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下,2012年初的拉斯維加斯會更冷嗎?事實上,拉斯維加斯與在此舉行的2012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一樣溫暖——吸引了全球3100家公司、2萬余種新品參展;來自100多個國家約14萬觀眾,較去年的12萬有明顯提升,CES依然是廠商提振市場士氣的好機會。采訪中,華為終端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告訴記者,“雖然有些大牌廠商沒設攤,但目前CES還是與全球客戶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然而,盡管中國參展商占所有參展商的1/6,同樣也展出智能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也主打輕薄、智能互聯,卻在人氣上與微軟、英特爾、三星、索尼、LG、松下等美日韓品牌有天壤之別。
在到處充滿欲望的拉斯維加斯,國產廠商似乎還未達到平起平坐的聲望,似乎還是一名陪跑者、一名追隨者。
風向1
應用為王 3D勢微
最后一次發表CES主題演講的微軟CEO鮑爾默極盡搞笑之能事,在演講中咆哮“Windows、Windows、Windows”讓人印象深刻。而CES中心展館里,Smart(智能)字樣隨處可見,時時沖擊觀眾的眼球,同樣讓人難以忘記。以三星、索尼、LG、松下、海信、TCL、長虹等為主的中外彩電廠商,無不以Smart作為看點。其實,這一概念在2011CES上三星還是主打,不過,與一年前相比,三星智能電視在應用內容方面更顯成績——現有“憤怒的小鳥 (Angry Birds)”、“發現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等智能電視應用程序已達1400多個,第三方內容開發人員的數量僅僅在兩年之間便由550人上升到了25000人。索尼的谷歌電視不僅擴展了產品線,還增加了更豐富的第三方應用。
記者看到,針對兒童教育、家庭娛樂中心的應用都非常搶眼。而3D電視,則從2011CES最熱字眼退居其次,中外彩電廠商唯有LG還在展區主打其不閃式3D。索尼、東芝則單獨辟出一小部分區域來展示。“裸眼3D看起來沒有明顯改善,而Smart應用則提升明顯。”連續參加CES的一位中國廠商人士稱。
另外,4K、8K分辨率的電視也分流了3D電視的關注。的確,3D只是一代智能電視的一項功能,無法成為吸引用戶購買新電視。LG之所以還重點展示3D電視,原因在于其“被動”(passive)技術的3D電視市場占有率超過50%。
風向2
逐漸擺脫蘋果谷歌影子
在2011CES上,記者說過“CES=谷歌×蘋果”之話,說明了上屆CES蘋果和谷歌的影響力之強。
然而,今年再次踏入拉斯維加斯的CES現場,感覺今年蘋果和谷歌的聲音減弱了許多。在手機領域,三星在北美首發的5.3英寸Galaxy NOTE、諾基亞首發的Lumia 900等旗艦手機,擺脫了iPhone的影子,開創了自己的江湖。在一年前,所謂明星機,更多像iPhone。“無論是輕還是薄,或者功能應用,手機中都不再是iPhone的路數。”三星電子中國公司人士如是說。
至于智能電視,雖然依舊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但與2011CES上以谷歌TV來吸引觀眾眼球大不同,今年各彩電廠商更加貼近消費者的電視應用——語音控制、體感游戲、人臉識別等技術的應用,讓三星、聯想等中外廠商領先于蘋果TV以及谷歌TV。這也說明,蘋果和谷歌開了個好頭,迅速被其他彩電廠商攻入,實現了功能的反超。
另外,本屆CES上,由蘋果引爆的平板電腦熱潮逐漸消退,除了三星、摩托羅拉、英特爾,聯想還在展示平板電腦外,其他展區鮮見這類產品。
記者觀察到,已沒有廠商在發布新品時以平板為主打,顯示其吸引力已大不如智能手機和Ultrabook類產品。英特爾平板采用Windows 8和Android雙系統,加上鍵鼠變超極本,聯想發布的YOGA筆記本本身也是可旋轉折疊的Android平板。
風向3
國產陣容大 號召力弱
與2011年CES大同小異,美國本地大腕谷歌、蘋果、亞馬遜等缺席,微軟、英特爾撐起門面。除此之外就是中日韓三國廠商唱主角。數據顯示,本屆CES中國參展廠商數量占總體數量的1/6,陣容可謂龐大。而且,在開幕式演講中,有了中文翻譯,現場官方宣傳片還多次提及即將于7月初在廣州舉行的SINOCES中國展。CES媒體中心,來自中國(含港澳臺)的記者超過200人。
這些會讓中國品牌的展區火爆起來嗎?記者看到,同樣是展示智能,國產品牌展臺區的參觀者寥寥,與外資品牌人頭涌動相比簡直有云泥之別。在中心館,TCL、海信、海爾、長虹等國產彩電品牌連成一片,區域不可謂不佳,卻因為品牌形象、產品成熟度以及展示形式而被大多數觀眾“忽視”。即便是發布ideatv的聯想,也偏居展館外,以一輛“大巴”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智能電視。
“我一天內走過中國廠商展區幾趟,跟美日韓廠商展區絡繹不絕相比,這里太冷清了。”同樣來自中國的媒體人阿南倍感郁悶,展出的產品功能也很新奇,但比起日韓廠商豐富的應用和富有煽動性、體驗性的技術分享,國內廠商含蓄得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廠商品牌號召力弱,即便是有沖擊力的技術和產品,卻無法號令觀眾。
風向4
微軟下屆退展 CES輝煌不再?
