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用戶群體擴大和購物配套日益完善使網上購物人群日趨龐大,在這個大環境下,“無商不電”是必然趨勢現狀
當前我國電商網站基本是跑馬圈地,通過砸廣告、價格戰吸引用戶做大銷售額,絕大部分以犧牲毛利為代價,除天貓盈利外,其他電商大多仍處虧損泥潭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促銷塵埃落定,天貓、淘寶斬獲191億元,而各大電商銷售額預計突破300億元大關!然而,令人垂涎的數字,仍難掩中國電商行業“十電九虧”的尷尬局面。專家指出,高速發展的中國電商行業,亟須避免“燒錢依賴癥”“增收不增利”等軟肋。
“雙十一”效應吸引眼球
“雙十一”電商促銷,已經成為整個零售行業不得不正視的盛大節日與嚴峻挑戰。數據顯示,淘寶系共實現交易額191億元,其中天貓占132億元,淘寶網占59億元,峰值時期每分鐘交易額高達1733萬元,處理交易筆數9萬筆/分鐘。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1年底,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94億人,當年網絡零售總額達到8019億元,比上年增長5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4%。2012年前三季度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8062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升至5.4%。
有專家預測,如果按照年均40%的增速計算,預計“十二五”末我國網絡消費交易額將突破3萬億元,屆時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將接近10%。
“今年網絡零售總額占比迅速提升,有三季度電商價格戰、經濟下行下消費者偏愛網絡購物打折優惠的因素,但消費者購物行為的電子化、網絡化趨勢,已經無可抵擋。”復旦大學電子商務中心主任黃麗華說,“80后”“90后”這些“數字原住民”,將成為未來商業模式競爭、商業法則制定的決定性力量。
“電商就像猛獅一樣,正在逐漸吃掉傳統商業這只‘綿羊’。”為了避免被時代列車所拋棄,傳統零售業大佬近年紛紛試水電子商務。王府井今年6月宣稱將投資1億元進軍電子商務領域;沃爾瑪通過控股1號店“曲線救國”;麥德龍、上海“城隍廟”等也在積極籌劃自己的“線上之旅”。
國內知名外貿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廣新達運營總監楊學海表示,互聯網用戶群體擴大和購物配套日益完善使網上購物人群日趨龐大,在這個大環境下,“無商不電”是必然趨勢,傳統企業要么自己作出改變主動適應,要么被動等待并被日漸淘汰。
“無商不電”遭遇“十電九虧”
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盡管眾商家試水互聯網的熱情高漲,但電商這塊“肥肉”可能只是聞起來很香、吃起來澀嘴。數字顯示,當前我國電子商務企業面臨著“十電九虧”的窘境。
有關數據顯示,除天貓盈利外,其他電商網站大多仍處虧損泥潭。如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此前宣布,今年上半年京東商城凈利潤仍為負;當當網2012年第二季度凈虧損1.2億元,同比擴大330%。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從資本來源來看,電商企業絕大部分喝“VC/PE的奶”長大,“亂燒錢”現象普遍存在。
“從商業模式看,電商網站特別是購物類網站基本是先跑馬圈地,通過砸廣告、大打價格戰吸引流量、用戶、訂單做大銷售額,絕大部分以犧牲毛利潤為代價。
而隨著一淘網、比購寶等比價工具的流行,消費者與商品之間‘信息孤島’現象被打破,不僅壓縮了電商企業的利潤空間,電商所預期的‘以實惠黏住消費者’也變為空談,進而拖累大部分‘觸網’傳統品牌的利潤。”曹磊說。
線下到線上面臨“驚險一躍”
專家指出,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并非“做一個網站”那么簡單,而是商業模式和商業流程的再造。
“當大部分傳統企業轉向電商的時候,因為人才、理念、定位等方面的缺失,導致價格戰成為大家認可的快速突出重圍和進入主流的捷徑,而大規模價格戰加上大部分事先并未料到的物流、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成本必然導致大面積的虧損窘境。”楊學海稱。
黃麗華指出,傳統商業企業成熟的線下交易模式,首先就面臨著脫離傳統思維束縛的考驗,如何在線上與消費者建立信任,“黏住”消費者,如何把線下品牌優勢延伸到線上,都是全新的研究課題。此外,電商對于物流的需求,可能會對傳統零售商提出巨大的考驗。
而此次“雙十一”大促銷中商品“臨陣下架”、特價商品“躲貓貓”等促銷行為,也為電商行業規范運營敲響了警鐘。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楊堅爭等專家建議,我國需盡快制定、實施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為網絡購物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訊 西門子家電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今天在云南省玉龍縣舉行2012西門子家電向中國扶貧基金會玉龍縣項目區捐贈儀式。今年是雙方2008年2012年母嬰平安120行動合作計劃執行的第五年,基于該項目合作取得的顯著成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十電九虧” 雙十一效應難掩尷尬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