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在省會高柱村一胡同內,一戶人家大門緊閉,里面傳出陣陣狗叫聲。記者跟隨聯盟路派出所民警,通過鄰居家進入這個有3層樓房的院子。院里堆放著500余臺劣質電視機及零配件。經查,此人從二手市場收來舊電視顯像管,然后用購買的新電視機外殼,加以改造、包裝,貼上名牌商標,于是舊電視就成了名牌電視,并對外銷售,短短幾個月時間內王某從中獲利近4萬元。警方一舉端掉這個制假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王某。
據辦案民警介紹,5月2日,聯盟路派出所接到群眾舉報,在高柱村有一處偏僻的民房,長期大門緊閉,但是經常有封閉的廂式貨車進出拉貨,人員的行蹤也十分詭秘、可疑。副所長張會鵬帶領民警陳功勇秘密潛入該處民房附近進行前期摸排,經過近一周的縝密偵查,民警確定這是一個生產和銷售假冒名牌彩電的窩點。
5月9日12時,正在高柱村蹲守的副所長張會鵬發現一輛廂式貨車停在窩點門口,遂立即帶領民警及巡防隊員沖進非法生產的窩點,將犯罪嫌疑人王某控制。當場收繳假冒的“松下”、“三星”、“長虹”牌彩電100臺,顯像管400余個和大量假冒商標、包裝箱、說明書,以及50個新電視機外殼。
5月10日上午,記者跟隨辦案民警來到非法制假窩點,一樓、二樓近500平方米的房內,堆積著大量成品、半成品彩電。成箱的說明書、遙控器、新紙箱堆放在房間的角落里。犯罪嫌疑人已被帶離現場,辦案民警說,這個制假窩點涉案金額約4萬余元。
10日中午,據嫌疑人王某(26歲,邢臺人)交代,2010年,他在一個電視機維修部學電視機維修,后來他得知生產假冒名牌21寸彩電很來錢,便想自己單干。今年3月份,他在高柱村租了一處民房,一樓用作庫房,二樓是生產車間,三樓用于存貨和住宿,開始大肆從舊貨市場成批回收舊電視的顯像管,利用自己的修理技術進行改裝,再罩上21寸新電視機外殼,貼上從廣州買的成套假冒彩電商標,裝進包裝箱,一臺名牌新電視機就這樣誕生了。為了掩人耳目,他沒有雇工人,一人擔當進貨、生產、銷售所有環節,妻子周某主要負責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王某說他平均每天能組裝10臺左右,每臺售價220—230元不等,平均每臺獲利40元。有時實在忙不過來,就從家鄉邢臺叫來55歲的張某幫助運輸和發貨。這些“名牌”電視機主要銷往河北、內蒙和山西等地。
5月10日,王某涉嫌假冒注冊商標商品案被刑事拘留,張某和周某被取保候審,案件正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推薦閱讀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當地時間周三發布公告,對三類產品發起337調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在涉案企業中,有十余家為中國企業。 據悉,所謂337調查最早得名于《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內容涉及的是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河北]一生產銷售假冒名牌彩電窩點被端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