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董事長李東生新蓄的“一字胡”平添文藝范兒,但中小投資者可能更關注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最新發布的年報預告。
1月5日,TCL集團公布了2011年度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1年全年實現凈利潤約為155,000萬-180,000萬元,較上年同期(47,240.32萬元)增長約230%-2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95,000萬-110,000萬元,較上年同期(43,253.85萬元)增長約120%-150%。”
而在此前一天,解密TCL30年企業史的《鷹的重生》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李東生和財經作家吳曉波攜手做宣傳。
業績大增、新書出版,2012開年TCL雙喜臨門,公司股價更是借大盤上漲之勢,在1月10日午后封上漲停。TCL高調再出發。
然而談及TCL,國際化并購是繞不開的話題。對此,業界至今仍存在不同的聲音。
有觀點認為:“在TCL忙于整合阿爾卡特和湯姆遜資產的過去幾年,也正是蘋果改寫手機市場格局的幾年,也正是三星、LG借助核心器件優勢引領市場變革的幾年。”
而學者吳敬璉為《鷹的重生》所做序言中寫道:“如果一家企業已經在國內市場或者加工出口市場上經過歷練,企業制度和管理體系也已基本形成,在做出認真準備的條件下沖出世界,放手一搏,完全有可能開辟出一片新天地。……他們(TCL)當年做出走出去的決策,雖然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冒險精神,方向卻是完全正確的。”
以上兩種聲音,一個站在現在的時點,一個站在過去的時點,都不無道理,但在李東生看來,國際化并購與創新能力并不矛盾,他甚至認為正是因為并購了阿爾卡特,才讓TCL通訊成為國內第一批獲得手機牌照的10家企業的唯一幸存者。
“TCL通訊2011年銷售的4400萬臺手機中,4100萬臺是銷往海外市場”,在李東生看來,國際化并沒有失敗,需要反思的恰恰是對技術趨勢的判斷。
“我們并購的時候有一樣東西沒看準,就是說未來電視會往哪個方向走,究竟是等離子還是液晶電視,當時更多人認為是PDP等離子,當時湯姆遜有很強的DLP技術,我們認為湯姆遜的背投(DLP)更勝等離子,結果一腦門子扎下去,結果賠了大錢。”面對《英才》記者,李東生并不諱言當初的判斷失誤。
而今,與其糾結于過去的失誤,不如關注當下與未來。2011年,TCL主要發起與投資的華星光電液晶面板8.5代線已經開始生產。目前TCL已經具備了從液晶面板、液晶模組到整機的全產業鏈整合能力。
著眼當下,李東生面臨最大的挑戰是:TCL的再出發之路是否會因技術的升級而陷入不利?
面對未來,中國家電企業家更需反思:不缺乏調動各種資源的能力,也不缺乏國際化魄力,更不缺乏管理效率,但大多數家電產業為何總游走在產業鏈下端,跟隨國際家電巨頭亦步亦趨,其根本何在?三星、LG迅速崛起的內因又是什么?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長虹集團日前在綿舉行小家電啟動暨全國招商大會,這標志著長虹集團正式進入小家電領域。至此,長虹形成了覆蓋電視、手機、空調、冰箱以及廚衛在內的消費電子全產品線,從產品制造商向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