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疤易除,心疤難去。“8·15”電商價格戰結束已近兩個月了,但“電商都在玩騙術”的印象在消費者心中仍然難以根除。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幾大主流電商的小毛病依然存在:修改交易頁面、隨意調整商品價格、售后服務存缺陷……
修改交易條件
盼望著,盼望著,三星GALAXY Note2終于在中國發售了,一些電商利用預售開始玩小動作了。10月15日,蘇先生向本報投訴,某主流電商在預售該手機的過程中,私自更改交易頁面,在付完款的情況下,其中的交易條件幾乎是三日一變。
10月7日,蘇先生參與了該電商的預售活動,預售價為5199元,贈送物品為一款藍牙耳機、一個移動電源,允諾為“10月15日左右發貨”,當時蘇先生就下單并付了款。但10月13日,蘇先生發現該訂單頁面被修改,贈送物品加送了一個價值約100元的手機皮套。
這說明該電商其實是在“變相降價”。記者隨后也登錄訂單頁面,發現之前的贈送禮包確實已經調整,但發貨時間并未改變。同一次預售活動,同等價位商品贈送物品有多有少,而蘇先生未收到加送物品,他向工作人員投訴最終遭拒。
10月15日,據蘇先生透露,三星GALAXY Note2并非如之前所言準時送貨,于是他憤怒地選擇了退款。10月16日,記者再次登錄訂單頁面,發現訂單頁面發貨一欄為缺貨狀態。蘇先生告訴記者,其所在地區的實體店已經有該手機售賣,并且價格不到5000元。
該電商工作人員表示:“電商基本都是如此(修改交易條件),但我們有價格保護政策,比如降價后對之前的消費者給予一定補償。”他表示,價格保護政策適用范圍由后臺工作人員決定,蘇先生的訂單不在保護范圍之內。
價格保護政策的實行之前早有先例,比如說小米。8月15日,小米手機一代由1999元降價至1299元,這標志著用戶的小米手機價值瞬間縮水700元。但雷軍(微博)許諾過去兩周在小米網上購買小米手機的用戶可獲700元現金券。
對于該電商的行為,獨立電商分析師李成東表示,價格調整是商家自己的權力。“至于是不是違規,那就看是否構成合同關系了。”他認為,如果商家是按照用戶下訂單時的價格執行就不構成違規;如果不是,那就算違約行為。
修改送貨流程
下圖是兩張很不合理的發貨流程頁面,表面上看時間安排緊湊、細節全有。最終記者經過調查發現,這家電商的發貨流程有偽造嫌疑。
發貨日期怎么被修改了?
仔細比較下面兩張發貨流程圖,能明顯看出商家的修改痕跡。發貨流程圖一最后一項為“送貨服務已改期”,而圖二為“送貨服務已完成”,兩個動作時間上完全一致,均為2012年10月11日21點30分21秒。由此推出結論:商家對發貨流程進行了擅自修改。
易先生表示,他于10月9日在該電商網站上購買了一臺手機,圖一為10月11日的發貨流程圖,但隨后被商家工作人員修改。10月16日,他發現流程圖已神奇地改變,莫名地被換成了圖二。
真實的情況是,易先生在下完訂單后,該電商并未如期在10月11日到貨,而是比之前晚了一天。當時易先生查詢發貨進度,發現進度為“送貨服務已改期”。易先生聯系其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表示:“10月12日一定能到。”
10月12日,易先生表示已收到貨。但更改后的圖二中有兩處信息沒有體現:一是送貨服務已改期;二是商品是在10月12日到的貨,并不是10月11日。
有深更半夜的送貨人員?
再來看看這兩幅圖的倒數第二項,10月10日22點40分10秒發生了一件相當詭異的事情:該電商送貨人員胡海山先生準備將商品運往訂單地址!難道送貨人員都是神,晚上都不要休息的?
“我當時看了發貨流程圖,把自己嚇了一大跳。”易先生告訴記者,“哪有大晚上送貨的?”記者隨后聯系到當時這位送貨的胡先生,他表示平時的上班時間為早上8點至下午6點,送貨時間一般在這個范圍內。
當記者詢問是否有晚上11點發貨的情況,胡先生用了幾個極端的形容詞回答道:“很少碰見,除非是極其特殊的情況。”
針對該問題,其網站工作人員表示,“十一”黃金周之后,公司因為庫存積壓較嚴重,因此送貨人員的工作時間被相應延長,“送貨人員會有加班情況。”這種說法顯然缺乏說服性,即便是送貨師傅加班加點,但收貨的消費者在晚上11點時,也應該已經休息了。
訂單處理效率好像不太高
該電商在發貨方面一共花了4天,這個時間在行業內已屬于落后水平。京東、蘇寧的送貨時間一般為1至2天;當當網、庫巴網一般為2至3天。
從圖片可以看出,該電商由下訂單至訂單生效用了約6小時20分鐘,對于一臺手機來說,反應時間比較慢;商品從南京庫房抵達長沙用了約25小時;5小時08分鐘后,商品從長沙庫房發往訂單地址(該時間可能不準確)。
由此可以推測出,該電商在發貨流程中的訂單處理效率并不高。另外,該流程圖顯示的發貨時間為10月9日至10月11日,而事實的送貨時間為10月9日至10月12日。
該網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以前從未遇到過擅自更改發貨流程圖的問題。她表示,在稍后弄清事實后,會以電話或短信的形式回復記者,但截至發稿日前,記者并未受到其任何回復。
退貨流程繁瑣
現在的電商種類很多,有自營式電商、平臺型電商。平臺型電商的商品來源比較復雜,既有來自電商本身的,也有來自其他供應商的。近來,不少消費者向本報投訴,一些電商的退貨流程復雜,周期持續時間長。
10月5日,李小姐在某平臺電商購買了一款電磁爐,但下單后意識到送貨地址有誤,立即聯系網站客服取消訂單貨,兩天之后卻依然收到經銷商的發貨短信,于是李小姐開始了與電商和經銷商之間長達半個月之久的退貨過程。據了解,這款電磁爐的賣家來自于一家經銷商,退貨流程比較繁瑣。
首先,李小姐必須向該電商網站發起退貨申請,由它與其經銷商協商退貨,此時系統顯示為“等候處理”狀態。協商成功后,李小姐須自費將電磁爐寄送至經銷商。經銷商在確認到貨后,登錄電商后臺系統,將“等候處理”更改為“接受處理”和“退貨成功”。接下來的退款工作,又由電商工作人員來負責。
李小姐表示,經銷商與該電商的溝通不暢,是退貨程序繁瑣的主要原因。記者了解到,在李小姐的退貨過程中,確認收貨、給經銷商發貨的時間約為2至3天;經銷商收到貨后,確認“退貨成功”的時間為6天;退款工作大約需要24小時。
網購容易,退貨難。電商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將購物流程簡化到極致,并且投入大筆資金自建物流,減少消費者的時間成本。但他們忽視了售后,忽視了逆向物流建設,導致消費者在退貨方面,流程極為復雜。這是典型的只顧收獲,不顧耕耘。
推薦閱讀
堅持科技強市、生態立市、富民強市,是南昌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5月18日記者采訪了建設世界一流綠色空調壓縮機制造基地的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 由國內空調壓縮機產業龍頭企業上海日立電器有限公司全額投資新建的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價格戰后電商服務仍存缺陷退貨流程繁瑣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