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電子元器件及終端類產品竟然出現了罕見的漲價現象。從以往經驗及行業規律看,這些產品的價格都是“高開低走”的,現在何以能逆勢漲價?
消費電子罕見漲價
據悉,臺灣筆記本電腦代工企業有可能集體調高筆記本電腦代工價格,如漲價成行,惠普、戴爾、宏碁等筆記本電腦品牌廠商也有可能跟隨上調筆記本電腦售價。
日前,臺灣首富郭臺銘胞弟、臺正崴電子董事長郭臺強指出,零組件漲價潮開始,漲幅約10%,第三季度將可看到漲價效果。
與此同時,宏碁董事長王振堂也正面回應了漲價:“由于強勁需求抵消了成本上漲的壓力,因此產品5年以來首次漲價。產品平均售價5年內首次略微上漲,這在我們行業內是很少見的,如果我們的采購成本高了,我們的銷售價格也將提高。”對此,業內專家認為,一方面,由于上游液晶面板、存儲芯片企業對于2010 年的業績預計不樂觀,導致DRAM存儲芯片等關鍵零部件出現短缺,并引發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是受到了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但是整體影響并不嚴重。
電子元器件或因炒作漲價
消費電子產品漲價是否是部分因為上游電子元器件漲價導致呢?
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電子交易市場深圳華強北的電子元器件價格交易指數已達到103.7,與4月初的90.74相比上漲了14.3%。不少嚴重缺貨的電子元器件類別的漲幅更是超過了這一百分比。
據調查,供不應求造成了電子元器件價格的普漲。例如,原價0.26元的鉭電容現在至少賣到0.6元,原價3.4萬左右的單片機現在的售價大約要6萬元,而包括貼片電容、電阻、三極管在內的許多無源器件的漲幅也已達到了30%。
對此漲價現象,招商證券的電子行業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有游資在囤積炒作電子元器件。據他了解,A股上市的相關電子元器件廠商罕有漲價現象,只有生益科技出現產品提價現象。目前只有東亞地區的個別電子元器件企業出現漲價。
該分析師稱,電子元器件大多是B2B的商業模式,由生產廠商直供大客戶。只有某些類別的電子元器件是通過代理模式,而這種模式下,只要有一個億的資金,就可以把價格炒高。而電容、電阻、存儲產品屬于標準件,好比是建筑行業的泥沙、磚瓦,用量大,價格低廉,易于囤積,不擔心賣不出去。
對于電子元器件是否會出現普遍漲價的現象,該分析師認為,整個行業的議價能力主要由下游的終端廠商掌控,電子元器件廠商一般來講不敢輕易漲價,除非是上游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到企業無法承受。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在過去的流通領域,由于信息不透明和商品流通區域存在差異性,消費者難以透明地比價,于是就有了價格鐵幕的說法。然而,隨著電商的興起,零售行業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轉變。 資料顯示,美國網上零售額的35%均來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子元器件異常漲價技術升級帶來新增長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8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