附近;上周五國際油價大幅震蕩,盤中最低達到>>>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0927/12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