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開局之年,綠色、低碳等理念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方向和企業自身發展的迫切要求。作為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引領者和倡導者,海爾已將這一綠色理念延伸至公益領域,極大地推動了綠色公益事業的發展。9月8日,云南省盈江縣平原鎮海爾希望小學正式奠基,這是海爾迄今為止援建的第129所希望小學。同時,海爾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聯合發起《希望工程學生綠色成長手冊》征集活動,宣告海爾“綠帆”公益戰略正式實施。這不僅體現了海爾積極踐行社會公益行動的高度責任感,更標志著海爾的愛心奉獻從“物質扶持”轉為對孩子們綠色健康成長的“精神引導”。
據了解,“綠帆”戰略的提出旨在完善集團公益體系、建立企業公益長效機制,更好地推動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希望工程只是海爾‘綠帆’戰略的一部分,我們計劃將綠色環保、扶貧救災助殘、體育事業及其他公益行動都歸于‘綠帆’戰略的統籌之下,讓民眾看到‘綠帆’,便能感受到海爾的關愛與溫暖。” 海爾集團黨委組織部部長韓震東向記者介紹。
作為“綠帆”戰略實施的起步之年,海爾今年在全國各地累計援建的希望學校將達到145所,并通過啟動《希望工程學生綠色成長手冊》征集活動幫助孩子們綠色健康成長。同時,海爾還將聯合青基會攜手教育界專家學者,在各地海爾希望小學重點培訓100名綠色成長輔導員,為30000名海爾希望小學的學生及老師提供教育支持,為更多的孩子們送去健康、快樂。
海爾的綠色公益行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贊賞,“希望工程并不僅僅是對改善辦學條件進行的物質資助,更重要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關注并呵護孩子們的心靈人格、理想等精神狀態是否健康,海爾在這方面為中國企業做出了表率。”中國青基會副秘書長楊曉禹還表示“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公益模式、提升公益水平,中國的慈善公益事業才能不斷走向完善,海爾‘綠帆’戰略的提出不僅是企業公益理念和運作模式的進步,更是全球化品牌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
作為全球大型家電第一品牌,海爾集團一直非常關注少年兒童的成長及教育問題,自2008年推出“一枚金牌,一所希望小學”大型公益行動起,海爾就一直探索如何從物質扶持上升到“精神扶持”。2008年,海爾將奧運精神與公益事業高度結合;2009年,“榜樣一句話寄語全國希望小學”活動激勵孩子們在相對困難的學習環境中做個自信自強的人;2010年,“海爾希望小學走進世博”活動則讓偏遠貧困地區的學童們親身感受到現代科技及城市文明的魅力;2011年,捐建“海爾愛心圖書室”、六一“關愛點亮心房”等活動,無一不體現海爾集團對孩子們的“精神扶持”。此次“綠帆”戰略的提出及實施,將“精神扶持”的具體行動納入到海爾系統的戰略性公益規劃中,再次體現了海爾對提升公益高度的不懈實踐與奉獻公益的拳拳愛心。
有關專家表示,“綠帆”戰略的提出,既是海爾對以往公益活動在戰略思想上的一次系統總結,同時也為海爾未來開展“綠色公益”奠定了堅實的機制基礎。縱觀海爾2011年一系列品牌活動,都不難發現“綠色公益”的影子。如目前正如火如荼開展的CCTV海爾 “中國綠色達人”年度招募活動,與“綠帆”戰略意圖不謀而合,不僅將“綠色生活”由理念真正植入到生活中,而且通過與市民深入互動切實推進綠色環保進程,引領全球消費者進入綠色消費時代。
一直以來,海爾堅持“綠色產品、綠色企業、綠色文化”的品牌戰略體系,綠色發展的企業文化理念已滲透到每一名員工的血液中。此次“綠帆”戰略的實踐正是海爾綠色經營理念的落地,以完善的綠色管理機制對產業鏈、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品牌宣傳及公益事業進行綠色化管理和統籌。這不僅標志著海爾實踐綠色公益事業的新高度,也充分展示了全球領先企業在發展戰略上的時代前瞻性和堅持綠色發展的有效執行力。
推薦閱讀
京東商城尋邊際效應闖關在線旅游 繼馬云之后,攜程網CEO范敏又將面臨另一跨界狂人劉強東的挑戰。南都記者獲悉,在不惜血本自建物流基地、推出奢侈品官方網站并進入機票預訂領域后,京東商城近日又開始在網上售賣smar>>>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爾建綠帆長效機制 致力綠色公益事業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