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兩條關于8.5代液晶面板項目的消息,在液晶面板產業內掀起波瀾,也引發對于液晶面板是否產能過程問題的討論,加上,持續走低的面板價格,以及臺灣地區、日韓面板企業虧損的業績報表,都令人們對液晶面板產業的前景表示擔心。
本周一,TCL集團主導的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首期設備正式投產啟動。華星光電CEO賀成明表示,項目各項工作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四季度開始量產,月產玻璃大板1.8萬張,計劃明年底達到月產玻璃大板10萬張的設計產能。
就在上周,友達光電證實,國家發改委批準了其昆山8.5代線TFT-LCD面板生產線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25億美元,預計明年四季度投產。加上上個月剛剛投產的京東方北京8.5代線,去年獲批,目前已經動工的三星蘇州7.5代線和即將動工的LGD廣州8.5代線項目,不久的將來,國內將密集亮相五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一旦集體投產,是否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國內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業界的擔心也不是空穴來風。自去年5月以來,由于需求萎縮,全球液晶面板價格已經陷入一次長達14個月的下滑周期。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的面板巨頭去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巨虧,近日友達、奇美和三星電子發布的二季度報告顯示,三家面板巨頭當季的凈虧損分別達到24億元,29億元和12.7億元,而另外一家面板巨頭LGD也預測將出現虧損。
由于面板制造商二季度盈利繼續低于市場預期,這種態勢很可能持續至2012年上半年。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表示,隨著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等面板需求市場的增速逐漸放緩,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下降的行業趨勢正在形成。
也有人士持不同意見,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陳立宜就認為,“除非世界經濟的反轉速度很快,否則產能過剩不會出現!睆偷┐髮W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教授也認為,面板產能過剩是相對,目前國內液晶面板需求近4000萬片/年,其中大部分依賴進口,對國內面板企業而言,市場空間仍然很大。
谷至華同時表示,隨著我國面板產業的發展,對面板最低成本的掌握,若是境外面板企業的售價過低,不排除以此為據對其征收反傾銷關稅,對國內面板產業進行保護。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也認為,國家大力支持國內液晶面板產業,未來在相關經濟政策支持方面給予扶持,能給國內液晶面板產業帶來發展機遇。
面板如何盈利仍有疑慮
國內此前投產的面板項目,包括京東方的液晶面板項目、長虹的等離子面板項目,都出現了投產即開始虧本的狀況,令外界對華星光電在投產后如何盈利有諸多疑慮,有業內人士表示面板行業正在失去以往的資金技術密集且高盈利的行業特性。
谷至華直言國內面板項目投產后“至少還要再虧三年”,他認為企業應該做好虧的準備,“尤其對彩電企業而言,發展面板企業對其打通垂直產業鏈、進入產業上游是相當必要的,有利于長久發展,不要怕虧”。
李東生表示,過去七八年間面板產業發展的周期性強,波動相當厲害,一年前行業從很好的盈利進入到大幅虧損,目前華星光電仍處于設備安裝調試期,一年之后才會進入正常經營、財務核算,“屆時整個行業的情況,公司的經營狀況,目前都還不得而知”。他認為左右不了行業整體,更多應該關注自身產業能力的提升。
陳立宜也表示,不同企業的設計材料成本各不相同,差異也比較大,此外,TCL的產業鏈可以垂直整合,讓整個產業鏈的運營成本下降。
據悉,預計10月華星光電將向TCL多媒體提供華星32英寸產品,11月向TCL系統科技及其他國內二線廠家供貨。李東生表示,剛開始產量比較小,今年的銷售計劃沒有把一線廠家放入其中,“目前已有一線廠商表示有興趣”。
推薦閱讀
中國平板彩電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曾一度被形容為“缺芯少屏”,而隨著中國大陸企業自主投資建設的兩條8 .5代T FT -L C D液晶面板生產線于近期啟動投產,長久困擾國內彩電企業的“缺屏之痛”預期將很快成為歷史。但對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面板產能過剩?國內市場仍有發展空間?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