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被松下收購旋渦兩年的日本三洋終獲轉機。
11月26日,日本三洋在中國最主要業務承載者及最大合資企業合肥三洋宣布,將在冰箱領域推出自主高端品牌“帝度DIQUA”,并啟動雙品牌戰略。
據稱第一批“帝度”冰箱將于2012年上市,新品牌還會使用在合肥三洋原有的洗衣機業務上。另據知情人士透露,合肥三洋還在進一步謀劃為微波爐、潔身器和空氣凈化器等小家電產品也創立另一個新品牌,在合肥三洋新的產業計劃中,到2015年,洗衣機、冰箱、小家電三類產品的銷售收入將實現200億元。
而在這之前,松下曾表示,收購后的三洋與其松下在家電領域品牌重合,將會逐步考慮放棄三洋品牌。而合肥三洋此舉也被外界看做是日本三洋對其品牌的自保和反擊。
秘密武器
根據之前的合資協議,合肥三洋與日本三洋在洗衣機產品的“三洋”品牌授權期將在2013年12月31日終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出的“DIQUA”與三洋洗衣機品牌“AQUA” 十分形似,看來此舉頗具品牌過渡之意。
“現在來看非常有可能續簽合同,還有一點可以保證的是未來三洋品牌會存在。”合肥三洋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據記者了解,在合肥三洋帝度品牌發布之前,合肥三洋的高管曾多次前往日本就三洋品牌是否能延續之事進行協商,但現在尚無結果,不過根據提前6個月的合同協商續簽慣例來看,合肥三洋最晚會在2013年年中宣布結果。
若合同續簽,則意味著合肥三洋的雙品牌戰略將會是場持久戰。即使如此,根據松下收購三洋后有意弱化三洋品牌的前車之鑒,帝度將成為合肥三洋未來布局和扭轉態勢的“秘密武器”。
“我們不會淡化三洋品牌,還要充分利用其營銷資源和平臺。新品牌的推出只是為了持續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化企業。”合肥三洋董事長金友華說。
合肥三洋期望選擇一條最便捷的途徑以迅速擴大規模,也就是運用三洋已有的品牌、渠道和營銷資源,把帝度直接移植進去。金友華的觀點是,隨著家電行業的競爭,利潤率的降低將是一個必然規律,要想使這個規律不被重復,就必須研發新產品、推出新品牌來保證企業利潤的提升。
三洋方面的想法似乎更加現實。日本三洋方面表示,三洋本身就是高端品牌,帝度的定位比三洋更高。
帝度的定位在高端復合品牌,按照計劃,一向注重技術開發的合肥三洋會把2010年7月投資打造的全國最大變頻洗衣機基地變成帝度產品的實驗基地。
不過,被給予厚望的帝度面對的首要難題是,如何既能汲取三洋本來的資源優勢,又能區別于三洋產品,以防陷入雷同誤區。
在這之前,合肥三洋生產的三洋洗衣機已經覆蓋了包括變頻波輪系列,頂開式滾筒、歐式滾筒、斜式滾筒全產品線。
“2012年年底,帝度洗衣機和三洋洗衣機在外觀上也會有明顯的區別。”合肥三洋營銷副總裁章榮中說。
外部威脅論
自松下公布收購三洋計劃后,三洋就一直深陷尷尬,其矛盾主要集中在:收購后的三洋品牌是否消失?事實上,三洋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要“保留自有品牌”。
松下和三洋淵源深厚,三洋創始人井植三兄弟,井植歲男、井植 郎、井植薰是松下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的妻弟,而井植歲男更是1918年松下創業時的五位創始人之一。1947年井植歲男從松下離職在松下幸之助的協助下創辦了三洋,后井植 郎、井植薰先后從松下人事部長和常務董事兼制造部長職位上離職加入初創期的三洋。
2002年起三洋陷入困境,2009年松下收購三洋的行動頗有家族親情色彩,不過在三洋的資產中,松下更看重三洋的新能源即電池業,而全球業績虧損的三洋家電業務,松下早已經當其為雞肋。
正因為如此,松下開始對三洋家電業務分拆進行出售,2011年10月松下將三洋在日本、東南亞的冰箱及洗衣機資產出售給海爾。
和合肥三洋一樣,海爾與日本三洋也是合資關系,只是合資公司地點設在日本本土。據了解,海爾收購日本三洋的冰洗業務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購買全部合資公司的股權,二是之前三洋在東南亞冰洗業務。這兩部分都與中國市場無任何關系。
即使被收購,由于淵源,三洋體系在松下資本控制下仍有著不小的主動權。
松下之前公開表示,2012年4月,原則上實現松下品牌一體化,但是部分地區部分品類將繼續使用“三洋”,至于中國地區三洋哪些品類可能位列其中,則沒有給出具體的安排。
如此看來,日本三洋在國內的主要業務只剩合肥三洋一家。“合肥三洋的洗衣機業務在國內一直處于強勢,日本三洋肯定會力保的。”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家電專家孫德芳說。
推薦閱讀
格力電器董明珠:吃虧人常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洋保衛戰:中國市場變身求存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10/18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