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美電器(以下簡稱“國美”)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國美上半年實體店的收入下滑明顯,每平方米收入6272元,同比減少34.54%;763家可比門店,收入同比下跌28.72%,凈虧損5.01億元。日前蘇寧電器(以下簡稱“蘇寧”)也發布了中報,雖然沒有虧損,但凈利潤也同比下降約30%。
這與記者的感受不謀而合。上半年記者因購買家電的需要,曾逛過北京蘇寧、國美、大中等家電實體賣場,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在節假日還是工作日,幾千平方米的店面里,顧客寥若晨星,銷售服務人員百無聊賴。
隨著電子商城家電銷售占有率的提升,國美、蘇寧、大中家電的實體店不僅遭遇了銷售額和利潤的嚴重下滑、虧損,更致命的是遭遇了10多年來發展模式的瓶頸:一方面是家電銷售在自有網上商城和其他電商的擠壓下呈現下降趨勢,另一方面物業成本、人工成本的提高、去年底以舊換新政策的到期、一些主流家電企業自建營銷網絡等因素都帶來了不利影響。
實體終端不再稱王
實體店不佳的業績,使得國美和蘇寧兩巨頭開始放慢開店的速度。上半年,國美上市公司新增門店62家,關閉低效門店45家,門店總數1096家,半年內上市公司擁有門店數量凈增僅17家。蘇寧的線下門店擴張更少,半年內新增的門店數僅為4家。
家電實體店經過10多年的高速發展,終端為王的“黃金期”已經結束。雖然目前99%的家電銷售還是在線下,線上只占1%,但在帕勒咨詢董事羅清啟看來,業績下滑已是線下零售商當前的共同挑戰。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商業模式創新、經營能力提升的雙重挑戰,從單一的售賣家電到經營多元化的百貨,從線下到線上,轉型已是大勢所趨。
不過,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認為這還言之過早,與電商的價格戰還不足以帶來實體店模式的顛覆。他認為,在電商行業崛起的背景之下,線下零售業并沒有走向黃昏。從全球趨勢來看,線下零售業未來的發展還是樂觀的。
線下線上很糾結
面對半年報的不良業績,國美總裁王俊洲表示,下一步將通過與線下規模優勢共享的采購平臺,實現電商毛利的提升。在電子商務方面,國美2012年上半年實現銷售22億元(含稅),同比增長242%。蘇寧中報稱,下半年,一方面將繼續加大店面的關閉和調整力度,注重店面經營質量的提升,繼續加強人員、租賃以及廣告促銷費用的控制;另一方面,繼續加大電子商務業務的投入,進一步豐富商品品類、改善客戶體驗、優化物流配送,以實現銷售收入的較快增長。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就明確表示,要把蘇寧電器中的“電器”兩個字去掉。張近東指的是,蘇寧將在9月28日正式推出全新一代實體零售門店蘇寧Expo超級店,品類從電器擴展到日用、百貨等領域。這意味著蘇寧線下實體零售全面開啟“去電器化”進程,蘇寧超級店經營品類涵蓋17大類、國內外2000個大品牌,在3C(家電、電腦、通訊)產品的基礎上,增加百貨、日用、圖書、金融、虛擬產品等,這對傳統家電零售業態是一次巨大突破。屆時,蘇寧線上線下經營品類將涵蓋百貨、圖書、服裝衣帽、動漫游戲、玩具模型甚至包括手機應用在內的虛擬產品。
線上線下的利益如何平衡?價格如何制定?戰略重點如何部署?這將是擺在蘇寧和國美面前的重要問題。盡管商家可以以不同產品型號來區分價格的高低,但消費者也不是那么不開竅,在看清楚產品實質的性能質量沒有區分的情況下,為何不選擇價格更加優惠的線上服務?那時,就像目前許多服裝專賣店成為消費者的試衣店一樣,線下的利潤將逐步轉移到線上。但線上的電子商城,可不止國美、蘇寧這兩家企業,像京東、亞馬遜等電商也都在虎視眈眈地覬覦著這塊利潤巨大的“蛋糕”。
推薦閱讀
蘋果iPhone4和iPad的持續熱銷,終于讓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下決心解決中小尺寸觸摸屏短缺的難題。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東莞黃江鎮人民政府獲悉,今年1月富士康集團已與黃江鎮簽協議,租下了東莞黃江的裕元工業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傳統零售模式現頹勢 終端優勢不再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