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湯森路透旗下IFR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京東將募集的資金將會達到30億-50億美金。京東計劃于下周在北京對投資銀行進行“選美”(beauty parade),從中挑選上市承銷商,IPO日期初步確定在2012年上半年。這意味著京東IPO進程較預期大大提前。
它為什么要上市以及它靠什么上市?京東及劉強東必須要面對這些問題。
微妙的時機
有關京東上市消息曾流傳過多個版本,上周這個版本,被業界認為比較接近真相。
鑒于目前投資者對中國互聯網股票并不十分看好,京東商城上市決定令人頗為意外。按照此前上市時刻表,京東商城應該在2013年上市。
有觀點認為,這或許和京東年初進行的第三輪融資有關。
今年4月,京東商城從包括俄羅斯風投公司數字天空技術(Digital Sky Technologies)為首的投資者財團成功籌集到15億美元資金,創下中國互聯網公司對外定向籌資紀錄。然而,有業內人士質疑,按照PE/VC行業向來的風格,所融資的數字跟最終到賬的數字會有一個較大的差距――京東之所以高調宣布這個數字,被視為某種程度上自壯聲勢。
此前有消息稱,在去年7、8月份左右,京東供貨商的回款賬期從通常的15-30天被拖長到2個月甚至更長,這表明京東資金鏈高度緊張,因此在融資過程中投資者和劉強東簽署了對賭協議,包括上市日期、盈利計劃和最終回報比例。但此后劉強東公開宣布,并沒有對賭協議的存在。
目前登陸美國市場對中國公司而言,并非理想時段,PPLIVE、迅雷等公司都推遲了赴美IPO計劃。因此,京東商城沒有冒險的必要。如果京東商城最終選擇近期啟動IPO,很可能意味著面臨投資者壓力,即機構投資者可能期待趕快回收投資。在不能無視中國互聯網泡沫的情況下,爭分奪秒爭取上市以回收部分投資是一種理性選擇。
“簡單”的買賣
從表面上看,京東在從事著一樁簡單的買賣:它擁有大量的可變現流量,這可以視為銷售的渠道和潛在的消費人流,并以此倒逼生產商,獲得一定程度采購差價,從而獲得利潤。
這背后意味著市場更復雜邏輯:當采購量和銷售量大到一定程度時,像京東這種大的銷售渠道應獲得相當大的定價權,以及賬期優勢――區別于其他小規模渠道,京東的現金流來自批量采購、快速銷售以及緩慢回款這個基礎。
換而言之,京東是用賬期差來實現現金流動的:當對外銷售一宗商品時,京東并不需要大量的現金投入,而是采用上游供應商先到貨,消費者立刻付款的形式;當現金流動至京東賬目上時,它會選擇按照一定周期回款的方式付款給生產商,這個周期取決于京東的銷售量――當某種類型的產品京東占據銷售優勢的話,它將擁有定義回款期的能力。
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下線國美或者蘇寧翻版,只不過是采取了線上交易形式。在過去幾年間,京東在3C領域尤其是筆記本電腦和數碼相機類目上,它已經獲得了這個權利。知情人士透露,京東2011年有三個目標,一個是銷售額做到240億-260億,一個是圖書和軟百貨的銷售占比達到20%,一個是物流體系穩步開展。從目前來看唯一能夠完成的是第三個目標,迄今為止,3C在京東銷售占比仍然高達89%。有消息說,在3C領域中,京東的回款周期甚至最長可以到超過2個月,這也就意味著,積壓上游生產商的資金來擴大銷售成為可能。
然而,這個體系取決于另外一環:京東的銷售能力――只有當它的銷售量足以遏制住供應商的外逃沖動時,它才擁有這個定義回款周期的權力。
在業內廣為流傳的“秘密”是,在京東優勢的3C領域,小分銷商占購買者比例在3成左右――也就是說,這些分銷商從京東上采購的產品,甚至要比從廠家正規的分銷渠道的價格更具優勢。
家電領域人士稱,這可能是京東在價格上進行了某種程度的補貼。“廠家出貨是有一定價格體系,這個不會被打亂。而京東以回款周期的優勢,向大宗采購者進行補貼,從而獲得更大的銷售量,從而獲得更大時間的回款周期,這是一個危險的鏈條”。這一部分的金額據推算,每年在2.5億-5億左右――京東的銷售額越大,它的虧損額也就越大。但京東商城的目標就是繼續往前沖,快速獲得的市場份額,通過貼水實現低價――擴大銷量――繼續補貼。
京東商城2010年銷售額為102億元,比2009年近40億元的銷售額增長超過200%。
一家分析機構稱,在針對像京東這樣的垂直B2C進行估值時,他們采取的基礎估值工具為PS值,也就是銷售額――這或許能夠解釋,京東為何采取激進手段來擴大銷售額。
但這個鏈條總有一天會面臨巨大的風險,隨著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進入以及IPO的實現,它將采用更為謹慎的補貼。而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機構投資者或許也意識到,靠補貼換來的市場并不足以支持京東的未來,快速退出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升級”的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數十億美元投資的流入,電子商務行業競爭顯著升級。隨著團購網站高朋和服裝零售網站凡客的裁員,電子商務行業已經初露危機跡象。
上月,京東商城以降低成本的名義突然棄用支付寶。在某種程度上,這只是劉強東面臨的挑戰之一。劉強東多次公開承認,京東成長的腳步正被來自公司內部的管理關節拖累。
一位已經離開京東的中高層人士說,在京東,一個業務線往往就是一個山頭,當換掉一個管理者,就意味著業務線重來。而更為嚴峻的是,如果京東要實現劉強東所規劃的目標,它必須要擁有更強的人才梯隊。比如,根據行業普遍規律,京東商城為了完成北京地區5環內的自主配送,需要雇傭400多個配送員,這是一筆不小的人力成本。來自電商行業的消息稱,目前京東日銷售額平均在5000萬左右,而在不斷刷新的銷售紀錄背后,是物流和信息系統面臨越來越沉重的考驗,但這些軟實力,可能才是未來征戰的關鍵計較。
更大挑戰來自市場。互聯網分析師呂伯望說,在未來五年內,京東仍將持續虧損下去,一旦上市,劉強東將無退路。
路透社專欄作者陽歌說,“如果我是一名賭家,我會押注京東商城,若決定上市,最多籌得10億美元,并很可能更少。世事變幻莫測,京東商城若能籌得50億美元,則需要運氣”。
推薦閱讀
記者1月20日從省財政廳了解到,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山西省家電以舊換新工作于2011年12月31日圓滿結束。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期間,累計帶動山西省家電銷售達24.84億元,銷售、回收家電數量均超過60萬臺。 自去年7月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資金鏈重壓考驗京東商城上市“強行軍”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2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