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在線家電頻道原創] 網購家電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連日來各地的暴雨,更是把許多線下購物人群轉移到線上。價格便宜,方便快捷,足不出戶就能買家電,這是網購的好處,雖然有這么多人網購,但是靠譜嗎?上半年剛剛頒布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的出臺,更是對家電網購市場起到規范和引導作用,但是網購真的后顧無憂了嗎?
●連日暴雨 賣場冷清網購火熱
據了解,在持續陰雨天氣中,多數家電網售平臺的銷售都大幅增加,充分顯示出電子商務“足不出戶”的便利性;而傳統家電連鎖門店則因雨情失去了不少客流,出現銷量下滑,尤其上個雙休日的銷售同比、環比都明顯下滑。
筆者從一位家電賣場的促銷員口中了解到,在雨天,賣場的客流肯定大幅減少,尤其是上周末,北京三家家電連鎖都推出了相應的促銷活動,但恰巧三天都有降雨,促銷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銷量減少至少在兩成以上。一位網上商城的負責人稱:“我們前半個月的銷售額已經突破 4000萬元,同比增長了120%,除了大力度促銷,下雨確實幫了我們不少忙!”
其實,下雨只是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網購的便捷方式,即使我們在賣場購買家電,大多情況也是第二天才給送,如果貨比三家,跑下來勢必累的要死。網購就不同了,點開幾家網上商城的網頁,很方便的就能獲悉誰家更有價格優勢,看網友的點評,也能大概了解哪家的服務可以。
網購的興起,隨之暴露出來的問題也引人深思,假冒偽劣、質量不過關等家電產品充斥網絡。靠低價吸引消費者,卻遭遇水貨假貨欺騙、假冒偽劣產品攪局,網上遍布的各種品牌旗艦店難辨真偽,充斥各類虛假價格伎倆。
據商務部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5月底,全國在專項行動中共查處涉及圖書、音像、家電、服裝等利用網絡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重點案件628起,涉案金額近8億元,關閉違法網站及網店829個,抓捕犯罪嫌疑人436人。
家電網購存在的種種問題飽受詬病,嚴重阻礙了消費者的網購熱情,妨礙了家電網購的良性發展。今年五月份,商務部首次發布了《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從平臺設立與基本行為規范、平臺經營者對站內經營者的管理與引導、平臺經營者對消費者的保護等5個方面對第三方平臺經營與管理做出規范。雖然政策頻出,但奸商也會變著法子忽悠消費者,因此,對于網購,消費者還需多長個心眼。
●網購家電常見“潛規則”
在家電網購領域,假冒偽劣、安裝服務不到位、售后難保障等問題頻頻顯現,而這種現象在小家電和廚衛電器上更顯突出。由于各個網店非常分散,而且有的規模很小,市民購買后得不到發票,在維權時非常困難。而且,很多時候消費者認為網購小家電價格便宜,所以警惕性不高,即便上當了也往往不多加計較。
筆者總結了一些網購家電常見的“潛規則”:
1、大家電只送到樓下
家住鄭州北環附近的大學教師李小姐很有些不爽,前一段時間她在網上訂購了一臺冰箱,為防出現質量問題,她特意選擇了貨到付款模式。結果貨是按時到了,卻出現另一件讓她沒想到的難題。送來冰箱的快遞公司死活不肯幫她送到樓上,要求她在樓下接貨,于是她只好臨時掏錢請了倆民工幫她運上四樓的住所。后來她在網上發帖發牢騷后才知道,許多人都遇過這種情況,網購大家電不送到樓上已成了“潛規則”。
2、標價只是“裸機”價
有網友表示,網購液晶電視也有潛規則。銷售的時候只告訴你購買“裸機”的價格,消費者如果要使用電視底座或者墻上掛鉤,還要單獨掏錢購買。不過,據了解,在實體店購買液晶電視有時也會碰到這種情況,消費者購買前一定要仔細問清楚。網購手機也是這樣,例如,網上標價1000元的手機,只是一個“裸機”,沒有電池,沒有充電器,想配齊就要另外購買組合套裝。
3、不能先驗貨后付款
筆者在網上購買了一臺豆漿機,本來想打開看看有沒有在運輸過程中損壞,送貨人員稱,必須付錢之后才能打開。筆者也曾致電該網上商城的客服,得到的答案卻是:“比如你在商場買手機,不付錢就不能看實物,而且并不是一家網上商城這樣,整個行業就這樣。”
●掌握6大防騙技巧輕松網購
1、要選擇正規的網絡商城
怎樣才算正規的網絡商城呢?其實和傳統商城一樣,看是否具備營業執照。網絡商城主要確認是否辦有ICP證,即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只要是正規的網絡公司,就一定具備這個證件。一般來說,具備ICP證的網絡公司在其網站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訊]一場由國美網上商城引發的價格戰爭襲卷整個家電網購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網購規范力度雖加大 購買仍需謹慎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