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內家電賣場巨頭集體對外宣稱,要打破行業潛規則,聯合上游廠商逐步“明碼實價”,全國各地連鎖店銷售不再討價還價。然而半年時間過去了,家電連鎖賣場的執行情況又是如何呢?
記者近日走訪了廣州各大家電連鎖賣場,以消費者的身份詢問多個品牌專柜,發現雖然銷售人員口頭上表示現在已是“明碼實價”,但當記者表示有購買意愿時,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優惠。
記者在某知名賣場正佳店長虹專柜,詢問一款標價為6999元的智能電視產品,銷售人員表示最低可以以6399元出售,記者表示還需再考慮時,該銷售人員稱如果現在購買可以再申請一些折扣。在另一家賣場天河店的美的專柜,記者看到E180系列的一款標價為3199元的空調,詢問是否還能再便宜時,銷售人員表示由于商場實行明碼標價,最低價格不能再有折扣,擔當記者詢問另一款標價為4990元的空調時,銷售人員主動表示可以打9.5折,另一款標價5999元的空調更可以打到9折。
隨著中秋臨近,各大家電賣家均舉行類似“買1000返100”以及“內部員工日”等促銷活動,但商場里不同品牌對于活動的執行方式卻各不相同,令消費者難以辨別。記者看到一款“惠而浦”JSQ24-7120型號燃氣熱水器,在不參與商場活動的情況下,仍可以給消費者上百元的優惠幅度。記者在另一家賣場的康佳專柜詢問,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的產品定價都在廠家進貨價的基礎上,商場根據代理費予以一定的提高,優惠給消費者的價格都是從商場方面扣除。“做銷售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東西好賣一點,我們還是會給消費者一定折扣的。”
雖然砍價的現象依然存在,但也發現如今消費者能夠砍價的空間正在縮小,砍價難度也有所提高,3000元左右的家電產品砍價后的優惠大約100-200元。吳女士在春節假期的最后幾天購置一臺某品牌標價為6000多元的42寸平板電視,營業員稱這款的電視經過各種折扣后,可以4500元出售。而現在,一款價格近6000元的康佳46寸LED電視的優惠只在600元左右。
“明碼實價”是否只是有名無實?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明碼實價”是企業希望便利消費者的一種不錯的努力,但是實施起來會很有難度,因為“消費者追求的不是明碼實價,他們追求的是低價和高性價比”,這種“明碼實價”的實現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更廣泛的行業氛圍。
不過,家電觀察人士劉步塵則持有相反的觀點,他認為這只是企業與消費者玩的一種游戲,事實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明碼標價”:首先,國內的消費者在購買家電的時候,已經形成還價的消費習慣,不能還價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銷量。另一方面,企業不能真正證明自己是“明碼標價”,“沒有把進貨成本標示出來,消費者就沒辦法知道其中隱含的價格”,他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拿消費誠信開玩笑。
推薦閱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4日晚間消息,YouTube和LG已經達成協議,將在3D手機方面進行合作。 通過這一合作,雙方將利用LG的新款手機,例如LG Optimus 3D等手機去拍攝3D視頻,并在YouTube上進行分享。LG Optimus 3D手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賣場“明碼實價”難推進消費者不買帳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