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電腦以舊調新,半小時內出號碼”、“二手舊家電,國美、永樂、蘇寧、新蛋、京東賣場通用家電單”,這些以舊電視、電腦之名在網上公開叫賣的物品,竟是家電“以舊換新”憑證。記者近日調查發現,消費者利用這些網購的憑證,享受原本不屬于自己的優惠政策,一些銷售企業和回收企業則在利益驅動下聽之任之,騙取財政補貼資金。
大批“憑證”掛網店
順著某知名網購平臺的自動提示“你是不是想找:家電以舊換新憑證”,點擊該“憑證”的鏈接,雖然系統提示“沒有找到相關物品”,下面卻出現網站自動推薦的12160件物品。記者發現,這些推薦物品以舊家電為主,但有不少是“家電單”,注明“可以折舊用”、“做以舊(換新)補貼用”。記者詢問一家出售舊家電的網店,店主表示只要給出相關信息,半小時就可辦妥憑證。
這些“以舊換新”憑證是如何流入網店的?農工黨市委在調研本市一些廢舊電子銷售企業、回收企業、拆解企業后發現,沒有嚴格執行回收物、憑證相符規定,催生出家電“以舊換新”過程中的不少漏洞。
農工黨市委參與調研的人員說,按照有關規定,銷售企業、回收企業進行“以舊換新”的所有環節,都應做到回收家電與所有憑證嚴格相符。可出于利益驅動,一些銷售企業、回收企業或怠于執行,或故意制造混亂,加上監管缺失,導致回收數據作假現象屢現。
拆解企業把關不嚴
今年7月中旬,浦東新區檢察院在對一起盜竊案進行證據審查時,發現被害人提交的被竊筆記本電腦購買發票上,付款人與被害人姓名不一致,從中牽扯一起家電“以舊換新”“作弊”案——樂購超市南匯店違反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為不享受家電“以舊換新”補貼的人員辦理相關手續。
一名消費者去購買家電時,還遭遇身份被冒用的尷尬。去年,徐女士買了一臺電冰箱,店方告知她5次額度已全部用完,身份證被鎖定。徐女士調出自己的記錄發現,除2次是自己使用,另外3次竟是同一天有要求,并具備包括環保、人員、誠信等在內的6項基本條件。
最近,家電“以舊換新”擴大范圍,手機、數碼相機、攝像機等也納入補貼范圍。對此,農工黨市委建議,加大對家電回收行業的監管,嚴格要求回收物與憑證相符。對一些故意違規的企業應重罰,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希望政府加快對拆解企業墊付運費的審核速度,以緩解拆解企業的資金壓力。
推薦閱讀
“大都市,大發展,大機遇”這句話,適用于眾多來西安創業或淘金的企業與個人,同時西安的家電企業也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與早幾年看重“二環經濟”相比,如今,“地鐵經濟”更引人矚目,現在西安地鐵2號線來了,圍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11229/133490.html