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續了20多年的家電連鎖業正在迎來一場大變革。
以往,家電連鎖業走的是“跑馬圈地”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通過瘋狂開店,連鎖企業在與供應商的博弈中占據優勢,并通過收取進場費、延長付款周期等類金融模式來支撐自身的發展。
而隨著電商勢力的強勢崛起,自身傳統門店收益的下滑,這種“跑馬圈地”的模式難以為繼,以蘇寧、國美為代表的家電連鎖企業正在思變、求變,以期通過改變線下的經營業態和向線上拓展,來為自身注入活力。
隨著電商的強勢崛起,以蘇寧、國美為代表的家電連鎖企業正在思變、求變 [保存到相冊]
半年報敲響警鐘
盡管7月份發布了2012上半年業績預警,讓外界有了心理準備,但在8月的最后一天,國美公布的2012上半年財報,其慘淡程度仍讓業界人士大吃一驚。
財報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國美電器銷售收入231.3億元,同比下降22.4%;凈虧損5.01億元,而去年同期實現利潤12.5億元。這是國美電器上市8年多來首次出現半年度虧損。
老對手蘇寧電器在上半年仍然保持盈利,但凈利出現下滑。蘇寧電器8月30日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其營業總收入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71.91億元、465.0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9%和6.57%,而公司凈利潤亦同比下降了29.11%至17.54億元。這也是蘇寧電器上市以來首度出現凈利潤下滑。
國美、蘇寧兩家企業業績表現不佳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線下門店收益大幅下滑。根據國美電器半年報,其每平方米收入為6272元,較去年同期銳減34.54%。蘇寧線下門店可比銷售收入則同比下降10 .38%。
另一點更應值得注意,國美電器半年報顯示,國美電器上半年來自供應商的收入只有3.76億元,而2011年同期則為10.88億元,這意味著家電連鎖企業繼續依靠進場費、廣告促銷費等來自供應商的收入獲得高額利潤已經不再可能。
“國美、蘇寧以往的實體店類金融模式難以為繼。”家電業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
線下門店求變
對于“美蘇”而言,線下門店業務到了必須要變革的時刻。
就在半年報發布后的第四天,蘇寧宣布推出全新一代實體零售門店——蘇寧Expo超級店。超級店中不僅賣傳統家電,還銷售百貨、家居等產品,這意味著蘇寧線下實體零售開始全面“去電器化”。蘇寧電器總裁金明表示這有助于單店經營質量的提升,“在超級店中,非家電類和家電類產品占比在五五開”。
首批四家蘇寧超級店將于9月下旬在北京、上海、廣州和南京亮相,年內蘇寧將開設20家超級店,未來三年內改造升級400家。
上海蘇寧總經理范志軍對《IT時報》記者表示,靠不斷開店來增加業績的粗放型模式將成為過去式,最終要回到商業本質上來。“目前蘇寧在滬有80多家門店,年內以社區店為代表的中小型門店將逐步停開,新開設的只會是旗艦店,朝去電器化方向發展”,范志軍說道。
國美方面也在進行著類似的舉措。在陳曉時代,國美曾采取過收縮戰略,不主張瘋狂開店,但是黃光裕系重新掌舵后,國美再度回到擴展路線。面對慘淡的半年報,國美副總裁何陽青沒有明確表示國美是否停止擴張,但他表示未來國美更加注重旗艦店優化,繼續關閉低效門店。
依托線下爭奪線上要地
國美和蘇寧的半年報中也有亮點,那就是在線上業務。上半年國美商城已實現22億銷售,比去年同比增長242%。蘇寧易購總銷售額為59億元,同比增長130%。
對于兩家連鎖企業而言,目前總體策略相似,一方面是在線下業態上求變,另一方面對快速增長的線上業務則加大投入,這塊戰略要地無論如何不能放棄。
蘇寧電器總裁金明稱,根據蘇寧新十年發展戰略,將加速蘇寧易購的建設,“線上業務要越做越‘實’,產品品類將更大程度豐富,而且線上線下要走向融合”。金明介紹,超級店作為蘇寧未來的主力型門店,將與蘇寧易購協同擴充經營品類,尤其增加非電器品類及系統集成服務產品的比例。蘇寧超級店不僅設立了蘇寧易購的自提點,還在門店庫中單獨開辟了蘇寧易購的網購產品倉庫。
線上線下產品品類趨同、價格趨同,“左右手互博”的狀況難免出現。范志軍表示,未來蘇寧實體店著眼提供產品體驗,而蘇寧易購則注重便捷購買,“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需求”。
國美同樣重視電商業務,何陽青表示,一個真正有價值的企業是線上線下綜合勢力都強,他表示國美有線上線下的零售體系,國美全國有1700家門店,拿出1500家作為線上的提貨點,與純電商模式形成差異。
推薦閱讀
家用電器配線是用于傳輸電能、控制信號的家電配套部件,按照其使用位置的不同,可以分為用于家用電器連接外部電源的配線和家用電器內部不同部件(如空調室內機與室外機)之間互相連接的配線。 作為家電產業的配套產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變革將至 家電連鎖業跑馬圈地時代結束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6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