微軟表示,在2012CES后將不再設攤開展,這意味又一家IT大腕退出了CES。記者在CES現場發現,聯想、惠普、戴爾等傳統PC廠商的展臺未可見,僅僅華碩在南館二樓以及角落搭有展臺——以豐富產品參展的聯想卻跑去了會議廣場自行搭臺,新品發布會則在威尼斯人酒店“搞掂”。微軟說,離開是因為新品發布與CES時間不搭,而蘋果和谷歌自己的新品發布會,轟動效果足以抵消整個CES。
隨著一眾大牌遠離,CES還會是消費電子業的“風向標”嗎?《紐約時報》就在CES期間刊文表示,令人失望的是,2012年任何轟動的新品都不大可能在該展會上發布。最近幾年熱門產品,包括蘋果iPad、iPhone,亞馬遜的Kindle Fire以及微軟的Kinect都是在其他發布會上首發,而非CES。這反映了科技行業的本質變化,特別是反映了電子產品尤其是重要產品都不再來自電視和音響行業。
自1967創辦以來,CES就與這兩個行業聯系緊密。隨著科技行業以及CES自身不斷發展,對于品牌影響力以及觀眾評價的需求日益重要。像蘋果和亞馬遜這樣極具創新性的公司需要凸顯自家品牌,因此選擇較小或者自己舉辦的展會發布新品。
相關閱讀:
國產廠商為誰辛苦為誰忙
又一屆CES在喧鬧中落幕,如果單獨拎出國產參展廠商數量、發布新品數量,那一定很可觀;如果再單獨嘮嘮國產廠商展示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那無疑也很亮眼。然而,這些都遮蓋不住——在2012CES上,國產廠商展臺不受觀眾待見的事實。
是中國廠商展品不夠炫嗎?是展臺不夠醒目嗎?
以記者親見,中國廠商至少有這么兩個短板:展區雖大,展品卻稀。與美日韓的豐富產品陣容相比,我們顯得不夠看。展品雖有,展員卻頹。記者在多個中國廠商展臺參觀,未見有一人能主動上來介紹的。在美日韓展臺,工作人員至少會跟你打個招呼。仔細觀察,不僅是對記者一個人,對其他觀眾也多如此。如此含蓄的參展工作人員,如何能傳播自己的技術、產品精髓?
為何?深究之,其一乃是國人好大喜功的痼疾。CES乃江湖最大盛會,恭逢其會與有榮焉,國產廠商大佬們豈能不參與?必須去,而且臺子還不能搭得太小,以顯榮威。
其二,常年的跟隨與模仿,讓品牌形象無法凝聚、品牌影響力無法提升到與三星、LG并肩。面目不清晰、特色不明顯,又如何讓全球觀眾感興趣?可資佐證的是,記者在各區展臺穿梭時,常能見到國內廠商人士,也是到其他展區觀摩學習的,還帶著各類拍照工具。好學是好事。可是,犯得著遠涉重洋布置這么大個展臺然后空著嗎?要做學生,每年組織一票技術、市場人士有目的性地觀摩不就行了。不得不問,中國廠商忙著布展、忙著參展、忙著撤展,如斯辛苦到底是為誰忙?
CES最早是作為技術交易的“中間商”角色出現,是讓參展商與其他組織進行技術交易的平臺。如果現在只是讓中國廠商去看看各大廠商的產品升級或者發布各種無關痛癢的新品,再或者回來模仿一下,而讓技術交易角色褪去,又何必以參展名義進行?
連續多年參展,國產廠商理應靜心以問,CES到底能帶來什么?若是展示,那就想想轍招徠觀眾;若是技術交易,大可不必大加破費搭臺布展。已毫無懸念手攥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國家電廠商,當務之急,是能夠轉舵,盡快從模仿者轉向創造者——先從國內家電展、博覽會開始。聽聞7月份SINO CES將到廣州,中國廠商應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吸引觀眾和媒體的眼球,不要搞成一個產品叫賣的菜市場。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 郭瑩瑩 編譯】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韓國三星電子對外公布了今年的投資經營計劃,公司決定今年將投資規模增加到47.8萬億韓元,創新高。 報道稱,其中設備投資為31萬億韓元,同比增加11%,研發投資和資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