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家電賣場,國內大多數(shù)在城市里的人第一個反應,必定是蘇寧或者國美。作為國內兩個主要的家電零售業(yè)巨頭,從2000年起攻城略地,至今已經占領了中國大多數(shù)一二線城市的家電零售業(yè)務。
不過正是這個家電零售業(yè)的巨頭之一蘇寧,最近卻在邁向了“去家電化”的路線 。
9月3日,在蘇寧發(fā)布半年報業(yè)績后的第一個周一,蘇寧宣布了其在北京的首家Expo超級店開業(yè)計劃,該店位于北三環(huán)聯(lián)想橋附近,購物面積達1.2萬平方米,定于9月28日開業(yè)。
按照蘇寧的步調,蘇寧將在國內一二線城市快速落子超級店。除了北京,在上海、南京、廣州三座城市將另有3家超級店本月開業(yè)。蘇寧超級店計劃今年開設20家,三年內開設400家。
和傳統(tǒng)店面相比,超級店的店面面積更大,達到1.2萬平米以上,庫存量(SKU)超10萬,產品出樣超40萬。經營范圍也突破了家電這一領域,擴展到百貨、日用、虛擬等多種業(yè)態(tài)。超級店還將改變傳統(tǒng)店面的推導式銷售為體驗式銷售。
業(yè)績下滑謀轉型
上周蘇寧國美兩家的半年報業(yè)績幾乎可以用慘烈來形容,蘇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4億元,同比下跌了29.11%,國美更是虧損達5億元。
有媒體指出,這是蘇寧自上市以來凈利潤首次下跌,也是國美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
兩家財報披露,蘇寧2012年上半年可比店面(指2011年1月1日當日及之前開設的店面)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了10.38%,國美則是同比下滑了28.72%。
以蘇寧為例,在其四種店面類型中,占據(jù)了大部分收入的旗艦店和中心店分別萎縮了10.29%和10.09%;而精品店和縣鎮(zhèn)店分別萎縮了13.34%和8.99%。
蘇寧與國美雙方在談到業(yè)績大幅下滑原因時,都談到了國內國際外部經濟環(huán)境不佳、家電消費刺激政策過早透支需求、房地產收緊政策影響家電產品消費、電商投入加大等因素。然而,其背后的原因恐怕不止這些“偶然性”因素,而是預示著整個家電零售業(yè)態(tài)已經難以獲得持續(xù)增長。
蘇寧在其半年報中披露,在上半年的各項銷售和管理費用中,除了運雜費同比下降0.09%,其余各項費用均呈上漲之勢。其中租賃費上漲幅度最大,漲幅達到1.2%,達到22.36億元,已經占到主營收入的4.81%,成為開銷費用最大的一項。
其次是人員費用,為19.2億元,占到主營收入的4.13%。而包括租賃費和人員費用在內的各項費用合計占到主營收入的13.96%,同比上漲2.9%。
據(jù)了解,按行規(guī),租售比超過3.6%后,實體門店就容易發(fā)生虧損。而蘇寧4.81%的比例已經大大超過警戒線。
而蘇寧國美兩家也早于今年一季度起掀起“關店潮”,即關閉低效和不賺錢門店。雙方半年財報顯示,蘇寧上半年置換/關閉連鎖店面74家,國美關閉低效門店45家。
廠商自建渠道
2008年起,海爾控股家電零售企業(yè)日日順電器,使其成為海爾集團在國內三、四級市場擴大品牌銷售的主要渠道。
說到自建渠道,不得不談格力,在家電行業(yè)的終端零售市場上,格力電器(000651,股吧)可以說是自建渠道的首創(chuàng)者。而格力電器在全國已建立了3萬多個銷售網點,專賣店約1萬家,這些專賣店給格力電器提供了絕大部分的收入。格力在海外也開設了多家銷售公司以及500多家專賣店。
美的電器(000527,股吧)目前在全國設有30個冰箱中心、33個洗衣機中心、34個區(qū)域暖通銷售公司、46個區(qū)域制冷銷售公司、制冷綜合專賣店累計約1.1萬家。美的計劃到2015年,美的小家電專賣店數(shù)量將達到15000家,銷售網店將達到10萬家,其中增長最多的將在三四級市場。
康佳也對新浪科技表示,康佳目前通過蘇寧國美渠道的銷售收入占其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僅為20%-25%,同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除了家電制造企業(yè)自建渠道,不斷興起的電商渠道也在“稀釋”著蘇寧國美的地位。家電觀察家于清教指出,家電零售企業(yè)開拓新品類就是為了通過擴大經營范圍增加渠道掌控力。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訊】科龍從華寶空調至今已經歷練28年,海信空調也已經在變頻領域耕耘16年,不管是變頻還是高效節(jié)能等核心科技,海信科龍一直都走在業(yè)界最前沿。在今年4月,科龍惟愛思新婚變頻空調上市不久,外界一直期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廠商自建渠道 蘇寧邁向去電器化的背后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