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近日發布《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宣布自今年8月1日起,夸大、偽造維修服務項目等行為都將被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不過,有專家認為,該《辦法》提出的多為原則性問題,很多條款并未細則化,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
處罰力度明顯加大
據2010年統計數據,我國家電維修服務注冊企業約30萬個,年維修服務收入達1215億元,長年從業人員300多萬人。由于家電維修經營者與消費者信息嚴重不對稱,導致消費欺詐現象頻發,相關投訴不斷。
新出臺的《辦法》規定,凡是虛列、夸大、偽造維修服務項目或內容;隱瞞、掩飾因維修服務導致用戶產品損毀的事實;虛報故障部件,故意替換性能正常的部件;冒用家電生產者商標或特約維修標志的,情節嚴重的,可處3萬元以下罰款。而3萬元的處罰力度,也比我省現有的《湖北省電子電器產品維修服務條例》里規定的最高1萬元的處罰力度加大了不少。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辦法》的提出,等于對家電售后的每一項服務作了量化規定,對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武漢多年未開罰單
據武漢市家電維修行業管理處處長熊振邦介紹,武漢市的家電數量和人口數量比例約為10:1,巨大的市場保有量使家電維修成為市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業。也正是因為市場巨大,養活了武漢2000多家大大小小、正規或山寨的家電維修組織。與全國的家電維修市場一樣,武漢的家電維修市場同樣存在“三亂”(亂接活、亂維修、亂收費)現象。“有關家電維修的政策和辦法,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不少,但是省商務部門對家電維修市場的違規違法亂象至今幾乎沒有開過罰單。”省商務廳內部人士坦言,“沒有執法機構當然也就沒有處罰過,相關的問題主要交由工商等其他部門處理。”
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認為,“現在的維修細分市場層出不窮,政府不可能對每一個配件的價格做到細化,加之各地的收入、成本不同,《辦法》的出臺只能是原則性約束,實施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商務部頒布了《辦法》,具體由誰來施行執行,我認為,可委托各級具備行政許可和行政執法資格的家電維修行業管理機構來施行。”熊振邦表示。
推薦閱讀
一個世紀光棍節著實讓國內網上商城風光了一把,而剛剛過去的12月12日也被各大電商平臺拿出來熱炒概念,賺個盆滿缽滿。這種對于特殊節日的關注幾乎成為網購業的一種常態。因此即將到來的年末雙節,便成為電商平臺搏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武漢]家電維修違規為何多年罰單難開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2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