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拔弩張,一場顛覆傳統電視業態的“智能化”當下正在全球悄然拉開戰幕。
于無聲處,昔日在中國彩電制造業叱咤風云的長虹集團,在蓄勢七載之后開始重新佇立潮頭。
“現在到了長虹要說話的時候了!”在7月8日長虹舉行的“價值規模雙增長,邁向千億大長虹”媒體溝通會上,一貫低調內斂的長虹集團副董事長、長虹股份公司總經理劉體斌信心滿滿。在此之前,3月28日,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長虹面向主流市場所推出的20余款全高清3D智能電視閃亮登場。
同傳統意義上的彩電相比,長虹所推出的這一具有時下全球最先進的多屏互動功能的全高清智能3D電視,不僅具有高清的視覺享受,而且該智能電視率先實現電視、電腦、智能手機間互相遙控,功能涵蓋無線上網、炒股、健身等應用軟件的安裝、電影的下載等等。昔日單純具有視聽功能的“電視機”,由此華麗轉身為一個融合互聯網等高科技與集多功能于一體的“智能電子產品”。
著名家電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長虹多屏互動智能電視的推出,詮釋了真正智能電視的定義!
A劍拔弩張
一個行業的時代變局
與一場長虹七年前就潛心開始的布局
“傳統、充分競爭、低利潤”。
——這是業內對彩電業這一我國開放最早、競爭最為慘烈之產業的個看法。
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和IT等新生技術的勃興,包括國家“三網融合”的漸行漸近,這個傳統的行業卻發生著一場深刻的變局,并引來全球諸如三星、索尼這樣的彩電巨頭和IT業的蘋果、谷歌等互聯網大鱷的關注與試水,意欲分羹。
在這場席卷全球的變革之中,當初單純用來視聽的“電視機”,開始向具有一定電腦功能的“智能電視”轉化。在這場演義中,“智能電視”已不再是單一的收視電子產品,而是在搭載開放性操作系統的基礎上,融入高科技人機互動技術,并集多功能于一身的一新派生出的“智能電子產品”。
這一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與具備“無限的內容、無限的應用”之特質的智能電視,被業界稱作是全球彩色電視機出現以來的最大革命。
在這樣的技術趨勢、產業背景下,中國電視制造業迎來了一場全新的挑戰與機遇。這也成為中國彩電企業由“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真正實現轉型的關鍵一役。
“企業的發展永遠是無止境的,永遠沒有成功的喜悅,只有成長的煩惱。”這一“居安思危”的意識,伴著長虹從一個地處內陸的電子軍工企業一路走來。特別是2004年,董事長趙勇重返長虹主政以來,技術出身的他深感技術轉型與產業轉型的危機。在商業發展史上,新的替代性技術的產生,讓原來的商業價值“稀釋”甚至“溶化”的并非什么新鮮事。長虹當年也親歷了彩管技術終結黑白電視,并且改寫行業格局的全過程。
深謀方能遠慮,遠慮方能遠行。基于此,從2004開始,長虹在洞悉3C融合產業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啟動了一個關于長虹轉型與突破的“三坐標”戰略,即在推進長虹沿著“產業價值鏈方向、產業形態發展方向和商業模式方向”進行了一系列富有戰略眼光的布局。
這一戰略的實施,鍛造了長虹在工業設計、集成電路設計、IC設計、工程技術、可靠性技術和變頻技術等六大核心技術能力,推進了長虹的向好發展與價值的提升:2010年,長虹液晶電視市場的增長幅度為74.5%,而行業的平均增長幅度是41.2%;2010年,長虹等離子在市場上增長幅度為50.9%,而行業的平均增長幅度是21.9%;2010年,長虹3D市場的份額為8.8%,位列全國第一。
從2005年的176億元,到2007年的首破300億元、達到303億元,再到2010年首破600億元、達到615億元,長虹集團的總體銷售收入年均保持30%的高增長。
而就在此前不久,長虹公司所發布的今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長虹股份公司的凈利潤約在2.2—2.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40%—515%。
靜心修煉、不事張揚。通過七載的蓄積,長虹,夯實了進軍“智能電視”內力!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7月1日起實施。根據按季申報原則,本月是該基金首次申報繳納時間,繳納費用為7、8、9三個月的。不過,記者昨日從市國稅局獲悉,由于剛剛開征這項費用,首期廢棄家電處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能時代:長虹或引領中國彩電業變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